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剪辑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2021-11-28孙丽佳王峥
孙丽佳 王峥
(承德广播电视台,河北 承德 067020)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看电视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大众需求日趋复杂化、多样化的今天,广播电视务必要注重提升节目质量和提升受众满意度,赋予观众绝佳的观看体验。若想制作出精良的、备受大众喜爱的电视节目,身为剪辑工作者,其责任之重大,务必要将理论和实践相集合,灵活应用剪辑技术和方法,不断提升剪辑水平,进而更好的吸引受众,不断提升节目影响力。
一、电视剪辑技术概述
首先,视频剪辑技术。我们通常所说的视频剪辑技术,主要涵盖了直接剪辑和转换剪辑两项技术:前者俗称为“切豆腐”,一般不会对视频源进行数据处理,而是对视频源分割点予以搜索,这种剪辑模式效率很高且操作方便,但是对可导入的视频源格式支持度偏低,仅限于RMVB 和WMV等几种格式,但是对DVD 格式和MP4 格式等进行剪辑时,数据文件极易遭受损坏;后者主要是在搜索和确认分割点之后,对视频进行解码、再编码,之后在达到分割点之后其可自动停止编解码,此种剪辑方式一般来说需要消耗大量时间,但视频格式的兼容效果更佳,转换剪辑后获取的视频因为已经被二次编解码,所以视频完整性便得到了有效保证,视频素材也不会受损。
其次,声音剪辑技术。声音剪辑技术和视频剪辑技术有别,前者不单单是对音频进行的一种剪辑,期间还需要在整体剪辑过程中,将声音作为基准去确定剪辑点,最为常见的就是语言剪辑点和音乐剪辑点以及音响剪辑点等。一般来说,声音剪辑包含了并行剪辑和交错剪辑两种模式,全部都要秉承声音剪辑的基本原则:第一,针对动作偏弱的声音场景,镜头分切要做到“多而短”;第二,针对人物多和动作强的声音场景,镜头分切频次要相应的减少;第三,针对人物多和声音多的场景,镜头调度要灵活,此时可使用运动镜头去进行分切,并要合理把控分切时间。
二、电视剪辑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素材过多导致观众审美疲劳
观众在打开电视之后,海量信息铺面而来,对观众感官造成了强力冲击。当前时期,电视广告铺天盖地,电视内容可谓鱼龙混杂,一部电视剧播出时段会多次插播广告,观众最排斥的就是广告,但无可奈何的是,就电视节目制作人而言,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若是没有广告商的资金支持,那么节目经费便无出处。另外,工作人员在添加素材时,对摄影师所提供的海量素材难以做到有效取舍,主要是难辨素材良莠,长此以往,必然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二)制作人员素质偏低
现在的基本情况是,电视节目剪辑师很少有专业化的培训经历,难以掌握电视节目制作的精髓,并且有些剪辑师的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制作水平和制作技术不达标。现如今世界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社会各界对电视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若是技术不过硬、水平低下,那么最终必然会被市场所摒弃。还有就是电视台中很多技术工作者责任意识严重不足,创新能力弱化,学习态度不诚恳,最终造成所制作的电视节目水平不高,画面粗糙且声音效果差,节目顺序也排列的十分混乱。从宏观角度而言,国家广电总局在电视节目画面质量的要求上还不够严格,奖惩机制也急需优化,由此便会滋生一系列问题,使剪辑师的工作积极性下降,亦会影响到电视节目的整体效果。
(三)背景音乐和背景画面的应用效果不理想
如果说一档节目的画质粗糙且音乐和节目情节相悖,那么肯定不会得到观众的认可。有些时候,观众过于重视情节,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背景的重要性,但其实背景会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观众的观看感受,同时也决定了节目质量的优劣。一些电视节目剪辑师在进行剪辑时,未能认真选择画面背景,有时会给观众带来突兀之感,显得喧宾夺主,因此就无法突出节目主旨。还有在音乐的选择上,剪辑师没有针对性的设置音乐,这就难以有力衬托节目的主体色彩,主旨也无法被放大,也无法引发观众共鸣。
(四)创新程度不够
当前时代是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效率愈加惊人,大众每天都会接触到海量信息,其认知面也会随之拓宽,此时他们便对电视节目的新颖度和内容等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换言之,依旧沿用以往的节目形式和结构是难以满足当代观众“口味”的。
近些年很多电视台都在进行节目创新,比如现在收视率很高的《奔跑吧》《极限挑战》《向往的生活》等节目,均用收视率证明了创新对于广播电视的重要性。电视台的口碑提升和受众积累要依靠优秀节目来实现,以《康熙来了》为例,其停播原因便是节目面临着发展瓶颈,尽管历经多年发展其受众群雄厚且人气很高大,但仍因创新不足而“中道崩殂”。
电视节目的创新可谓至关重要,要求剪辑师及时的创新思想、实事求是,要努力开发崭新的电视节目,找准受众目标,针对性的进行电视节目剪辑,全方位、多角度满足节目制作要求,如此才能不断提升节目收视率,为电视台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电视剪辑技术应用方案分析
(一)以数字剪辑技术推动对立融合
蒙太奇学派指出:影视剪辑需要以主观造型和主动剪辑作为依托去诠释作者思想,并要凭借时间冲突和人物塑造等手段来呈现出戏剧化的效果,将影视表达转变为一种语言表达;长镜头主张的是立足客观冷静的角度,隐藏创作人主张于影视之后,希望通过长镜头的有序罗列促使观众掌握剧情与内涵。在电视节目中,通常为了表现作品真实性,会使用长镜头的方式来诠释剧情,但此类拍摄模式比较吃力,譬如节目中需要表现狼追人的蒙太奇一幕,用真实的狼去追人显然不现实,因为这会对演员和导演造成伤害,而若使用驯化过后的狼去参与表演,那么剧情效果则难达预期。所以建议使用数字合成剪辑技术去进行操作,这样便可辅助导演去拍摄这段剧情,并且使用数字剪辑技术,也会使蒙太奇和长镜头的理论对立程度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通过使用蒙太奇手法,可以在不使用修饰手法的前提下去拼接镜头,将不真实的蒙太奇场景用真实的长镜头去表现出来,这便会让观众拥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丰富影视语言
第一,可使用数字剪辑技术去对电视节目语言进行丰富。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影视剪辑中出现了诸多超现实的画面镜头,进而使得电影语言日趋多样化,导演便可通过数字技术去打造多种特效。像《斗破苍穹》这类影视剧都是通过特效来营造奇幻之感的,如此便使得影视剧语言得以丰富。需要注意的是,非线性编辑系统和数字片的诞生,意味着电视节目剪辑手法愈加多元化,无缝连接合成长镜头,使得影视语言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
第二,通过使用数字技术去满足观众审美需求。传统的综艺节目和影视剧拍摄过程中,由于遭受技术限制,所以在艺术层面难以达到更大的突破。处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通过有效的电视剪辑便可让电视节目有着更为自如的表现,全面彰显出导演、剪辑师的意图,这便更加满足了大众观赏需求。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使用数字剪辑技术去丰富电视语言,对电视节目内容进行直观呈现,进而满足受众所需。
(三)声效合一
尽管说电视剪辑只是信息创作的一个过程,但其却对剪辑师职业岗位有着严格要求,作为剪辑师,既要掌握新闻学知识内容,还要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等。需知,在进行影视资料传输期间,声像效果需要有效衔接来实现合成,如此才能让电视画面充满完整和谐之感。
第一,图像剪辑:在进行情绪剪辑过程中,旨在突出人物情绪、丰富观众情感体验,要用情绪剪辑的方式渲染人物情绪,进而让节目感染力十足;在进行景别剪辑时,旨在有效提升节目景别切换效果以及拿捏好节目播放节奏,可通过多元化的场景排列组合方式,提升节目的连贯性;在进行节奏剪辑时,就图像剪辑师而言,节奏把控可谓至关重要,剪辑师要把握好节目整体内容,对故事发展节奏予以有效控制,如此才能使整个节目更具艺术魅力。
第二,声音剪辑:平行剪辑属于电视节目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剪辑模式,让画面和音频一同出现、一同结束,实际上平行剪辑属于蒙太奇手法中的一类重要分支,可以有效的拼接不同时间的故事,进而使得人物情绪变得更为饱满,并引发观众共鸣;交错剪辑指的是让画面和声音在不同时间点出现,图像画面结束时仍有画外音,这就会让电视节目更具跳跃性特质和趣味性特质,如此便可博人眼球,进一步提升节目收视率。
(四)保障节目完整性
当前时代是数字化时代,电视剪辑工作具备着延伸性特点,这便为电视剪辑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电视节目剪辑师面对零散的、片段性的影像资料,要竭尽所能将其剪辑成一部完整的作品,之后才能呈献给观众,使之享受电视“饕餮盛宴”。无论是数字虚拟技术,还是多媒体动态技术,剪辑师要意识到,这些都属于辅助手段,在节目资料没有体现出完整性的情况下,全部的技术都不能全面铺展开来去运用。
(五)软硬件建设
电视剪辑技术水平如何,和软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有着紧密关联性,并且也与剪辑师的能力息息相关,若设备性能不佳且容量小,那么若想提升剪辑技术水平就会十分吃力,电视节目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针对此种情况,可通过引进先进软硬件设施的方式,为电视剪辑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尤其是要注重提升节目分辨率,扩大其兼容性和存储性能,由此去简化剪辑程序,提升剪辑效率。身为新时期的电视剪辑师,务必要利用软硬件设备和技术,精细化的剪辑图像、声音等素材,如此才能为大众呈现出精致、引人入胜的好节目。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电视剪辑技术拥有着多种优势,不单单可以有全面提升电视剪辑工作效率和水平,还能够提升电视节目的播出效果。所以说,作为电视节目剪辑师,务必要加强剪辑技术和剪辑理论的学习,如此才能制作出精良的电视节目,才能夯实传统电视媒体的地位,促进电视媒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