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两山”理论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实践
——以山水受荣生态旅游项目总体设计为例
2021-11-28薛刚陈齐华俞晓春
薛刚 陈齐华 俞晓春
(1.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8;2.杭州市钱塘区发展和改革局,浙江 杭州 311222)
安吉余村作为“两山”理论的发源地,坚定践行这一理念,积极发展现代民宿、乡村文创等乡村旅游业态,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后矿山时代”也成为全国践行“两山理论”的典型样本。余村通过建设绿水青山成功脱贫、走向致富的典型案例,其根本是成功实现了把生态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把“绿水青山”的建设成果直接转化成“金山银山”的经济优势。同时,“金山银山”的经济优势又能够反哺“绿水青山”的持续建设,使整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进程。实践得出“两山”理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指引,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规划设计师在帮助乡村谋划旅游发展时,应在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的基础上,让乡村走上更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山水受荣生态旅游项目基本情况
(一)受荣村旅游发展的背景
近年来安吉县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秉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加快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大力整改全域环境和要素流动,助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依托绿水青山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全力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全域打造美丽乡村,将当地的生态优势快步转化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产业优势,努力成为高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的标杆示范地区。受荣村所在的天子湖镇位于安吉县最北部,是浙皖两省三县汇合点,也是安吉北部最大的乡镇。天子湖镇农业产业基础雄厚,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粮食种植面积、果蔬花木种植规模、毛竹白茶产业在安吉县首屈一指,有较好的乡村旅游发展基础。但天子湖镇的美丽乡村建设相对滞后,美丽乡村的主题相对缺乏,乡村旅游发展在安吉处于劣势。受荣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将是未来天子湖镇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也将推动天子湖镇美丽乡村全面建设。
(二)受荣村的发展条件
受荣村位于安吉县天子湖镇西南侧,村域内地形以山体为主,总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村域内“茶、竹、水、居、径”,融为一体,形成了“山清水秀、竹韵茶香、曲径蜿蜒、美丽农家”的景象,可谓典型的有山有水农业资源丰富的山村。随着安吉高铁站以及高铁大道的建设,受荣村的区位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借助玻璃滑漂、滑翔伞旅旅游项目的引入契机,受荣村充分发挥青山绿水的山水资源优势,延伸旅游产业链,按照全域景区化的思路,致力于将受荣打造为AAA 级景区型村庄,山水受荣生态旅游项目应运而生。
二、山水受荣生态旅游项目的规划设计实践
规划师对受荣村7.39 平方公里村域范围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制定了发展规划与总体设计,以引导水受荣生态旅游项目合理有序的实施建设。
(一)规划设计的策略构思
策略一:全域生态评价,生态容量控制。综合运用生态因子组合法和多因子加权分析法,对受荣村域范围内土地的生态敏感性和开发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研究村域土地资源承载能力,明确村域生态承载容量,同时制定村域游赏项目准入标准,指导旅游项目的落地,科学保护好受荣村的“绿水青山”。
策略二:探索受荣优势,引领发展定位。规划基于受荣村生态基底、易于运动的山地空间以及即将落地的运动项目等优势,把握住市场需求,将受荣村打造成一种“抽离都市生活释放自我放飞自我”的一种放松休闲度假模式。其主题形象为享受生活·荣(融)于山水;发展目标为安吉北部山水休闲乡村康旅目的地。同时对接区域发展诉求、依托受荣特色山水资源以及产业基础构建“1+3”的产业体系:以山水休闲产业为核心,休闲运动、生态农业、康养度假等产业融合的产业体系。
策略三:亦动亦静分区,主题游线联动。围绕“享受生活·荣(融)于山水”主题形象和“静下来、走出去”的旅游主线,规划形成亦动亦静的四大片区,包括山地运动体验区、环湖滨水休闲区等2个动态休闲活动区,竹林生态休闲区、茶园颐养度假区等2 个静态休闲活动区。适当拓宽并提升周边道路,构建村内主要车行道路框架,开拓登山路线,打造村域旅游环线(车行+慢行)联通四大功能片区,串联核心旅游项目。
策略四:区域发展联动,设施综合统筹。一方面,强化受荣村自身生态运动旅游特色,依托昌硕故里文化度假组团,联动周边村庄旅游产业;延伸乡村绿道,构建村庄绿道景观网络系统;构建昌硕·天子湖文化休闲生态圈。另一方面,加强与临近的民乐、迂迢两个村庄的联系,构建小区域的交通旅游环境,实现三村融合,产业互补,打造天子湖镇乡村振兴示范区乡村旅游的增长极。从区域层面打通交通疏散环线,规划应急疏散救援通道、组织旅游高峰期车行交通方案,为项目后期运营提供有效的保障。
(二)山水受荣生态旅游项目的总体规划布局构思
通过前期分析以及规划策略构思,整体形成了“双轴串联,四区协同”总体结构,双轴为北侧的动态山水轴及南侧的静归田园轴。四区及围绕“闲趣、闲情、闲赋、闲雅”四种情景形成“释放自我、水畔寻幽、诗栖竹林、夜泊茶山”四大休闲旅游片区。“闲情·水畔寻幽”——环湖滨水休闲区。围绕受荣水库,结合玻璃滑漂下漂点布局特色水上项目,在水库沿岸组织环湖游步道,并布局儿童亲水乐园、枕湖沙滩等项目,将整个受荣水库片区打造成“乐活、激情”的滨水休闲空间。“闲趣·释放自我”——山地运动体验区。利用受荣西侧山地空间格局,布局玻璃滑漂,滑翔伞两大运动项目,同时盘活师古自然村的原有建设空间,打造“天空之城”休闲度假基地,配建住宿、餐饮、休闲等功能,将整个区域打造成“释放自我,自由运动”的山地活动空间。“闲雅·夜泊茶山”——茶园颐养度假区。位于村庄南侧大荣自然村,规划通过盘活其闲置用地,引导现有民居进行改造提升,发展茶田原社、听泉木屋等项目,将整个区域打造成充满“竹韵茶香、精心颐养”的茶园颐养度假区。“闲赋·诗栖竹林”——竹林生态休闲区。在受荣村中部生态山体竹林片区,规划利用现有的登山道拓展延伸形成环状登山步道,同时利用竹林平坦的场地空间布局荧光竹林、竹林剧场、竹林木屋的休闲项目,打造中部特色生态竹林休闲区。
三、项目规划设计的创新与特色
(一)保障龙头项目,注重近期实施
本次规划抓住受荣特色资源优势,通过产业研究、相关案例分析、旅游开发模式等多方面分析,制定“启动——拓展——展望”三个阶段的规划实施方案。启动阶段,规划在制定近期三年实施计划的基础上精确2019年实施具体工作。完成玻璃滑漂龙头项目选址并启动建设,摸底村内存量空间,利用存量空间配建相应的旅游配套设施,保障龙头项目在一年之内顺利投入运营,同时通过相关旅游延伸项目布局建设让来到受荣的游客能够留在受荣,做好受荣实现全域旅游的新局面的第一步。
(二)加强区域协同、做好应急预案
规划层面通过数据研究、地理信息分析、模型推算等方法,对受荣村域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游客容量及规模分配、交通承载力等进行详细研究分析,并针对旅游项目的布局、游客容量分配、应急交通组织等布局提出了详细的规划方案,全方面为村庄旅游正常开展提供基础保障。规划加强良村、受荣村、迂迢村三村联动,打造天子湖最美彩虹绿道,串联区域内重点项目。同时对近期区域协同的项目做详细引导,包括进村主要通道的拓宽、重要景观节点、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其他旅游配套项目,以构建天子湖镇乡村振兴示范区乡村旅游的增长极。
(三)保护山水资源,打造最美名片
在对受荣进行旅游开发的同时,注重对山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划通过缤纷行动计划、缓山增彩计划、霓虹月色计划将受荣的山打造成最美山林,通过绿肺计划、蓝飘带计划将受荣的河流水库打造成最美河湖。缤纷行动计划:通过珍贵彩色森林建设,逐步调整林种、树种、年龄结构,逐步恢复天然乡土阔叶林分,适当补植珍贵树种,形成一年四季各不相同的森林景观。采用多种阔叶树混交方式使森林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群落。
缓山增彩计划:受荣的缓山片区种植大量的安吉白茶,经济、文化效益都极佳,但茶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借鉴台湾阿里山茶园的经营模式,在茶园里套种樱花、桂花等名花、名树,把茶园打造成集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景点,使之成为受荣的一个休闲旅游重要品牌。
霓虹月色计划:主要针对受荣现状山林景观提出的提升计划,在季相上实现多局次变化吸引游客观赏,利用灯光对山林进行照明,将其造垄、特色或历史风貌显露出来,使被照物有立体感、有特色。
绿肺计划和蓝飘带计划:一是加强对受荣水库的生态修复和涵养,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环湖游步道和观景台等设施,打造体现原生态为特色生态绿肺;二是对受荣内部主要溪流进行驳岸改造,设置节点和慢行游线,植入各种驳岸的活动。
四、项目的实施影响
(一)实施速度快,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山水受荣生态旅游项目总体设计于2019年5月完成各级部门审查,同时在规划成果中制定近期实施项目手册指导近期各个项目的有序实施,重点突出规划可操作性。在实施框架体系下,指导了一系列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实施工作。其中:一期的玻璃滑漂项目已于2019年9月建成,试运营期间游客数量超过2 万人;道路、停车、市政等配套设施、环湖滨水休闲区滨水游玩项目于2019年6月建设完成,并于2020年7月份正式投入运营;山水受荣生态旅游项目的二期天空之城项目在2020年上半年已完成土地收储及平整并启动建设,预计2021年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影响范围广,乡村旅游效益初现
山水受荣生态旅游项目正式运营后人气火爆,并且在2020年8月份成功举办“夏日狂欢·沙滩电音节”活动,在这期间央视财经频道、浙江卫视等媒体对其做了报道。整个活动期间吸引了数万游客来此游玩,受荣村因此成为安吉北部乡村旅游的亮点。现在的受荣,已有6 家民宿、20 多家农家乐在建或运营。村里积极争取、主动承接,谋划投资2000 多万元打造的云端漂流项目由专门的公司进行运营管理,极大地给村民带来“定心丸”。这些项目给村里带来分红的同时,唤醒了“造血”功能,使得乡村旅游经济效益较好地呈现。
结语:当下的乡村旅游已不是单纯的生态旅游,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才能充分发挥当地优势。本文研究的受荣生态旅游项目在如何更好地利用“两山”理论的指导,通过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工作模式,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模式,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