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探讨
2021-11-28张锐敏
张锐敏
(新疆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在新闻领域,电视作为传统媒介被大众所熟知,在以往的传统媒介中,也有着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应时而生,在给人们带来更加便利生活的同时,也对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融媒体背景下的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进行探讨。
一、当前融媒体背景下开展新闻采编工作的必要性
(一)基于融媒体背景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基于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面临的机遇
(1)融媒体下的新闻采编所获取的资源更加丰富。相比以往的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出现有效规避了传统媒体的部分弊端,例如,以前的新闻记者需要实地采访,才能挖掘出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如今的新媒体环境下,通过手机、互联网传播的速度极快,每个人都是内容的生产者,新闻记者要发布新闻,有大量的新闻资源可以选择,能获取到的信息资源也更加丰富,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媒体新闻资源的局限性[1]。
(2)融媒体下的新闻采编所获取的渠道更加多元。新媒体的出现,也带来了更多的宣传渠道,现在的电视新闻已经不仅可以在电视才能看到了,人们通过手机移动端、ipad、电脑等各种渠道都能获取到新闻资讯,而且还能够反复观看,重播、回放,对观众来说看起来更灵活,更方便。
2.基于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面临的挑战
(1)新闻采编工作的门槛降低。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内容的生产者、传播者,可以说出现了“全民记者”的局面,新闻采编的工作不再是以往采编人员独家掌握第一手新闻的了。
(2)新闻采编工作的受众需求发生改变。新媒体中有一个名词叫作“大数据”,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新闻,对比以往的大众传播模式,融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内容,可以针对用户的定位,进行个性化的筛选和播放,受众群体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二)融媒体下的新闻采编工作对社会的影响
融媒体的出现,是顺应时代潮流下的产物,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作为新闻采编工作者从事了几十年的工作形式,已经深入人民群众心中,而新媒体的加入,带动了融媒体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在新闻采编工作中有效地融入新媒体技术,有利于提升目前电视媒体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2]。
(三)融媒体下新闻采编工作的特点
1.新闻采编工作具有多样性
基于融媒体环境下的新闻采编工作,更具多样性的特点。新闻采编工作不再停留于以往的电视媒介,信息输出的渠道也不再只是通过电视、广播去传播。在融媒体结合的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微博、微信、QQ、抖音、快手等来进行传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新闻信息的阅读量。
2.新闻采编工作具有资源复杂性
当然,融媒体环境下的今天,对于新闻采编工作来说,新闻信息的资源也变得复杂了,具有资源复杂化的特点。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手机传播社会新闻,新闻信息共享的渠道不断扩展,而新闻采编工作,作为比较权威的传播模式,除了要把握新闻信息的时效性,也要对新闻信息进行真假性的辨认。基于此,为了减少虚假新闻的传播,给大众带来不良的影响,新闻采编工作者肩负的责任也更大了,他们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新闻内容进行筛选鉴别,力求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因此,融媒体下就有了“官媒”的出现,官媒就是信息可靠的权威代表,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大众监督,也将最准确无误的信息传递到社会公众中。
二、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互联网思维弱化
在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中,目前还是有很多老采编人,他们对互联网的认识缺乏透彻,由此在进行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中,难免无法较快地结合融媒体的新模式去进行采编工作。毕竟,传统电视的工作中并没有这么多五花八门的信息资源和琳琅满目的传播工具,对于老一辈的采编人员来说,他们需要一个适应期,他们对于互联网的认知较为欠缺,且互联网思维不够敏锐。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新闻内容的挖掘不够深入。融媒体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庞大,对于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者来说,往往会为了时效性博取眼球,而忽略了对新闻内容的深入挖掘,对于一则新闻事件的报道停留于表面,从而造成无法更好地吸引受众的眼球。
2.对新闻的策划工作缺乏创意。不管什么行业,只有沉下心来,制作真正有内容、有质量的作品,才能真正留住用户的心,新闻采编工作亦是如此。然而,在实际的新闻采编工作中,还是有很多新闻采编人员对新闻的报道缺乏独特创意,新闻内容雷同没新意。
3.对新闻的选题角度不够深刻。一则合格的新闻,选题角度直接决定了其对社会大众的影响性,因此,对于新闻采编人员来说,选题角度也是十分关键的。然而,融媒体环境下,还是会有一些新闻采编工作者为了博取眼球,对新闻的选题不够客观,带有个人情绪,从而影响到舆论的方向,甚至对社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二)新闻采编工作中的采编技术手段滞后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融媒体背景下的新闻采编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电视台里原先的设备都不够先进,这是基于融媒体背景下,电视台需要进行整顿的一大问题,采编技术手段的滞后,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采编人员后期的编辑、加工工作,不够先进的采编设备,可能会影响到采编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在融媒体下的创新探讨
(一)提高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
1.强化采编人员的互联网思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层出不穷,这也就意味着新闻采编人员已经不能再用旧有的传统媒体思维去进行融媒体的采编工作[3],采编人员应该要强化自身对互联网的洞察能力,树立敏锐的互联网思维,从而提升对新闻工作的服务水平,从融媒体的角度去对待新闻采编工作,以全媒体发展的工作态度,去发展作为一名合格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
2.提升采编人员对舆论的引导能力。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进步,与之而来的海量、五花八门甚至真假难辨的新媒体信息,面对各类各样的新闻信息,采编人员作为一名新闻传播者,在这其中起到关键作用,从选题策划到采访挖掘,再到后期的编辑加工,制作成片,采编人员都要严格把关,注意把握舆论方向,提升对舆论的引导能力,就是要坚守新闻传播阵地,坚持传播正能量[4],杜绝违反社会道德的不良信息被观众所接收,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做出有深度、内涵的真实信息,不在舆论上乱带节奏,严格掌好社会舆论这把舵。
3.加强采编人员对待新闻事件的挖掘创新性。在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中,采编人员的采访工作具备一定的挖掘性,同时也要勇于创新,某种意义上,采编人员的采访能力直接影响到整个采编工作的质量和传播效果。因此,采编人员一定要提升自己在新闻事件上的敏锐性,加强对挖掘新闻事件的创新精神,从电视台的角度来看,应该要积极开展专业的培训,去加强采编人员的采访能力,从采编人员的角度来看,也要多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具备对真假信息辨别的能力,且加强自己在编辑文字上的撰写能力,多角度才能真正为观众带去别具一格的电视新闻内容。
(二)创新新闻采编工作的采编技术手段
1.改变与观众互动的形式,电视新闻要往“亲民”的方向强化互动性。首先,在采编工作中进行采编的过程中,要摒弃以往古板、生硬的一问一答互动形式,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活动和观众在娱乐中完成交流;其次,可以借鉴融媒体的新理念,除了在电视上进行传播以外,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大平台,采取投票、问卷调查等方式,设置热点话题,实现与观众的趣味互动;最后,采编人员也要深入到社会当中,体察民情,及时了解新闻动态,积极参与讨论,将舆论方向往正能量的角度发展。
2.注重对新闻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创新采编工作者在前期策划的传播方式。对于采编工作者来说,媒体平台最大的作用就是提高一切可靠的新闻信息资源,让采编工作者能够多角度进行宣传,在融媒体的背景下,采编人员尤其要注重对传播方式的创新,从之前单一的电视新闻传播方式,转变成电视台、网站、客户端等多平台的传播,保证新闻通过声音、文字、图像、视频,全方面被观众所获取,通过对新闻信息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实现采编人员在策划工作上的全网铺平信息,将新闻信息以不同角度传达给观众,扩大新闻内容的探讨方向,使电视新闻更加直面社会热点话题,引起观众的共鸣。
3.引进先进的采编设备,提高采编工作者在后期加工、编辑的工作效率。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更具智能性、交互性及时效性,因此,新媒体的采编设备是不断在更新发展的,基于融媒体背景下的新闻采编工作,也应该要跟上节奏,电视台要积极引进先进的采编设备,以此来提高采编人员在后期工作上的完成效率,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全媒体时代。
四、结束语
综合来看,融媒体改革的浪潮,无论是对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能够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能够更准确地保证新闻媒体机构对新闻的掌控。采编工作作为电视新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所有新闻采编人员都要积极面对的事业,在如今的融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人要积极结合融媒体的力量,将采编工作做精、做细,提高自身在互联网上的敏锐度,加强对新闻事件的挖掘和创新能力,同时,电视台也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引进先进的采编设备,展开相应的培训,丰富新闻采编工作者的融媒体知识,加强采编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不断提升其社会公信力,充分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