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当红色资源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应用研究
2021-11-28李雪桃
李雪桃
(兰州财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20)
一、两当红色资源的概况
陇南市两当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最著名的是“两当兵变”遗址,1932年4月,习仲勋等人在甘肃省两当县发动兵变,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西北地区一次武装兵变,也是甘肃最早的武装起义。
两当兵变纪念馆作为国家爱国主义的教育示范基地,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中央到地方有近100 个单位和组织在此挂牌,是全国党员党性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游客50 多万人次,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因此,进一步探索和弘扬两当兵变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两当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两当红色资源是悠久的艰苦岁月所留下的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象征着中国人民崇高的精神风貌,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观念,继承和发扬两当红色资源,将两当红色资源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有助于增强高校大学生的爱国意识
爱国意识是爱国感情的升华和爱国行动的前提,爱国之心体现在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出个人对祖国的依赖性,是人们对自己祖国、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意识,与人们的尊严和名誉都是一致的。
2018年习总书记在的北师大座谈会中强调:“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来进一步加强,这将有益于大学生毫不动摇地坚定爱国主义信仰。由于两当红色资源具有这些特征,对大学生来说,将其融入到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是思想政治教育持久有力的助推器。大学生作为文化继承和发展的主力军,在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能够有力地促进国家大发展、大繁荣。
(二)有助于传承和创新两当红色资源
将两当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有效地宣传两当红色资源,同时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两当兵变精神。甘肃省红色资源中的两当红色资源是组成中国红色资源的重要部分,深入挖掘两当红色资源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部分,将其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使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红色资源的内涵的同时,也可以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力量,从革命烈士的斗争中取得伟大成就。从两当兵变的先进典型人物的事迹中,了解当代两当红色资源的传承。弘扬和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三、两当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应用的问题分析
两当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红色资源宝贵财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已经融入了一部分内容,但是影响有限没有引起各方足够的重视,在传承和发扬两当红色资源的过程中,部分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一)认知意识有待提高
对某物的认知及了解程度决定了一个人对所面对事物持有的情感态度及其对它的理解程度,利用两当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前提是大学生对两当红色资源先有全面客观的认识,但是大学生对两当红色资源的认知是有限的,以两当兵变纪念馆为例,很多同学对两当红色资源的了解程度不高,认识不够全面。由此可以看到:大学生对两当红色资源缺乏全面系统的认知,只有对两当红色资源有充分的认识,才可以在此基础上升华为情感的共鸣,促使大学生从中汲取爱国主义精神养分,从而转化为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二)应用意识有待加强
高校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想取得好的成效,其必须是建立在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够产生很好的互动的前提下。但是,就大部分高校而言,它们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没有形成成熟的意识来利用红色资源,进而导致两当红色资源没有有效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目前,伴随学生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以及教育资源持续增多,造成原来要求教育工作者的那套标准已无法适应如今的形势了。所以,要想让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到各个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里面,首先是占据主导位置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拥有很强的这方面素养,并且还要具备特定程度的文化底蕴,使二者充分结合,发挥出其最大的效果。
受教育者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主要客体,对于其认知程度来讲,大部分学生们对于我国的红色资源都有不错的了解以及认识,不过另一方面,因为很多因素的制约,大多数学生们没有深入认识我国的红色资源,更没有认识到红色资源与爱国主义之间的联系,尤其是两当的红色资源,对于它们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因此,对于大学生在传承两当红色资源以及践行爱国主义的整体意识来讲,因为一些大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两当红色资源的核心,造成他们在具体实践时缺乏积极性,说的和做的不统一,没有养成传承以及主动学习红色文化的习惯。所以如今大学生认识两当红色资源比较浅显化的现状,是导致两者不能完全融合的关键问题。
(三)教育方法有待改进
两当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用的过程中,目前主要采用的就是高校开设相关理论课程。但是,理论课的课堂形式一般比较枯燥乏味,极大的阻碍以及影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
首先,教学形式过于传统,缺乏多元性,所有的理论概念,一成不变的采用灌输填鸭式的说教模式来获取,课堂缺乏互动、思维碰撞的过程,吸引力和趣味性比较差。两当红色资源应用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是为了更好地树立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而过于乏味的、灌输的理论课堂,使同学们失去兴趣,从而变成应付式学习,也就很难领会到两当红色资源的真正含义。
其次,教学方式的选择对于接受教育的大学生来讲是非常关键的,合适的教学方式可以让他们快速地掌握重要知识,并领悟到其内在含义。但实际上关于两当红色资源融入到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手段有限、方法单一以及创新力度不足,如此一来根本无法达到用两当红色资源来弘扬爱国主义的作用。
最后,将两当红色资源应用到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有很多种形式,比如参观红色纪念馆,重走红色长征路等。这些不只是为了缅怀那段历史,更是为了警示后辈们,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不过如今高等院校很少组织大学生参加有关于红色资源的活动,而且在组织大学生来参观红色纪念馆等活动时,大部分只是走个流程,这样的做法肯定起不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四、两当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应用的路径探析
(一)强化大学生的自我修养
大学生应该主动学习甘肃红色文化知识、树立文化自信,但当前有些大学生未能理解红色资源的具体含义,不能明白其价值所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目前大学生对红色资源的认同度有待提高。因此,大学生应该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自觉学习红色文化知识,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紧跟老师思维,主动学习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课后,大学生可以通过广泛阅读红色书籍、看红色电影、听红色歌曲等多种方式,自主了解两当红色文化知识,用坚实的理论武装自己。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拓展、深化对两当抗战历史的了解;同时,大学生也可以通过观看红色电影,透过经典、真实的电影画面,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祖国的英雄儿女为榜样,激励自己奋力进取,不断拼搏;大学生还可以通过红色网站,了解两当红色资源的最新动态。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两当红色文化知识,树立文化自信,提升自身的文化认知水平和能力,树立责任感和自尊心,激发自身的爱国情怀。
(二)推进两当红色资源进课堂
红色资源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两当有着独特的人文和红色资源。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好这些资源优势,利用爱国主义教育的工作基础,丰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教育部门应着力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探索,加强对红色资源的挖掘和研究,充分利用和发挥两当红色资源的独特优势,使两当红色资源成为核心,把红色资源编进教科书,让两当红色资源走进课堂,并且把形式政治课教学与子宫颈悬吊术课程相结合,突出红色资源教育的专题内容,把红色教育作为必修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与此同时,加强红色资源的社会实践,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开展红色资源教育活动,延伸课堂教学,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打上红色烙印。让两当红色资源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三)创新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
近年来,各大高校积极探索课程改革路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多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因此,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仍需要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而红色课堂则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所谓的红色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将红色资源与教材内容高度结合,将两当红色资源内容渗透到大学生理论课堂教学的一种教育模式。由于红色资源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使原本枯燥单调的理论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因此大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因此,要将红色资源充分渗透到大学生理论课程之中,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红色课堂教育教学。仅仅依靠单向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没有根本性的提升,因而,教育者应该注意避免单方面灌输和简单说教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用生动真实的教学案例,开展广泛的课堂讨论,在发挥教师主导性的同时,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采用红色课堂教学模式,随时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体会,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感染、熏陶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