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职机电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1-11-28周琦

魅力中国 2021年18期
关键词:机电专业课程岗位

周琦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增城 511300)

一、新形势下高职机电渗透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高职生相比于本科生学习基础比较差,自控能力也不强,存在不关注思想政治、不看重专业课程的问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高职的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专业,且为学生步入相关行业奠定了技能基础。新形势下高职机电专业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尤为重要,其能使学生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看待相关课程,进而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培养其职业素养。可以说,课程思政有效衔接了机电专业与相关行业,能够引导学生挖掘专业最新的知识,跻身于专业建设中。对此,教师要注重机电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高职机电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落后

少数教师在机电教学中未更新教学方法,坚持使用传统“一言堂”式教学模式,不注重挖掘新型教学手段,这种情况下也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同时也容易使机电教学陷入困境。

(二)教学缺乏规划

目前来看,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传递,无视价值塑造,未找到思政元素与机电专业的结合点,生搬硬套,教学缺乏规划,讲准了难,讲好、讲活更难,同时也没有结合学生的思想及学习特点,导致两者衔接中存在很多问题。

(三)教学内容局限

传统的机电教学仅限于课堂,不仅限定了授课空间,而且也限制了授课内容,不利于拉近学生与岗位之间的距离,而且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提升。

三、高职机电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关键举措

(一)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1.应用多媒体导入视频,培养工匠精神。近年来,“中国制造”逐渐映入眼帘,其引领当代机电发展潮流。那么如何实现“中国制造”成为当代机电企业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正教学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渗透机电行业最新的发展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其扎根于相关行业,进而带动整个行业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其为机电教育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基于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导入我国航天领域中火箭回收试验的部分,借以使学生了解机电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成就,也能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励其不断深入行业知识的研究中,成为新一代的工匠,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2.应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提高专业能力。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核心,串联了整个教学内容,该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为机电专业教育带来了曙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入项目教学法。首先,教师要选择特定的项目,以数控技术为例,教师给学生提供工件图纸和“铝合金料(Φ40*80mm)”制作。项目确定后教师可将学生按照“异质”原则分为若干组(每组人数为4-5人),同时还要做好分工,且每组均有一个数控车床。其次,教师为学生介绍相关项目,学生了解这些项目后利用互联网查阅项目的相关资料,一部分同学担任项目主管,一部分担任数控工艺员,还有一部分为数控编程员。再次,划分好任务后学生进行仿真加工,在此过程中用到的软件为斯沃数控仿真软件,主要负责加工过程的检验,检验项目为对刀具的选择、对刀过程练习、切削参数设置、程序编程等,通过检验这些项目为工件加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第四,学生利用数控机床进行零件加工,输入特定的数控程序,并用铝棒加工出符合图纸要求的工件。第五,整个项目完成后学生要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可选择组评、互评等形式,并结合教师的评价更改工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整个过程是一个化学反应,是把“干巴巴的说教”向“热乎乎的教学”转变的过程,是把教师的“我要告诉你”向学生的“我想学什么”转变的过程,是让课程思政有情有义、有温度、有爱的过程。

(二)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渗透思政元素

机电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度剖析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渗透思政元素。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选择与机电专业发展相近的素材,基于此设计教学内容,完善整个课程思政框架。整体来看,机电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特别是数控技术,该项内容注重“知行合一”,指学生通过学习基础知识为实践做铺垫,在理论知识的引导下实践,逐渐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此外,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还要为学生做职业规划,将真实的人才培养目标融入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全方位接触相关岗位,了解岗位需求,明确自身能力与实际需求的差距,不断更正学习计划。最后,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也要融入相应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同时也能将思政因子融入自己的脑海中,进一步提升其育人效果。

(三)渗透“思政”,完善专业课程教学考核

考核是任何教学工作都不能缺少的重要环节。机电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考核系统中渗透课程思政,实施全过程考核。这种情况下也能反映出学生的“德育”状况,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获得更多的学习动力,按照岗位发展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标准,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以数控车削加工为例,教师可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加工工艺、加工流程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同时还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使其对专业有新的认识。

(四)课内外联动,促进思政教育的全局辐射

课程思政融入机电专业课程是全方位渗透,对此,教师要注重课内外联动。以电气控制与PLC 应用课程为例,教师可在课上引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历史,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热情。课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丰富活动形式,如带领学生深入相关岗位中实习,切实感受岗位中的“工匠精神”。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可参加公益性比较强的机电公益活动,培养其乐于奉献的精神。在机电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与岗位相关的内容,如“现阶段机电科技发展历程”“机电岗位职责规范”“中外机电行业发展对比”等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此基础上渗透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使学生严格遵守岗位规范,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当然,学生也可深入相关岗位中了解不同岗位的职责以及工作标准,在行业龙头人物的带领下重新定位机电岗位性质,并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不断研发新技术。此外,学生也可利用课余时间到当地的科技馆参观机电设备,了解其发展历史,同时嵌入科学精神、奋斗精神、卡脖子技术、厉害了我的国等元素,也能激励其树立更高的爱国情操,扎根于机电行业中,发光发热。

四、结束语

目前来看,机电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等。其次,还有一些学生对专业没有准确的定位。这种情况下渗透课程思政尤为必要,其高度契合“立德树人”的综合要求,同时也能彰显机电专业课程的育人智慧,构建全程育人格局,促进学生的专业化成长。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寻找课程思政与机电专业课程的相通之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模式等多个方面入手,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逐步提高其职业素养,使其扎根于机电行业中,为相关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猜你喜欢

机电专业课程岗位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传感器在机电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