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策略

2021-11-28秦鹏飞

魅力中国 2021年41期
关键词: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

秦鹏飞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濮阳 457000)

一、辅导员在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与公共卫生事件也存在一定的共性:首先,事件的发生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是突发的、难以预测的,所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因素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其次,事件的发生往往波及群体。高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往往同时波及多人,对其学习、工作、生活、心理状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事件处理的综合性强。高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大学生健康威胁强,造成的负面影响大,对待事件的危机干预、原因调查、善后处理、防护防控等则需要多系统、多部门的协调配合,必须在政府和学校管理层的统一领导下协调解决。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是一项“多方联动,以生为本”的复杂工作,并不是单一部门或者单一机构所能承担和部署的工作,这需要政府及学校统一领导协调,结合校内行政部门的行政职能进行安排与部署。在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中,辅导员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一是辅导员岗位的联动性。在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中学生层面的工作需要辅导员进行落实和开展,是学校与学生间沟通的重要“桥梁”。二是辅导员岗位的重要性。在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期间学校各部门与学生相关的各类会议的精神、工作安排及决策需要通过辅导员向学生进行传达,学生信息的统计也需要辅导员进行汇总和上报。三是辅导员工作性质的多样性。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三因”理念,这充分说明辅导员工作方式和类型的多样性,辅导员要在学校防控部署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心理健康状态、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期间学生的思政教育及校园突发状况等进行排查与反馈。

二、高校辅导员科学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原则

(一)信息公开的原则

当前信息传播方式、形式和渠道多样化发展,对高校辅导员的危机管理能力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信息收集整合能力和信息分析处理能力直接影响着是否有效防范和化解危机。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初期,合理的技术运用和及时的信息公开能有效平复恐慌情绪、减轻管理负担。高校辅导员必须坚持信息公开透明的原则,积极地构建信息公开和网络联络体系,有效安抚学生的慌乱情绪,防范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演变成更大范围的校园危机。

(二)防患于未然的原则

拟定工作预案是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必要准备。在教育系统公共危机预案方面,我国专门出台了《教育系统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教育系统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政策。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后必须依据上级有关事件处理的部署安排,结合学校和二级学院的实际情况和工作要求,有效地监测和评估校内外环境中影响教学秩序和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不安全要素,有效收集、分析和评估危机信息,发布警示、拟定或调整个人相关工作预案。

(三)联动协同的原则

与危机事件处理应对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学生、家长、教职工和政府等主体。辅导员作为高校管理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构建一个稳定、高效的危机协同管理网络为出发点,最大范围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运用校内外资源,拓展各利益主体的参与渠道以及积极推动利益主体的联动合作。同时,在高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责任机制中,辅导员必须做好与宣传部、教务处、医护部、宿管中心、后勤部等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工作。

三、高校辅导员科学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践策略

(一)普及公共卫生知识,积极开展卫生教育

鉴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的复杂性、偶然性和潜在危险性的特征,辅导员必须重视储备和积累公共卫生知识,深化和丰富安全教育的内涵。(1)自身工作能力的提升。辅导员必须掌握扎实的理论储备、知识积累和心理素质。以临危不惧的品格素养、运筹帷幄的大局意识和随机应变的协调能力不断提升应对危机的底气与能力。(2)公共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在强化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利用多种活动或实践形式加强学生关于公共卫生健康知识的学习,尤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概念、预防措施与应急知识。如将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健康课程加入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教育或日常卫生知识讲座中。通过“以赛促学”,定期开展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校园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警惕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构建信息沟通机制,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风险源头多重、信息发布多头等问题大大增加了信息摸排工作的难度,辅导员在危机应对中必须以高度的灵敏性密切配合各方力量畅通信息沟通机制。(1)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可能转变为网络舆论的风暴口。辅导员在危机期间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及时矫正舆情偏差,实时发布或转发学校通知和权威消息,引导学生不信谣、不传谣,自觉服从危机防控工作安排。(2)高效利用网络资源和辅助办公软件。借助互联网终端和终端App,开展问卷统计、追踪核实、“云班会”和谈心谈话等活动,尤其是在与学生“键盘对键盘”的“云沟通”情况下,避免出现“失声”“失语”甚至是“失灵”现象。(3)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辅导员可依托“学校—学院—班级”三层危机防控管理体系,以学生骨干和学生党员为两条主线,形成围绕信息统计与摸排为重点的危机防控工作网格。

(三)深化思想价值引领,扎实履行育人职责

明晰辅导员的育人职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的有效保证。把好学生思想关,辅导员必须多措并举。(1)宏观层面上提升关于制度自信的教育引领能力。深度挖掘和把握关于制度自信教育的生动素材与案例,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制度优势之下“全国一盘棋”危机应对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中华儿女在突发性公共危机中呈现出的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与中国力量;引导学生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认同与自信。(2)微观层面上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辅导员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辅助性作用,严格依照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内容以及要求开展的线上思政教育工作,挖掘宣传在危机防控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引导学生将个人远大理想抱负落实到励志成长成才的实际行动中。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凸显人文关怀

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人生阅历和认知能力受限的学生群体可能出现恐慌情绪和焦虑反应,辅导员务必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建设。(1)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通过网络咨询、电话访谈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防控工作危机,树立理性、平和的心态,主动和持续关心对于受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较大、出现明显应激心理反应的学生。(2)用心做好人文关怀。在特殊时期,辅导员要指导学生自觉落实防护措施和遵守地域防控工作要求,积极关注和评估学生身心状况。针对学生不同心理问题,分类引导建立“一人一档”台账,开展“一人一策”帮扶。同时,补充和深化学生群体的生命安全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体味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引导其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和敬畏生命。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育人工作的新要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发展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和危害性大等诸多特点,既考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考验高校思政及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对高校辅导员的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提高危机应对及组织联动能力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极强的破坏性,站在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要做到零延迟响应、无死角应对,快速反应,迅速行动,精准建立学生健康信息台账,真正做到学生排查全覆盖,信息报送无遗漏,确保特殊时期学生的健康安全及防控工作万无一失;还要强化组织联动能力,实行多维网格化管理,充分调动家长、任课教师、班干部、学生党员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家庭、学校及学生多元联动、协调配合的良好局面。

(二)提高舆情处理及舆论引导能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时,大学生作为网络舆情的主体,其思想行为认知能力、网络信息鉴别能力、网络言行约束能力等都对高校舆情工作有重大影响。鉴于大学生心理上还未完全成熟,社会认知及价值判断方面也不稳定,高校辅导员应充分认识到舆论引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舆情应对及舆论引导能力,主动抢占网络舆论及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阵地,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积极发声、正面引导,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坚决做好特殊时期大学生的舆论引导工作。

(三)提高网络思政创新能力

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明显提高。这对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面对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显著的“00 后”学生群体,高校辅导员要把握特殊时期的教育契机和切入点,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丰富网络思政教育方式,以大学生乐于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育人服务工作,提高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结束语

在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辅导员要主动应对新形势、新要求,准确从自身角色定位出发,以高度的思想自觉、高度的政治素养和切实的行动举措,坚守思想政治工作主阵地,诠释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的使命与担当。

猜你喜欢

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停电“危机”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危机”中的自信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