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青团组织引领优良学风建设,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浅议

2021-11-28王香灵

魅力中国 2021年41期
关键词:学风共青团育人

王香灵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共青团立足自身工作平台,以优良学风建设为切入点,以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开展,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是高等学校团组织凝聚自身力量,引领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共青团要以学校党政工作部署为中心,紧密结合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发展规律,依托自身独特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深化自我内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德育正学风,悉心探索服务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途径,在育人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涵养优良学风,提升职业素养,引领青年成长成才

作为高校党委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共青团是学校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与纽带,以德育正学风,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高,是共青团服务学校工作大局,切实履行自身育人职责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共青团强化自身凝聚力、战斗力、感染力建设,促进自我完善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涵养优良学风,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是共青团服务于党的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就业问题关系到学生个人和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与高等学校自身的改革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是党和政府关心、关注的重点。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以党的中心工作为服务重点,把育人工作的开展放在高校工作的大局中去思考、把握,恰当定位自我,积极推进校园优良学风建设,提振精神,提升正能量,主动积极作为,服务于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需要,服务于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开展的需要,为学校党政工作分忧,为党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培育和涵养优良学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有所作为,是新时期,共青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履行自身职责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为学校改革进步与建设发展做贡献的体现。

(二)涵养优良学风,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是共青团自身所肩负的重要职责

以优秀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建设为载体,营造积极、乐观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向上的学习风气,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服务,引领青年学子奋发向上,成长为党和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是共青团自身所肩负的重要育人职责。作为高等学校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共青团要做到“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切实增强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切实履行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四项职能。青年大学生最迫切的愿望是成才发展,顺利就业创业是他们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诉求。强化校园学风建设,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就是为青年学子的根本利益服务,高校共青团要切实更新服务理念,提高认识,把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作为服务青年学生成长的重要方面,主动作为,推进育人工程创新,将自身肩负的引领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职责落到实处。

二、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引领优良学风建设,开创育人新局面

共青团的工作性质与特点,决定了在加强学风建设,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要立足于团组织工作平台,依托自身在组织完备、活动载体多样、工作理念先进、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和敬业竞争力。

(一)自身的先进性,为共青团引领优良学风建设,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高校共青团的先进性体现在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自身模范作用上,也体现在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内容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上。引领积极向上的学风建设,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是当前团中央工作的重点,是全国共青团系统的统一行动,是共青团工作的一种新角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高校共青团的新职责。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高校共青团的先进性和工作特点,决定了其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具有辅助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要从人力资源培养、开发和指导的角度,从积极的文化氛围和向上的风气涵养等方面,着眼于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这个过程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

(二)完备的组织体系,为共青团引领优良学风建设,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共青团组织体系完备,覆盖范围广泛,组织机构严密,以团委、团总支、团支部、团小组等组织形式存在于学校、院系、年级、班级、宿舍各个层面,指导学生会、研究生会、各级学生社团、活动中心开展工作。网络化的组织体系,使得共青团能够悉心了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思想特点,具体的掌握青年学生的需求,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服务工作;完备的组织体系,能够促使共青团发挥自身的优势,把青年大学生紧紧团结在自己周围,针对就业创业过程中出现的疑点、难点、热点问题和困惑,予以及时的帮助和耐心、细致的指导,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三)多样的活动载体,为共青团引领优良学风建设,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准备了有效的平台

共青团活动开展形式多样,载体丰富,能够达到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学风育人的良好效果。共青团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立项活动、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课外素质拓展专项行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历设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场精英挑战赛”等第二课堂实践载体基础上开展实施的就业创业素质训练、就业见习和创业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优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针对性强,贴近青年学子的心理实际,易于接受,能够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为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舞台,实际效果突出。

三、开辟积极有效途径,引领优良学风建设,提升学子职业素养

共青团引领优良学风建设,提升学子职业素养,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开展,要立足于团的工作特色,突出服务意识,开辟积极有效的途径,以观念引导、能力提升、平台搭建、政策落实、环境熏陶等环节为重点,以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导航、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就业渠道开辟为路径,构建规范、完善、独具特色的就业创业教育工作体系,在引导青年大学生提高认识、转变就业观念的同时,着力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优秀品质的养成,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增强其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以思想引领为核心,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理性合理的观念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引领优良学风建设,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首先要促进大学生正确、合理就业观念的养成。要以思想引领为核心,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有机结合,从帮助大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和职业设计出发,通过新世纪讲坛,湖畔思想汇,主题团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活动载体,引导大学生科学判断就业形势,理性认识自我,既不好高骛远,也不缺乏自信,盲目乐观,树立有忧患意识、有上进心的竞争性就业理念,树立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观念,树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自主创业观念。围绕着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活动开展等工作部署,引导青年学生将个人价值和国家利益紧密结合,把个人远大理想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脚踏实地,到西部、到基层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二)以素质拓展为主线,提升青年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有着熟练的专业技能,是青年大学生顺利就业创业的重要前提。共青团是高等学校第二课堂教育的设计、组织和实施者,要立足于职业发展对个人能力素质的要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职业意向,精心设计载体和内容,推进青年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实现大学生在学习、创业、求职、发展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要立足于“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大学生参与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竞争中求得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要认真组织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鼓励青年大学生参与科研立项,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素质;要利用好社会实践活动平台,精心设计载体与内容,推动志愿服务、专业见习、互助共建等活动的深入开展,搭建青年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的桥梁,提升大学生的实践技能;要以“师大之春”系列活动开展为契机,认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金融精英挑战赛、汉字听写大赛、网页设计和实验操作大赛等实践技能竞赛,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要细心做好青年学生就业心理辅导活动,适时开展挫折教育,鼓励学生百折不挠、迎难而上,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成功就业的自信心。

(三)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青年学生职业素质养成

校园文化活动,是共青团工作开展的重要阵地,是校园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青年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的有效载体。在设计、组织、参与、总结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的策划、领导、沟通、协调、事业心、责任心、团队协作意识等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无形之中增强了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共青团要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强化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立项”等形式,着重培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社会需要的能力和素质为要求,以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为目的的精品项目,将就业创业教育融合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扩大活动的受益范围,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活动,拓展自身的职业素质,全面提升就业能力;同时有针对性地建立活动效果评估、反馈机制,保持活动开展的长效性。

(四)以资源优势为基础,拓宽青年学生就业创业渠道

共青团组织构架完善,覆盖面广,信息沟通渠道畅通,有广播电台,共青团网站,微信平台等丰富多样的新媒体宣传资源和舆论阵地,能够了解、掌握、发布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最新信息和动向,整合有效信息资源,及时为青年学生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要立足于共青团工作特点,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学习活动,加强与各行业、系统的团组织,青年联合会,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建立广泛的联系,不断积累社会资源,搭建大学生走向社会,开展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接受素质教育的桥梁,进一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为大学生顺利就业创业开辟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学风共青团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