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育信息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2021-11-28刘婷

魅力中国 2021年41期
关键词:课件信息化语文

刘婷

(吉林省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尚德学校,吉林 长春 130000)

教育信息化的使用是当下时代的大势所趋,我们正处于信息化社会,每分每秒都有数以万计的信息出现。它对于教育事业变革起到了极大地推进作用,教师们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顺应时代的发展,根据当下形式积极做出改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现代化人才。

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极大地提高小学教学的效率,多样化的形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教育信息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一)有利于教师为教学做准备

在每一次上课之前,教师都要进行备课。备课的目的是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全面地思考怎样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学。但在以往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多以课本以及参考书籍为资料进行查询,这种备课方式对于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过于单一化,纯文字形式的教学并不能起到提升教学效率的效果。而教育信息化的出现使得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查找到更多样化的教学资料,利用网络中有趣的动画、歌曲、图片等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课件,在教学时为学生展现不一样的学习内容。另外,教师还可以对比一些教学视频,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因此,教育信息化使得教师在备课时有更多的参考资料,从而丰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小学阶段接受更高层次的学习,由于幼儿园中轻松自由的教育氛围的影响,学生自身的自制力和专注程度时比较差的,在学习过程中也很难做到专心致志。如若教师在教学时依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模式,以口头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渐下降,失去学习的欲望。但教育信息化却能很好地改善这种情况。信息技术将声、像进行结合,学生在学习时能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理解记忆,生动化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信息化技术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可见的图片、视频,具体化的教学形式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间接地保证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三)有利于课外知识拓展

小学语文是一门语言类的科目,我国拥有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课本是无法涉及到历史文化中的各个方面的。因此,课外知识拓展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向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如文章作者的其他相关事迹、主人公的后续故事等,帮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学习。知识拓展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点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他们在了解到相关的课外知识后,会重新审视课文中的文章和主人公,进而产生新的见解。除了课堂上的知识拓展,学生在课下也能够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在网上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寻找相关的讲解视频以及练习题进行自我检验等。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能够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高,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有了主动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教育信息化应遵循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教学任务都是以学生为教育对象进行展开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选择时,都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在日常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具体情况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尽可能地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的需求。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表达自我想法的机会和舞台,在每一次观看视频或图片后,教师都要给予时间让学生来谈一谈自己在观看后的想法,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审美性原则

审美性原则实际上是艺术教育的核心原则,即指艺术教育的实践活动必须具有能使参与者获得审美愉悦的特质。但审美性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依然适用,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教育信息化时,教师更应该遵循审美性原则。课件的制作并不是单纯地将文字和视频复制粘贴在上面,而是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审美能力,将其进行组合排列,完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的教学工具。赏心悦目的画面和排版不仅能刺激学生的视觉,还能激起学生急需学习的欲望。遵循审美性原则之前,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掌握基本的利用教育信息化制作课件等教学工具的能力,在使用时更加的得心应手。

(三)互动性原则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互动是非常重要的。这里的互动不只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不只是教师带领学生观看课件、教学视频,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师生以及生生互动。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就要借助互动来完成,通过互动,教师掌握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那些困难或者疑问,以便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进行着重讲解。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更多的是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们共同合作完成一项学习任务。遇到问题一起讨论解决对策,学生之间不同想法的碰撞会产生新的火花,迸发出新的解决思路。因此,在应用教育信息化时,教师一定不能忽略互动的重要性,只有遵循互动性原则,才能实现学生对于知识看法之间的交流,才能实现思维的碰撞。

四、教育信息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利用教育信息化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拥有动力的来源,它会刺激学生进行知识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前准备时教学中的重要一部分,教师要重视课前准备的重要性,借助教育信息化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在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学习兴趣的激发方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教师在课前利用几分钟为学生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或是图片,根据视频进行知识的讲解。

例如,在学习汉语拼音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寻找动画版的拼音歌曲。生动的画面与拼音结合起来,学生在观看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兴趣,从主观意识上愿意进一步地进行了解和学习。这样一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就达到了,这位教师进行正式教学做了铺垫。

(二)多样化展示知识点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一改以往单调乏味的课堂模式,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课件、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教学形式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可见的图像,学生能够直观地进行学习,教师也能结合相关教学工具更好地进行讲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保证教学视频、课件等的质量。因为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一些画面生动,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视频和图片等,从视觉上首先要做到抓住学生的眼球,然后再一步步地指引学生进一步探究思考。

例如,在学习四季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个小短片,短片的内容是关于介绍四季的景色。通过观看视频进行直观的感受,感受四季的变化和特点。在观看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学们,在观看之后,有没有同学愿意分享自己眼中的四季是什么样的吗?或者谈一谈在看完视频之后,你总结出的四季的特点分别是什么。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开始思考,达到不断地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教师总结评价

利用教育信息化进行教学之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进行进一步的改善。对学生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是什么,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进行改正。在评价时,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如面对胆小、自尊心很强的学生时,教师要用比较和蔼、平和的语气去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当面对调皮的学生时,教师的态度就要稍微强硬一些,让学生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从而进行改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要不断探究相应的教学措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改变。希望同行们能够从以上内容中获得帮助,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课件信息化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