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课堂教学改革与探讨

2021-11-28骆文辉

魅力中国 2021年41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模块教学模式

骆文辉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教育技术系,广东 江门 529090)

“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是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是培养师范生作为未来小学数学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它以“技能训练为主、理论够用为度”为准则构建课程内容。符合我国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提出“应用为目的,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育理念,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从今年春节开始,新冠肺炎病毒的到来,打乱了所有大专院校的教学安排。由于疫情,教育部要求各类学校延期开学。为了保证停课不停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线上教学活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无疑都是一种挑战,如何克服这个难题,本文从以下几点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及时转变教学观念,线上线下施教并举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教高司函〔2017〕6 号]的通知,教育理念是以向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发展。教育理念的落实要靠我们每一位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最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学科知识和能力增长的基本途径。面对严峻的疫情,面对面的传统课堂教学遥遥无期,时不我待,实行“线上教学”。怎样做好“线上教学”,这对常年从事课堂、实践教学的所有教师,是一个全新的命题。“线上教学”怎样进行?以往没有一种固定模式,我们如何应对?

无可否认线上教学与常规教学是有很大差别的。线上教学是用网络平台通过直播的形式代替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网络直播,课堂教学互动少了、课堂观察没了、课堂交流少了、课堂信息反馈的渠道窄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貌似对空中说教,课堂教学的预约还在,生成少了,教师的教学的讲课激情也逐渐下降了。

面对这一困境,“穷则思变”。调整思路,转变观念,打破固化的“课堂教学线上化”模式,针对“线上”教学的特点,即教学资源丰富、教学需求广泛、沟通交流虚拟、渠道多元以及传播主体的可变性。利用全国教学平台:超星、慕课、智慧树等教学平台作为辅助教学资源,充分考虑学生在线学习的各种特殊因素,努力提升学生的“收视体验”,因材施教,有效创设教学情境,设疑解难,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技能,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适时点拔启发学生分析难点解决问题,充分利用微信、QQ、钉钉等网络社交软件与学生互动交流,大大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二、坚持技能训练为主、理论够用为度原则

长久以往,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这门课程的教学研究可得,与这门课程的教学融合比较密切的教材有:范文贵的《小学数学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邹循东的《小学数学教学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孔企平的《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刘京莉的《新概念小学数学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这些教材对于课程的编排构建有一个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教材编写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教材内容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整体性,而没有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需要做出一个补充。

按目前疫情我校的教学安排,过多安排时间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讲授,这样可能会比较好完成教学内容的讲授,但没有系统的实践教学不能较好地完成作为一名合格的师范生的培养。因此,为了适应高职师范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依据“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的课程标准,在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中着重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在技能训练中以理论指导实践,通过训练模式“理论学习、观摩名师录像教学、撰写教案、角色扮演小组教学、反馈评价反思提高、修改教案再教”形成有效的理论结合实践进行训练。根据高职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的特点,根据“必需、够用”理论原则与教学内容的编排,将课程内容分为五个模块教学。模块一:小学数学课程发展历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模块二:“怎样教”与“怎样学”,课堂教学组织与策略;模块三: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模块四: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教学研究;模块五:实践教学与技能训练。

三、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分模块分项目落实

据调查发现,在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中,仍有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采用讲授法教学,偏重于理论知识传授,轻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强调理论知识单方面的灌输,忽视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违背了高职教育的理念,根据小学数学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目标要求,掌握课堂教学的各个重要环节,会用课堂教学的原则和基本方法。能按备课与上课的要求,开展教学。熟练地掌握教育学与心理学,应用现代化媒体辅助教学,具有较强的教学与设计能力。通过学习,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不能只重理论传授而忽视知识实践。

为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中加强教学实践活动。将课堂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任务,包括有: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学名师录像视频观摩、教学内容试讲及评议、说课及限时10 分钟教学内容测试。整个课程教学按模块形式科学地展开,每个模块有效地将案例分析与实践评议结合起来,加强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训练,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进行探讨、尝试,他们在此过程对教学能力的认识得到较大的提升。因而,在各种教学训练中,他们能积极参教学活动,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实践动手、创新设计和反思提高的能力。

四、线上线下各种测试,多种评价结果合理

在以往课程考核上,“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课程仍以期末命题考试为主,命题考试多以学校教学考查模式为主,着重于课程的各章知识点。就教学内容而言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四个模块的教与学。体现了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具备教学设计的能力。为此,课堂的教学评价要多样性,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着重于学生平时的各项指标考核,包括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的小论文写作,教案设计,课件设计,视频录制(说课或10 分钟讲课)等各个作业需要在线上完成,通过微助教或钉钉等软件在线上进行完成,教师通过学生线上提交的作品及时把结果反馈给他们,并在班群上公布学生的完成情况,让每位同学都知道学习的实际情况,这样把课堂教学测评的各个项目纳入考核评价中,按一定的比例计算构成期末成绩的总评。

五、课前课中课后反思,调整再教努力提高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教学过程的各种教育行为、决策及教学效果进行认真的审视和分析,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的过程。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而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更深层次的对话。反思是教师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又是提高教学能力改变自己的前提。

按教学活动的时间顺序,反思可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三个螺旋式的反思链。即从“为教学实践而反思”转向“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再到“教学后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又回到“为新的教学实践而反思”。教学的优化过程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总结和改进的过程。

课前反思,是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未来的教学设计建立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在这一阶段教师不仅要对教学目标,学习任务,教学内容的难度、素材呈现的方式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激发等进行反思,还要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背后的支撑理念,包括自己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价值观。

不论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有多么充分,这些教学设想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也未必能顺利实施。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监控自身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反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并做出调整。

在教完一节课或结束一个阶段的教学后,要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进行回顾,将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作为完善教学设计,改进课堂教学,总结教学经验和探索教学规律的依据。课后反思既要从理论层面审视实践,又要从实践层面揣摩、体验理论的深奥,即把教学中成功与失败的例子与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反思。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课后要及时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反思、探究和认真的剖析,为教师再教积累理论和实践经验。课后反思还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会对学生造成伤害进行反思。有时,教师无意识的行为会对学生造成终身难以弥补的伤害,所以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

通过对教学的各种行为进行反思,对教案设计修改进行反复施教,找出问题所在,为下一次教学进行修改,再教,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韩愈:师者,传道受业解惑。面对日益严峻的新冠肺炎病毒,实行“线上教学”,我们理应调整思路、转变观念,摒弃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尤其是各个教学平台的运用,克服困难,注意研究学生的心态,通过社交软件反馈学生的意见,不断试验、不断完善、不断革新,让“线上教学”成为教师提升自我的又一契机,通过学习与研究,我们灵活掌握在线教学的瑰宝,为课堂教学增添光彩。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模块教学模式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选修6 第三模块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