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古筝教学中流行音乐应用的利弊
2021-11-28张文珺
张文珺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665)
古筝教学,相对其他乐器教学,具备更多教学难度。这是因为,传统乐器教学,更需仔细揣摩乐曲情感,才可更好把握演奏节律。因此,为使古筝教学,更加满足学生需求,目前阶段,古筝教学过程中,融入流行音乐,已成必然趋势。但是,基于古筝教学的专业性、艺术性、情感性,还需基于实际,充分知悉古筝教学中流行音乐应用的优势和弊端,进而促使古筝教学,可以更好弘扬传统文化。因此,目前阶段,探讨古筝教学中流行音乐应用的利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古筝教学中流行音乐应用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筝,毋庸置疑,几乎可以成为传统元素的代名词。说起古筝,人们便会马上想起《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亘古名曲。古筝之曲,清丽婉转,让人闻之,心旷神怡。通常情况下,古筝教学,需以传统乐曲为例,进行深度揣摩学习。但是,传统乐曲,往往深奥晦涩,不够通俗易懂,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古筝的信心和决心,便会大大受挫,甚至造成弃学。正是因为,要想演奏美好乐曲,需要洞悉乐曲内蕴,饱含真挚之情,结合高超本领,实现曲艺的浑然天成。但是,古筝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初步接触古曲,对于古曲背景,很难全面了解,因此,对于古筝学习中的声调、节拍、音律,以及风格,甚难把握,导致心态拘促,难以放松学习,真正享受音乐。同时,传统古筝教学,基于古筝文化,对于弹奏乐器,着实相当考究,前期学习,非常枯燥,需要具备坚毅品质,才可逐渐破阵入门,因此,古筝教学过程中,初涉学堂的学子,往往情绪低迷、吃力无比。针对这种现象,可将流行音乐用于古筝教学,这是因为,流行音乐,可使学生迅速明确,有关音律的特征和技巧,并且易于融入感情,促使古筝学习更加自然而然,由简入难,给予学生更多学习的乐趣。同时,流行音乐用于古筝教学,还可基于学生心理,打破传统束缚,更加无忧无虑,进而放下压力,真正投入古筝学习,享受音乐之美,感悟音乐之趣,源于内心力量,热爱古筝学习。与此同时,相关古筝教学人员,也会因为流行音乐的融入,重梳教学结构,更加具备教学热情,充分尊重学生地位,促使古筝教学更加多元化、科学化[1]。
(二)激发学生创造天赋
古筝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启迪。因此,教学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具备包容开放心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效激发学生创造天赋,使其不仅可以领略艺术之美,更可继往开来,基于传统音乐,创造具备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简而言之,古筝教学,如果一味以古为例,只是生硬照抄模仿,那么,古筝教学,便会失去音乐教学的艺术属性,沦为形式主义的附庸风雅。因此,古筝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流行音乐,使其拥有更加广阔的创造天地,回归音乐源头,基于本心出发,弹奏诗意乐曲。这种教学方式,可谓雅俗共赏,虚席以待,可使古筝教学,更加包容开放,吸纳万籁之音。具体来说,古筝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以及兴趣偏好,而流行音乐,恰朗朗上口,甚为学生喜欢,因此,古筝教学过程中,融入流行音乐,可以更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使其更加轻松愉悦的投入古筝学习。作为教师,也可更加有效地把控教学意境,予以古筝教学更多可能。同时,也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使其可以以古筝为媒介,展现自我、表达自我,实现人格的完善和情感的宣泄。同时,音乐之美,本身应该注重情感的自由,古筝虽然源起遥遥,但是,要想真正弹奏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动人音乐,更需基于传统音乐的学习,融入更多流行音乐的情感,促使古筝教学,可在创新之下,实现持续发展,更好弘扬传统文化。可以说,古筝教学中,应用流行音乐,是时代之必然,是教学之进步,可使古筝教学,更加具备亲切的柔和性,更加具备自由的艺术性,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又可实现传统音乐创新。
(三)满足大众音乐需求
音乐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日常,来源于大众。因此,要想传统音乐,得到持续发展,还需切实满足大众音乐需求。这是因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无论阳春白雪,或是下里巴人,唯有真挚,方能感人,才可实现音乐艺术对于人心的滋养与抚慰。对于大众而言,音乐可以疗愈,音乐具有蓬勃生长的力量,或许,音乐还有无限可能。因此,古筝教学过程中,融入流行音乐,可使古筝乐曲,更加多元,更加耳熟能详,真正发挥音乐的力量,或是宣泄情绪,或是表达情感,使其拥有更多人性温暖。例如,某支流行音乐,深受大众喜欢,古筝教学过程中,便可紧跟趋势,纳入教学之中,给予相同音律不同音色,不同情感。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发挥音乐的愉情效能,还可有效推广古筝的艺术文化。因此,基于古筝教学而言,有效融入流行音乐,可以满足大众音乐需求,古乐今用,相得益彰,更好发挥音乐艺术的潜在力量。另外,古筝作为十分典型的汉乐器,更可基于流行音乐的融入,进入大众视野,走向世界舞台,促使这项民族瑰宝,给予世界各族人民更多艺术真趣,使其可以漂洋过海,成为促进友谊,传播和平与爱的魅力桥梁。音乐无国界,艺术无国界。因此,古筝艺术教学,融入流行音乐,可使音乐教学,自由自在,由内而外,通今古,跨西东,透过浮华表面,职级艺术本心,找到清澈宁静的纯真情感。可以说,古筝教学,这项传统乐器教学,对于流行音乐的融入,不仅可以改变古筝教学的表面形式,更可促使相关学者、演奏者、艺术家,具备更加包罗万象的胸怀,具备服务大众的人性风采[2]。
二、古筝教学中流行音乐应用的弊端
(一)削弱古筝教学的艺术性
古筝,是典雅乐器的典型代表,具备极为深厚的艺术气质。古筝教学过程中,融入流行音乐,显而易见,将会削弱古筝教学的艺术性。这是因为,格物致知,传统乐器学习,定非岁月不可。犹如孔子学琴,一遍一遍地学习,一遍一遍地体悟,才会明确乐曲创作者的内在声音。因此,古筝教学过程中,过于契合学生需求,过于契合大众需求,将会迫使传统艺术,失去传统艺术应有的艺术格调,使其沦为庸常,逐渐丧失传统音乐的隽永传奇。这种艺术性的削弱,会使古筝学习过程中的核心素养,受到严重冲击。这是因为,常言道,音乐具备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涵养品质的积极作用。但是,要想这些积极作用得到凸显,便需具备坚强意志,勤于练习,突破困境,在自我超越中,得到古筝学习的进步,以及音乐素养的提高。但是,传统乐器教学,融入流行音乐,便会致使学生学习,缺少敬畏之心,疲于练习,怠于钻研,进而难以雕刻之功,去除杂质,获得纯粹澄明的艺术心境。因此,要想古筝教学,保持高雅之姿,便需注重流行音乐融入过程中的时机性、适用性,切勿顾此失彼,造成古筝教学的混乱无序,影响传统民族乐器对传统艺术素养的培养效能。
(二)削弱古筝教学的情感性
古筝演奏,更多抒发旷达高远、悠然自得,或者忠贞不屈等心绪。但是,流行音乐,更多表达男欢女爱,或大胆热辣,或悲怆幽怨。因此,古筝教学中,融入流行音乐,将会削弱古筝教学的情感性。乐器演奏,境界高妙者,犹如人筝合一,可为古筝注入生命,这是因为情感的浓郁,促使乐曲,沁人心脾,流连天地!因此,如若情感错位,或者情感不足,将会严重影响学习效果,而流行音乐,与古筝情感,相对殊途,这种现象,如若调节不当,将会致使古筝教学,十分被动,逐渐流于表面形式,难以发挥音乐魅力。音乐,是最直接的情感表达,音乐,是心性的反映,是精神的传递,古筝,作为传统乐器,如若因为情感缺失,将会难以传递传统乐器演奏过程中,应有的家国情怀,应有的哲学理念与艺术迷思。例如,家喻户晓的《渔舟唱晚》,大致情境为,碧波荡荡,民歌悠扬,傍晚的渔舟映着夕阳……,此情此景,基于古筝的演奏,娓娓道来,怡然自得,多美的画面。因此,古筝教学过程中,务必注重传统音乐的情感性,使其可以充分凸显传统艺术的核心素养,不急不躁,遗世独立,拥有难能可贵的纯粹之美。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古筝教学中融入流行音乐,既有优势又有弊端。因此,需要古筝教学人员,结合实况,注重流行音乐融入的契机,进而有效发挥古筝教学中融入流行音乐的优势,并且有效规避古筝教学中融入流行音乐的弊端,促使古筝教学可以更好实现教学愿景,助力推广传统民族音乐,促使普罗大众更好享受音乐艺术。本文上述内容,因时间和范围等不可控因素,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以期在后续深入探讨中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