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乡镇中心幼儿园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突破
2021-11-28张玲
张玲
(重庆文理学院,重庆 402160)
音乐教学通过引导幼儿在感知方面对音乐作品进行体验和分析感受进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美学知识,幼儿阶段的发展潜力是无穷的,及时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教学能对幼儿的发展潜力进行很大程度上的挖掘,对于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培养情感意识、兴趣爱好等大有裨益,因此幼儿园阶段的音乐教学教育必须得到重视,大力发展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教学活动,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未来更多的可能性做出贡献。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现状
(一)教师缺乏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在针对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中发现,一些教师普遍存在对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设置模糊的问题,并且在音乐教育活动中组织能力也较为欠缺。这些教师普遍在对音乐教育活动内容进行规划时,对于音乐教育活动内容所要达成的目标不够明确,继而造成教师在音乐教育活动过程中盲目指导,最终影响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效率。同时由于幼儿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上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其普遍在性格上较为活泼好动,在音乐教育活动中给教师的管理带来了很大麻烦,因此在音乐教育活动的实践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紧急情况,而教师对于突发事件不能灵活应对,课程内容也因此呈现一定的呆板化。
(二)老师对于音乐教育活动不够重视,教学方式简单导致幼儿缺乏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对于音乐教育活动的安排不够合理,甚至有的幼儿园没有进行音乐教育活动。幼儿园教师对于音乐活动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对待培养幼儿音乐素养的关注不够,对音乐活动的教学管理程度也不够,合理健全的教学模式没有建立起来,幼儿园音乐教育对幼儿没有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许多老师的传统的教学思想没有得到改变,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对幼儿采取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音乐教育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一门课程,用传统的教学思想进行教学,对幼儿的音乐能力培养有着不利影响。
(三)缺乏家庭的支持
在面向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调研中也发现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幼儿园方面缺乏和幼儿家庭之间的沟通合作。所谓音乐教育活动生活化,就是把音乐教育活动教育的概念和幼儿的日常生活进行连接,而在幼儿阶段个体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时间一样多,但是在对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中却发现,仅仅园方贯彻了音乐教育活动的教学目标,而家庭则缺乏对音乐教育活动教育的重视,这就导致生活化的概念在音乐教育活动活动的开展中没有被彻底贯彻。
二、音乐教育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生活情境融入到教学中
由于幼儿园的幼儿在想象力以及理解力等方面的发展不足,因此要想提高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感悟能力,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引入生活片段,通过为幼儿营造一个熟悉的生活氛围来消除幼儿对教学活动的紧张甚至畏惧感,从而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引导幼儿对情感的领悟。幼儿园的幼儿无论在学习能力还是社会阅历上都稍显不足,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生硬地对乐曲中出现的乐器进行讲解,不仅对幼儿在乐曲的理解上毫无帮助,对提高幼儿音乐鉴赏能力的锻炼也流于形式,还会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硬和晦涩,使得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要面临更大困难,自然也大大削减了音乐教学的乐趣,导致幼儿对音乐教学的兴趣逐渐丧失,因此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尤为关键。针对这首曲目,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例如,以动物园的参观为中心创建教学情境,而对于一些没有参观过动物园的幼儿,由于现在信息技术的普及,幼儿在电视或电脑上也会观看动物世界等节目,因此对狮子都会存在一定的印象,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忆自己观看过的狮子,闭上眼在脑海中回忆狮子外形的同时,教师再播放《狮子进行曲》,在军号等乐器的衬托下,一幅狮王霸气登场的图像就得以在幼儿的脑海中出现,而随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将自己脑海中出现的狮王登场的情景描述出来,并帮助幼儿结合乐曲每一阶段的变化,将狮王登场的情境按照阶段进行划分,最终实现对该经典曲目的赏析。这种将生活情景融入课堂的教学方式,通过以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作为引导,启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乐曲中描绘的景象进行想象,从而在提升幼儿对乐曲感悟能力的同时,也对幼儿的综合素质进行了全面的锻炼。
(二)在音乐作品的选择上加以注意
幼儿园阶段的音乐教育活动歌曲的选择是重点,合适的音乐作品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帮助,不适宜的音乐作品对教学会造成很大麻烦,甚至直接影响到幼儿三观的塑造和想象力等各方面能力培养。教师首先要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有一定的理解,幼儿年龄尚小,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都较为薄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消化吸收能力较差,因此在音乐作品的选择上教师首先要注意选择作品表达情感较为浅显的,幼儿理解起来难度较低的,或者是生活中经常能够见到的广为流传的音乐作品,例如一些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品,或者受众对象明显是幼儿的作品,甚至创作者为幼儿的作品也可以,这些音乐作品和幼儿的日常生活相比没有较大的距离感,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能够做到一定层面的解读,这样既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也能锻炼到幼儿的各项能力。
(三)通过歌唱练习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创造性表达
幼儿阶段好动性和活泼型较强,教师也要积极利用这点带领幼儿进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对于音乐教育活动仅仅通过展示优秀作品带领幼儿进行解读分析难以对幼儿发展有较大提升,长此以往也会增加幼儿的疲倦性,因此必须适当加入唱歌练习。通过诸如跟着伴奏歌唱或对老师用歌曲表达心情等活动来增强幼儿对唱歌的认识,借助音乐把自身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感受用歌唱表达出来,也通过教师营造宽松的唱歌环境来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创作欲望,通过自身参与音乐教育活动的实践来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为日后更好地开展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打下基础。老师在带领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可以引导幼儿安静地聆听歌曲中的细节,寻找细节并引导儿童发挥创造力想象出歌曲所描述的画面,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也能有效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对音乐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做出帮助。
(四)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师的音乐素养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多利用不同的教学辅助手段,避免教学方式的单一使幼儿产生厌倦感,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幼儿活泼好动的性格,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注意游戏性的增加,根据每次欣赏作品的不同来设立不同主题的教学活动,例如在欣赏一些具有一定情节背景的音乐作品时,可以让幼儿们进行情景扮演,通过分别饰演歌曲中的不同角色让幼儿对作品的细节认识更加到位,也通过这种合作式的表演活动增加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游戏中得到成长。同时教师在引导幼儿对作品进行解读时也要注意幼儿对作品的完整表达,不要催促或打断幼儿的表达,教师更多的履行引导的作用,对音乐作品的表达留更多时间给幼儿,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表达欲望,对幼儿的表达积极性予以肯定和鼓励。另外教师也应该认识到音乐教育活动中音乐专业素养的重要性,不能因为是面向幼儿就掉以轻心,要不断完善和加强自身的音乐素养,不断保持进步才能更好地给幼儿高效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在引导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要注意循序渐进,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先通过色彩和画面的表达入手,先通过问题提问幼儿对即将要欣赏歌曲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幼儿的表达欲和好奇心,继而对音乐作品的细节再进行赏析就会在效率上有显著提升。
(五)将律动融入教学中
音乐同时也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教学内容当然也包括幼儿对歌曲的演绎。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普遍都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因此教师要在这一点上注重引导,在音乐教学规划中增加幼儿对歌曲的演绎环节,在课堂上鼓励幼儿到台上进行歌曲表演,并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以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对于幼儿学习热情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幼儿在音乐表演中得到了肯定能极大地增加幼儿的满足感,也能锻炼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继而增加幼儿对音乐课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使得教学实现良性循环。同时幼儿园生中也难免有性格内向羞于表达自己的幼儿,这部分幼儿如果在幼儿园时期不加以重视,任由幼儿的内向心理得到发展,在日后的成长中就会更加重幼儿的自卑心理,对幼儿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节奏和律动作为一个乐曲的核心,同时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尤其对于幼儿园的幼儿而言,这时期的音乐教学更多是对幼儿的音乐素养进行启蒙,因此,锻炼幼儿对乐曲律动的感受能力是音乐教学不能忽视的重要板块,然而,由于前文所述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在身心发展上种种局限性的原因,导致针对乐曲律动的教学同样也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难点,因此趣味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课堂的运用中同样也要注重对律动的教学。比如在《狮王进行曲》的欣赏中,该曲目以鲜明的节奏变化描绘出了狮王在森林中巡视的场景,而狮王和其他小动物的依次出现都有不同的节奏和律动来表示,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乐曲按照律动的变化进行划分,同时也对每段律动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和领会,在每个乐句的句末可以通过设计动作表演的形式来加深幼儿的体验,比如在乐句末后两拍跟随节奏跺脚两次,或者在乐曲表达狮王吼声的时候,幼儿扮演其他小动物做出回应。通过对律动的赏析在提高幼儿对乐曲感情的领悟同时,也通过对律动的分析和锻炼提升了幼儿的音乐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音乐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教师首先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同时结合时代发展对教学方式进行及时创新,为提高幼儿园音乐的教学质量做出贡献。幼儿园教育体系中音乐教育活动的作用不容小觑,同时开展起来也并非易事,教师要对音乐教育活动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明确其对幼儿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