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APP 特点与运营分析

2021-11-28郑少敏

魅力中国 2021年41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受众

郑少敏

(重庆市江津区融媒体中心,重庆 402260)

在中央要求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宗旨下,在媒体融合的技术发展趋势下,全国范围内的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大范围建设,各融媒体中心为使用个人终端受众的需求根据自身的条件建设了相应的融媒体APP。与传统广播电视与纸媒在运营方面相比,融媒体APP的运营管理是一个新的课题。由于融媒体APP 以用户体验为核心,集视听媒体、交互通体验、信息推送、实时统计为一体,在技术和运营上有其自有的特点。融媒体中心APP 设计与运营必须根据APP 技术发展与用户特点制定建设方案和运营策略。

一、融媒体APP 特点分析

App 是英文Application 的简称,随着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融媒体APP开始进入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人们逐渐习惯了使用融媒体APP 获取原来在网络、电视、报纸等渠道获取的信息。和其他APP 比较,融媒体APP 由于和传统广播电视紧密结合,具有其专业的特点。

(一)以流媒体为后台基础,技术含量高

由于融媒体APP 一般需要传输大量的音视频等媒体信息,其传输数据量大,需要强大的流媒体后台支持,后台一般具有云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才能保证客户端APP 的流畅运行。

(二)融媒体APP 内容与传统广播电视台网联动,多屏互动

融媒体APP 与传统广播电视、纸质传媒与网络的取长补短,将传统广播电视、纸质媒体优质内容通过网络与融媒体APP 融合,形成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特色鲜明、形态多样并具可持续发展能力繁荣媒体融合新格局,打造全新的传媒发展模式和空间。

(三)融媒体APP 线上线下融为一体

新媒体时代尤其是网络直播形式的出现,线下的“场景”与APP 线上的“场景”已经融为一体,不分你我。融媒体APP 通过向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与传统媒体同播格局已经形成。在融媒体环境下,与传统广播电视节目、融媒体APP互动最为频繁的传播渠道就是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微传播”形成新媒体矩阵,使融媒体APP 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达到最大化,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四)融媒体APP 交互体验进一步提高

传统广播电视和纸媒以单向信息发布为主,基本没有互动能力。普通APP 重文字交互,轻流媒体。由于融媒体APP 以音视频流媒体传播为核心,融合了流媒体的传播和受众与实时动态交互能力,原来广播电视参与者角色与身份的相对不平等状态被打破,受众对广播电视和纸媒的内容、时间选择更加自由,为用户提供了更为愉悦感官体验,用户参与交互的意愿更加强烈。同时融媒体APP 可通过交互功能和在线统计功能更为准确地对参与内容进行受众收视率和情感大数据分析,也可以使用交互数据进行受众画像、舆情大数据分析。

(五)基于服务的融合技术使用更加广泛

融媒体APP 在集成广播电视、纸媒内容服务的基础上,使用网络支付技术、互动技术、定向链接,可以融合广告、购物、生活缴费、问卷调查、气象交通生活信息自动发布等多种功能,对电视旅游、购物等服务类栏目则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感知交互体验,线上与线下的交流与互动。融媒体APP 由于融合技术的使用,其服务内容和范围将更加多样化,服务模式将更加人性化。

二、融媒体APP 的运营策略

根据融媒体APP 的上述特点,在APP 运营中必须根据融媒体中心实际情况和其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营策略。

(一)不断提高融媒体APP 后台技术和人员水平,向后台智能化发展

融媒体APP 以计算机、流媒体等技术为依托,但目前云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日新月异,在APP 平台运营期间要不断跟踪技术发展,根据技术变化对其后台升级改造。如果按照过去广播电视平台建设理念,一个平台使用5-10年的思想已经不再适宜。只有不断的对APP 后台升级改造才能保持APP 的可持续发展。融媒体APP 运营人员业务水平必须紧跟技术发展,适应后台对技术的需求。

(二)融媒体APP 内容与传统媒体联合互动运营

融媒体APP 是传统媒体新的再生,以传统媒体为内容基础,以台网联动,多屏互动为飞翔翅膀。在内容运营中要相互依托,传统媒体给APP 以内容支持,融媒体APP 给传统媒体以动态反馈。传统媒体的运营要和融媒体APP 互动,在栏目、广告、播出时间进行互动,在特定节目特别是新闻事件等对舆情有影响的节目上在报道深度、导向上进行互补,在功能上根据各次特色进行互补。使融媒体APP 和传统媒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展现在受众面前。

(三)充分发挥融媒体APP 特点,加强融媒体APP 与“微传播”的合作

融媒体APP 因为有广播电视视听内容的支持,在内容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微信、微博、抖音等“微传播”经过了长期发展,在技术上具有产期的积淀,在人员方面已经形成梯队,在运营方面有更加丰富的经验。融媒体APP 不但要在技术和队伍建设上学习“微传播”,在运营过程中学习“微传播”的成功经验,而且要加大与“微传播”平台的合作力度,通过“微传播”提高媒体APP 知名度,通过合作提高融媒体APP 的技术水平,提高融媒体APP 队伍的管理和运营水平。近期高速发展的MCN 就是传统媒体学习、合作“微传播”的成功案例。

(四)加强融媒体APP 交互数据分析,以交互数据指导节目播出与制作

融媒体APP 交互数据可以快速反应受众收视率、受众情感,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受众画像、舆情分析,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在融媒体APP运营过程中必须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态势感知等技术对交互数据进行分析和舆情预测,对分析和预测结果进行导向图、和弦图、地图、河流图、主题词云、函数图、表格等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展示、比较、排序。把分析和预测结果作为运营决策的依据,根据分析和预测结果和节目舆情需求对传统媒体和融媒体平台传播内容和方式进行科学调整。

(五)通过服务融合提高融媒体中心综合运营收益

融媒体中心APP 在集成广播电视、纸媒内容服务的基础上,使用网络支付技术、互动技术、定向链接,可以融合购物、生活缴费、问卷调查、气象交通生活信息自动发布等多种功能,对电视旅游、购物等服务类栏目则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感知交互体验,线上与线下的交流与互动。融媒体APP 由于融合技术的使用,其服务内容和范围将更加多样化,服务模式将更加人性化。

(六)APP 数据监控指标多而复杂

包括有下载率、打开率、留存率、渠道来源、活跃用户、活跃率、僵尸粉、新增用户等几十个指标,以下仅针对重要的几个指标进行分析。1.活跃用户、活跃率。活跃用户是指参与使用APP 的用户,如果下载安装了APP,但没有使用,就不叫活跃用户,相反叫“流失用户”;活跃度就是指活跃用户总量占比,活跃度越高,此款软件就越成功。因此,衡量一款APP 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参考活跃用户和活跃率。2.留存用户、留存率。留存用户是指对APP 软件保留下来,保留下来就有可能会使用,使用了就可能成为活跃用户;留存率是指保留APP 软件的占比。留存率越大越能反映出APP 的价值。通常分为次日留存、周留存和月留存,次日留存是非常关键的,次日留存率能达到40%就非常好了,如果达不到,我们要分析流失原因,通过改善APP 或提供新手引导手册来转化留存。能使用达到一周的用户已经算是对软件有十分的好感了。月留存是考核APP 迭代更新的一个指标,如果月留存率低就意味着APP 软件的体验不佳,需要升级更新了。

三、融媒体环境下App 发展对策

(一)提升融媒体App 的内容质量

融媒体App 想要长久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推陈出新,不断提升融媒体App的内容质量。在如今融媒体的环境下,App必须要有吸引受众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在坚持质量的同时还要注重原创性,如果一个App 总是转发其他网站的媒体资讯,就会逐渐流失很多的受众。当新闻类App 应用面对诸多冗杂的媒体信息时,必须要对相关的媒体信息进行整合,筛选掉一些内容质量差的资讯,推送一些内容质量好的。并且还要在新闻中加入一些互动的内容,让新闻更具人性化,在提升内容质量的同时,也增加用户的阅读体验。

(二)提升新闻信息的针对性

为了满足各类用户对新闻信息的需要,融媒体App 应当重视提升新闻信息的针对性,使新闻内容推荐更具人性化,进行精准的新闻信息推送。当今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许多用户在浏览新闻时都是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海量信息,所以用户在进行信息筛选时需要浪费大量不必要的时间。因此,融媒体App 必须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必须对新闻信息的针对性加以重视,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对相关的新闻信息进行整合,以达到对用户精准推送新闻信息的目的。

(三)增强与用户间的互动性

在融媒体环境下,智能手机被不断普及,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也变得更为方便、快捷。如今的新闻行业竞争激烈,而一个新闻媒体想要留住用户,就必须要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增强与用户间的互动性。新闻类App 的软件运营者在进行研发管理工作时,必须要积极与用户进行交流互动,了解用户的需求,这样既方便改正自身,又能提升用户的体验。在用户阅读新闻信息时,要让用户参与进来,在互动的同时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新闻信息,从而提升用户的亲切感与参与感。结语:融媒体APP 平台在传统广播电视、纸媒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地位日趋重要。APP 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业务与抖音、今日头条、微博、微信、MCN 的竞争日趋激烈。要使其在竞争生存发展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平台必须不断提升技术水平,运营模式也应该不断创新。技术管理人员、平台运营人员应不断思考、学习。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受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