APP下载

“一四二四”探究式教学方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2021-11-28冯春艳王慧茹

魅力中国 2021年41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方式思政

冯春艳 王慧茹

(山东现代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4)

《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指出,思政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其教学方式的探索既是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推动教学改革创新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迫切要求。

一、“一四二四”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内涵及意义

(一)内涵

探究式教学的本质上是希望学生可以学会自主主动地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避免老师直接把知识点告诉学生,破坏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体验。“一四二四”探究式教学方式是指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目标,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的活动细节和活动状态。“一”指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认识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与良好的习惯。“四”指“四步法”,即教学内容选择(教什么)→教学方法设计(怎么教)→教学过程实施(如何教)→教学效果评价(教的效果如何)。“二”指“两大载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载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四”指“四个结合”:坚持线上和线下、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协调好、衔接好、利用好各种育人载体和传播媒介,形成育人的合力。

(二)意义

“一四二四”探究式教学方式能较好地完成“教与学”主动和被动关系双方的转化,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政课,发散思维,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政课堂进而使思政课不再是一言堂,而是老师与学生的思想之间的碰撞与探讨,实现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最终,使学生变得主动学习进而轻松习得课堂内容,思维判断能力得以提升,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一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觉悟。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现状及原因剖析

(一)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

1.颠倒了教与学的关系

讲台上教师自我陶醉,以讲课为主,台下学生走神、考试时往往死记硬背等现象;教师不闻不问,学生一问三不知;教师按部就班,学生疲于应付;教师的主导地位得不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等体现。

2.教学方式改革还未真正的、彻底的展开,现如今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授课方式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思政课课程都需要开展教学改革;也并不是开展教学改革一定会比原有的教学方式更有效果。但是推进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方式的改革是一种必然趋势,是大势所趋。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因人而异、实事求是。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3.教学改革的成效不显著

开展教学改革的初衷是增强教学实效。如果离开这一点,只会搞一些花架子工程,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的。在开展教学改革前,各高校要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对教学方式进行集中的培训和教师演练。这项工作的开展应该由教务部门发起,由思政课教师发挥主导。因此,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具备课堂的把控能力、学情准确性和教学改革效果的评价标准等多方面素质。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1.各大高校校方领导不重视思政课堂:也可认为是假的看重即形式主义;校方领导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认识与了解国家倡导开展思政课的原因及意义。更没有意识到思政课对于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三观与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2.各大高校学生不重视思政课堂: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大多数学生从小到大形成了一种固有思维,老师讲什么、什么就重要、就记什么,老师不讲的自然就认为不学、不记、不重要。没有自己的思维,犹如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初高中时期学过,所以在思政课的开展过程中:上课不认真学习和认真听讲,且认为思修考在考前背背就可以过。这种错误的思维促使各高校的学生没有领会到思政课开展的原因及意义,也没有读懂思修课的开展的原因进而没有领悟到思修可以帮助他们建设良好的三观和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觉悟。

3.高校思政老师不重视思政课堂:校方领导对于思政课重视程度不大,只是每个学期会请几位思政专家来学校授课,这些专家讲的有些内容连老师都无法做到真正理解,与学生而言无实质上的效果;学生在上课期间因其初高中时期的基础认为这门课简单且思政课堂大多理论知识,课堂气氛紧张压抑。会使学生听起来觉得晦涩难懂、枯燥无味、课堂内容繁琐及找不到老师上课的重点在何处。会使学生觉得课堂无聊气氛压抑,进而上课不认真听讲、打游戏、走神等不良行为。各大高校的思政老师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是他们的积极性和信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进而她们会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灰度思政课是否重要保持一种怀疑的态度。

三、“一四二四”探究式教学方式的优势分析

为了收集到第一手的数据,课题组采用对比式教学,就是实验班级和平行班级进行对比。对比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更加简单更加牢固。选择两个从各方面能力而言相差无几、人数相同、教学进度一致的平行班级,除思政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同外,其他外在条件尽可能做到一致。这两个班级中的一个选择“一四二四”的教学方式,另一个则选择通常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条件下半学期,然后进行测试。

在此之前,收敛了昂扬姿态的王树林在看电视。他在等辛娜的出浴。眼睃着屏幕,耳朵一直在浴室的响动中。他的手里拿着手机若有所思。很快浴室的水声停止了,他收起手机,快步来到浴室门外。略一迟疑,伸手拧开了浴室的门,一股香波味儿扑鼻弥香,淡薄的水汽里辛娜正抬腿擦拭,晶莹的水珠在光洁丰腴的后腰闪耀着诱人的光点。不假思索,王树林躬身抱起了出水芙蓉,惊得辛娜哎呀一声一下子揽住了王树林的脖子。两条修长白皙的大腿不停在半空踢踏,别有一番情调。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得出:运用“一四二四”教学方式的班级较另一个班级而言学生上课的效率更高,课下的自主性更高,上课参与度与积极度更高,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和自主思辨能力。“一四二四”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综合性的教育体系视器形成事倍功半的效果。另一个平行班级则因为教务方法老旧择有一种事倍功半的效果,其学到的知识更加局限性,思想不具有发散性,思想较为局限,使用“一四二四”教学的上课的同学课堂积极性高,接收效率好;另一个则效果不显著。

经过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一四二四”探究式教学方式优势越来越明显:一是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政课兴趣,提高了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关注度,为其与思政课的交流搭建了友谊桥梁。“一四二四”探究式教学方式将改变简单的“我说你听”式的灌输模式,激发学生积极提问、深度思考和主动探究,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参与思政课的兴致,使其感受到思政课的魅力,为其学习思政树立信心,在学习过程中使其感到收获满满;二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发散性思维并且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基础掌握较好,基本上形成了主动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高校思政课与高中政治课存在着连续性的问题如:教学内容重复、教学手段单一、老师的教学思维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低下等问题,迫切需要高校注重与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三是推动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增强了教学实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效率,加快老师的教学进程。该种教学方式能有效解决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难题使思政课堂中的教与学双方效率更加高效。

四、高校思政课“一四二四”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实现路径

第一步,“教什么”:围绕教学疑点、难点、热点、盲点等问题进一步制定课程目标。

第二步,“怎么教”:坚持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其他教学方式和方法为辅助。

第三步,“如何教”:问题设计(教师)→小组合作(学生)→探索研究(学生)→制定方案(学生)→反馈纠正(师生)。

第四步,“教的效果如何”:采用实验班和平行班,重数据对比;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重过程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重学生评价。

“一四二四”探究式教学方式破解了长期以来思政课不受欢迎、思政课教师不受待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的难题,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共赢的良好学习氛围,实现了思政课的提质增效。

五、“一四二四”探究式教学方式改革面临的阻力及对策

(一)各界社会人士角度来看:大多数人认为改革并不会产生实质性的效果和有太大的影响

对策:国家加大宣传力度使全国人民都深刻认识到思想课堂的重要性,使各界社会人士都了解也走进思政课堂,让他们设身处地感受到思政课堂改革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二)各大高校的校方领导角度来看:思政课堂改革涉及面过于广泛

在改革过程中牵扯到的部门、教师、人数较多,“课程思政”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发挥思政课的学科引领作用,又要注重发挥专业课的主导作用;既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又要培养好学生的专业技能。思政课堂的覆盖面广,学习效果不明显,领导对于思政课堂不重视。

对策:在学校层面首先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小组,充分发挥党委书记领头羊作用,教务部门、各二级学院及学工处等部门全员、全力配合。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便于思政课堂的改革。任何一门学科测试与进步是密不可分的,思政课堂涉及面广泛所以测试方法也应活灵活现不可死板,比如在一个学期或半个学期让学生对思政课进行评论,对老师进行评课,便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鞭策思政教师,进而提高成绩使其学习效果较为显著。

(三)各大高校的教师角度来看:“课程思政”改革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因为思政课堂改革是近年来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各大高校老师在课堂改革中都属于“摸着石头过河”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探索,这使老师形成一种畏难的情绪与心理;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素养与能力有待提升,正所谓隔行如隔山,专业课老师从本科生攻读到博士只专研自己的专业对于思政而言,正所谓“隔行如隔山”相较于专业的思政老师而言她们的能力肯定望尘莫及,且思政具有实时性经常面临改革,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开展思政课堂改革会有多方面的压力与面临多重困难;“思政改革”教学存在协调障碍,有部分理工科老师不顾专业课元素与思政元素的区别,运用讲授自己的专业课的讲课方式来讲思政降低了思政课与专业课的专业性。有些老师的思想具有局限性认为马基原理、毛泽东思想的就是思政课堂上的全部。

对策:学校加大对于有关思政课的课题研究投资力度,以此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和鼓舞各位教师的斗志。提高各位思政老师的专业水平,每半年或一年学校为老师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平台与机会。

(四)各高校的学生角度来看:学生认为自己的思政基础良好不需要认真听讲,改革与不改革与自己而言并无关系;学生认为思政课虽为一门考试课但在考前“临时抱佛脚”即可,不需要再平常努力学习、认真听讲。

对策:学校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深刻意识到思政课堂的改革与自己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白思政于自己的三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信仰密不可分,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思政而言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的,只是为了形成更加完美的人格,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而考试只是一种鞭策行为并不是主要目的。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方式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