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皇岛市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路径研究

2021-11-28李尚

魅力中国 2021年41期
关键词:秦皇岛市共同体主体

李尚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10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非常重视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论题,并提出要构建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就秦皇岛来说,秦皇岛已经进入建设沿海强市的重要时期,加强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路径是推进秦皇岛社会管理水平的必要路径。只有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才能更好解决社会治理的难点、痛点,建立人人参与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改善社会治理公众参与度低的关键,有助于打造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对时代诉求的响应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基于中国社会治理现实需求提出的概念,并将“以人民为中心”治理理念融入其中,既满足我国社会治理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1]。在现代社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发生重大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与人民的诉求产生冲突,开展社会治理共同体才能满足社会治理需求。通过治理主体从一元转向多元化发展,才能满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需求,协调好国家层面及社会各阶层、个体的利益。从时代变化来说,现代社会的交往模式已经完全突破时空限制,社会资源流动性也不断增强,这在加快社会发展进程的同时也给社会治理带来新的挑战。另外,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物质需求,反而有了更多的精神需求,社会参与治理意识逐渐增强,但参与能力较为薄弱,难以实现社会价值。随着不同社会主体间利益冲突越发激烈,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是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构建突破时空限制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相应时代发展诉求。

(二)丰富社会治理内容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关键在于“人人”,并明确指出社会治理应由那个社会主体参与及享有的问题,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主体地位。其中,人人有责强调的是由谁参与的治理主体问题,社会治理的主体不再是单个组织或人,而是全体社会成员,从而引导每个社会成员树立权责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人人尽责是一种社会治理实践方式,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积极主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这对人民的自身治理能力和政府宣传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只有不断提升人民治理能力和做好社会治理内容宣传,才能确保社会治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人人享有是社会治理目标,是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升华,在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同时,也宣传了权责统一意识,引导人民在享有成果的同时要承担好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

(三)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关键路径

随着社会治理内容不断细化,我国社会治理共同体现代化治理体制逐渐形成[2]。当在数量和结构上取得优势后,就需要从具体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方面出发,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上下功夫。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治理核心就是“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制度,形成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过程。在该过程中,政府将从制度层面赋予社会治理各项宏观指导意见,社会每个成员将担负实施指导意见的任务。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间的资源条件和制度运行环境存在差异,需要对治理模式进行创新,使其更加符合本地实际发展需求。由于治理主体的利益诉求有所不同,很难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这与社会治理共同体理念相违背,需要进一步协调好各主体间的利益。比如,位于生活生活弱势地位的群体的社会认同感和责任意识较弱,难以主动参与到公共事务治理中,这时候就需要找准不同阶层利益结合点,并协调好各利益主体的关系,使他们能够在治理目标上形成一致。

二、秦皇岛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现状

秦皇岛市是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在试点建设过程中取得较大成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秦皇岛市坚持以人为本,并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模式,成立市域社会治理(平安建设)领导小组,为推动社会治理各项措施贯彻落实提供助力,实现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建设目标。

(一)创建安稳的社会环境

秦皇岛市非常重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在全市98 个乡镇全部设置工作机构,并将村居干部等不同资源力量编入综合服务网格,实现多网合一、一网多能服务格局。目前,秦皇岛市已经基本实现党组织领导全覆盖,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奠定基础。

(二)搭建群众参与治理平台

群众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主要主体成员,激发群众的自治活力才能提升群众社会治理参与意识和能力。为此,秦皇岛市积极搭建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平台,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并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活动载体形式,开展120 余次心理服务讲座,受益人群达5 万余人。同时,秦皇岛市积极整合志愿服务队伍,设置2800 个志愿服务岗亭,并长期致力于城市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等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多元化治理作用,有效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

(三)深度融合先进技术与社会治理

为了提升秦皇岛市的社会治理水平,该市进行社会治理创新,将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与社会治理相结合,开展智能化社会治理模式,有效提升该市的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同时,该市依托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有效整合16 个社会治理重点部门,如公安、城管等,提升治理资源整合能力,为激活智慧治理模式提供帮助。目前,秦皇岛市已经初步建设140 个智慧安防小区,有效推进智慧平安社区建设力度。

(四)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秦皇岛市非常重视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初步打造集“实体、网络、App 移动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帮助。同时,秦皇岛市加强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工作,并推动服务中心不断向基层延伸,提升行政机关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此外,秦皇岛市还不断健全领导体系和督导考评体系,强化日常监督考核,推进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等政策落实,进一步优化秦皇岛市机关工作作风。

三、秦皇岛市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路径

目前,秦皇岛市已经着重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工作,且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我国提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时间较短,作为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的秦皇岛市也只开展建设工作不到两年,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下面将如何进一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提出一些建议。

(一)树立共同体意识,增强价值认同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阶层越发明显,不同阶层的利益主体有着不同的利益目标,如果不能提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体意识,是很难协调好各方利益主体的关系。因此,需要先培养社会全体的共同体意识,让社会全体成员意识到协同治理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结合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特征寻求能够将所有成员凝聚在一起的共同理念和价值观念,这样才能为共建共治提供助力。通过树立共同体意识,能够帮助各主体弱化自身利益强化集体利益,进而克服各种分歧和矛盾,就能实现现代化治理。首先,政府需要克服官本位思想,认识到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性,不能将自身位置位于人民之前,深刻意识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并主动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实现真正放权。其次,加强社会治理共同体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共同体意识,让每个社会成员都意识到在享受社会美好生活的同时要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积极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增强社会治理共同体意识。最后,提升公众的社会自治能力,增强社会成员的政治素养和参与能力,引导社会成员主动参与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奠定基础。

(二)应用信息化手段,营造优质软环境

在信息时代,是否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将直接影响社会治理速度和质量。将先进的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到社会治理领域中,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治理思维开展共建共享治理模式,化被动为主动,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秦皇岛市为了提升市域治理信息化水平,新增了12337 个视频定位,并强化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和开展重点社区智能建设,将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等设备纳入社区建设中,建立140 多个智慧安防小区。另外,秦皇岛市在各领域中积极运用大数据,有效提升决策科学性[3]。例如,秦皇岛的“幸福开发区”工程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全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控和水环境监控,还可以借助大数据进行能源消耗、人员流动、经济数据分析,为跨部门智慧应用提供帮助。这样的大数据意识改变了传统的被动静态治理模式,市政府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政务微博等网络平台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和社会治理效率,为更好开展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助力。在开展信息化大数据发展过程中,还要加强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大数据意识,丰富社会治理传播模式。

(三)完善治理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社会治理机制是实现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纽带,完善社会治理机制能够为化解各主体矛盾提供法制保障,同时也能引导公众切实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在健全治理机制时,秦皇岛市政府需要找准自身位置,并赋予各方治理主体平等参与的权利,实现政府与社会公众共同治理目标。例如,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同时畅通意见反馈渠道,民众可以通过多样渠道表达意见。通过完善治理机制,能够提升秦皇岛市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准确把握和主动适应社会转型变化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方式。秦皇岛市需要加强社会治理整体化建设,将各方力量整合起来,并夯实社会治理基础,为推进新社会治理格局提供帮助,推动基层治理和服务有序开展。

猜你喜欢

秦皇岛市共同体主体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中心支行
秦皇岛市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中心支行
秦皇岛市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