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及提升策略
2021-11-28李东淮
李东淮
(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西藏 拉萨 850000)
引言:广播电视新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传播信息的作用,对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舆论走向正确的方向以及维护社会生态稳定等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需要专业的采访和编辑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操作。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作为起始阶段,需要采访人员深入到事实发生的具体环境中,针对具体的人物就事件和相关话语进行信息获取的过程。创新意识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报道而言至关重要,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让记者勇于发现、探索,敢于追求真相,在纷杂的社会信息中找出关键信息并进行报道,正确引导舆论。与此同时采编人员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根据发现的线索,在独立思考后进行正确分析、总结,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一、分析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全面提高编辑意识的作用
对于广播电视新闻而言,需要实现新闻信息内容的完整性和实时传递性以及舆论导向性等方面的作用,因此便需要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能够具有相对比较高层次的综合物业素养。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只有具有着良好的新闻编辑和新闻内容整合的素养,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出自身的实践价值,因此可以看出,促进记者编辑意识的提升存在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新闻事业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帮助。
在此之外,现如今面对多种网络新媒体所带来的媒体传播渠道转型情况,作为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而言,必须要保证能够很好的应对其挑战,使其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新闻编辑业务的全新思路,同时新闻编辑业务人员还要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广播电视媒体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展示出广电媒体平台欣慰传播主流媒介存在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并且新闻编辑人员还要对新闻编辑业务采取创新的思路进行对待,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出现狭隘的新闻编辑业务视角。
二、分析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及提升措施
(一)提高记者的专业素养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结合实际行业变化情况,快速的适应新的环境,并且完成编辑报道工作,除了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广播电视新闻播报工作是对新闻事件进行播报,编辑记者对事件的表述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们对事件的看法,编辑记者在采编广播电视新闻时不能掺杂个人情绪,否则会使其新播报内容失真。当下一些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并没有做到这点,为了博人眼球而捏造情节、扩大事实,所以应该对新闻编辑记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红色教育纠正新闻工作者错误的思想观,使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记者具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人生观。
(二)积极的拓展记者的知识面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掌握新闻要点,保质其时效性和真实性,完成编辑排版工作,使用优质的内容和新颖的标题抓住读者眼球。在记者深入到基层采访的过程中,应该进行信息的调查核实,这些工作需要记者有宽广的视野、较强的调查分析能力,还需要拥有丰富的经验阅历。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既要在实践中进行锻炼,还要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夯实理论基础。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认识、不断理解,才能在报道中很好地把握方向。而缺乏理论学习,就容易出现对一些问题理解不深甚至片面、错误等现象。此外编辑采访工作中层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一是强调一面,忽视另外一面;二是夸大局部,以偏概全。所以广播电视新闻急着日常需要重视政治理念的学习,多学习多掌握方针政策,多学习多掌握政治理论致使,在采编的过程中可以将“险雷”一个个排除掉。同时应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对编辑记者进行专业培训,强化其文字编辑能力,更好地完成广播电视新闻制作。
(三)提高求异意识
对于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而言,需要存在求异方面的意识,也需要对现有的规范进行突破,不按常规出牌,使其思维可以沿着不同方向和角度进行扩散,站在多个方面寻找答案,进而引发出更多的信息内容。假如在编辑制作的过程中总是采用常规性的思维,那么将会影响到想象力的发挥。求异意识的最大特点就是创造性。求异,就意味着创造。创造,就必须对现成的规范提出疑问。当然,创造并不等于“制造”,不是“无中生有”,而是编辑记者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进行多方面的假设,或假设一种原因可能产生多种结果,或假设一种结果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或假设一种物质有多种表现形态,一个问题有多种解决办法,等等。这样记者的思维将会被全方位的调动起来,进而形成报道多角度,避免重复报道情况出现,同时求异意识要求编辑记者打破旧的思维定式的束缚。
(四)合理的选择素材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周围充斥大量的新闻信息,这样对于新闻行业的工作人员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也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如何搜集有用的信息内容进行采访,对于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一篇好的新闻,一般是观点+例子,所以对新闻素材的选择非常重要。在充分占有新闻素材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好材料。在写报道之前,必须在拿到材料后进行大量的思考和选择,确定好主题。新闻工作者要创新新闻采集方法,提升新闻素材的完整性,尽量选择新颖的素材进行编制,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读者的关注,提高新闻行业整体的发展。
(五)合理的应用编辑技巧
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中,编辑技术的应用是十分关键的,广播电视新闻存在的重要目的便是向大众及时传播信息,使其能够实现价值引导,所以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编辑技术应用中,不仅需要将其新闻事件的完整性进行全面的缩略展示。同时,在新闻编辑结果呈现中,能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以此将新闻的价值和目的全面展示出来。编辑技术的应用是跟随各种信息化技术而不断创新进行的,对专业编辑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编辑人员要对整个新闻事件和新闻事实熟悉。实际对编辑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多个编辑人员之间需要相互交流和沟通,就每次编辑的目的进行沟通,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方面的问题。
(六)保证新闻编辑和新闻主体相互对应
对于广播电视新闻而言,作为现如今社会生产生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舆论方式,重点是对于实际发生的生活事件对社会生态进行客观反应,所以在实际进行新闻编辑的过程中,需要将其这个特点全面的展现出来。在新闻编辑中,要保证新闻编辑与新闻主题之间能够相适应。如,在新闻标题设置中,除了有一个大标题之外,在必要情况下可以设置一个副标题。副标题的设施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新闻实现科学化的传播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无论是标题还是副标题的设置都需要从根本上与新闻主题相适应,对新闻的各种形式进行科学化、合理的使用,使其能够将新闻内容全面展示出来,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
(七)加强对编辑内容的创新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快速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获取新闻的途径也是随着信息化技术成熟越来越丰富,获取新闻的时间也是越来越充足。特别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对于采编工作人员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使其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因此为了可以更大范围、更有力度地吸引受众注意力和兴趣点,就必须要保证内容的时效性、趣味性和创新独特性,这样才能在市场占据有利地位。当采编工作者抓住了时下最新的热门话题,就要在编辑素材的过程中,保证内容形式的创新,进而形成独具一格的新闻风格,更有效地激起人们的好奇心,抓住受众眼球。除此之外,一篇内容是由各种新闻素材组合而成,这就要求新闻采编记者要着眼于当下的时政信息及其他综合知识,如此打造的新闻才能更加生动立体。此外现如今正处于5G 浪潮发展之中,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下,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难以沉下心来阅读篇幅较大的文章,因此在实际创作的过程中,简洁化和精华化清晰明确的表达新闻内容,使受众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新闻内容。
(八)保证图片和文字配合协调
实际进行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过程中,除了图片等编辑到位之外,还需要针对图片配合一定的文字内容,文字是需要和图片编辑能够协调到位,这样便可以通过文字充分的发挥出引导的作用,然而实际的文字协调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词语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合理传递。文字中某些词语应用不当会将原本想要传递的含义曲解,因此,根据新闻报道事实和新闻舆论引导作用合理选择文字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总结:综上所述,新闻采访和新闻编辑作为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前期重要的工作,对于广播电视新闻客观、正确的展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中,能够做好准备工作、采访情感合理掌握、采访问题科学化设置以及采访技巧多样化使用。新媒体时代下,需要增强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创新意识,使其形成创新能力,在发散性思维的引领下完成广播电视新闻内容的采集、编辑,保证报道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之后的编辑工作,进行图片和文字的科学化处理、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与新闻主题相适应、编辑技术合理使用以及组织协调工作到位。在以上各个方面到位基础上,保证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和编辑工作能够科学化落实,为新闻真实性、客观性的特点展现奠定基础,发挥正确的广播电视新闻舆论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