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号作品《嘎达梅林主题幻想曲》创作和演奏分析

2021-11-28丁帅帅齐齐哈尔大学

艺术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长号附点乐段

□郭 旭 丁帅帅 齐齐哈尔大学

一、长号作品《嘎达梅林主题幻想曲》简介

长号作品《嘎达梅林主题幻想曲》根据交响诗《嘎达梅林》改编而成,讲述的是20 世纪初,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嘎达梅林为了保护牧民们的利益,与蒙古族贵族王爷抗争的英勇故事。嘎达梅林带领牧民们的起义虽然以失败而告终,自己也牺牲了,但是其英勇的精神被牧民们改编成了民歌,一直在大草原上传唱。由著名作曲家辛沪光创作的交响诗《嘎达梅林》就是根据同名民歌创作而成的,乐曲中既有草原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又有对英雄的致敬与赞颂,是中国交响乐的代表性作品。1959 年,作曲家马友道又将其改编成了长号独奏曲,既保留了原作的精华,又使长号的音乐表现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其成为第一部取材于中国音乐素材的佳作,对中国长号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长号作品《嘎达梅林主题幻想曲》创作分析

长号作品《嘎达梅林主题幻想曲》采用了四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延续了引子部分的速度,采用了对比性双乐句的形式,两个乐句都是10 个小节,随后则有8 个小节起到了补充和连接的作用。第二乐段是整个作品的展开部,共包含三个长乐句。一开始先是一个长达30 小节的引子,为主题呈现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第一个乐句共有14 个小节,主要采用了十六分附点和八分附点节奏,并采用了模进的手法。第二个乐句有18 个小节,采用了十六分三连音加八音音符的节奏,以分裂和模进的形式向前推动。第三个乐句有20 小节,使用了第一个乐句的材料,通过模进继续向前发展,并通过转调体现出情绪上的变化。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和重复,共有两个乐句。第一个乐句使用了第一乐段中第二个乐句的素材。第二个乐句则是由整段的材料变化组合而成的。第四乐段则是对第二乐段的变化重复,主要体现在乐句和乐段结构上。该乐段仍然采用了两个乐句的结构形式。第一个乐句采用了连续十六分附点加八分附点节奏,以模进手法展开。第二个乐句共有22 小节,并与一个长达18 小节的补充乐段紧密相连,在规模上与第二乐段实现了呼应。尾声部分作为对第一乐段的重复,该段基本照搬了第一乐段的结构,由引子、第一乐句、第二乐句组成,最后在光辉灿烂的氛围中结束全曲。

从整体上看,作品的音乐主题是较为明确的,包含民歌主题和战斗主题两大类型。民歌主题在全曲中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第38 小节处,由长号奏出了民歌《嘎达梅林》的主旋律,钢琴以连续的八分音符作为烘托。第二次是第178 小节处,先是由钢琴奏出民歌主题,然后长号作为配合进行演奏,两个声部形成了一种呼应的关系。第三次是乐曲的结尾处。此处民歌主题的演奏在力度上更加强烈,情绪由之前的抒情变为悲壮,由此来表现对嘎达梅林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战斗主题共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在第66 小节处,先是由钢琴在c 小调上奏出轻快而有力的音符,随后长号以二分音符的形式予以配合,正是战斗前的序曲。从第96 小节开始,乐曲正式进入战斗主题,长号的节奏越来越快,营造出紧张的氛围,钢琴也使用柱式和弦作为伴奏,将战场上激烈厮杀的场景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但是钢琴十六分音符的延续则告诉人们,一场战斗是不会轻易结束的。果然,在经过短暂的过渡之后,战斗的号角再次吹响,从第232 小节开始,钢琴以连续的小切分向前进行,长号则保持长音持续,并通过转调迎来了全曲的最强音,这也表明嘎达梅林已经壮烈牺牲了。随后,随着力度的渐弱,这场战斗也逐渐平息下来。

三、长号作品《嘎达梅林主题幻想曲》演奏分析

(一)第一乐段演奏分析

引子部分是全曲的开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此,演奏者需要事先对作品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入分析。演奏一开始就要迅速进入作品描绘的情境中,通过长号浑厚的音色,将观众带到大草原上,绘声绘色地向观众讲述这段英勇而感人的故事。第一段的两个乐句是对民歌旋律的再现,所以歌唱性的呈现就成了演奏的重点所在,而且要呈现出蒙古族长调类歌唱艺术的特点,要求演奏者适当将音与音之间的缝隙缩小,但是又与保持音不同,模仿长调演唱的那种延续性,将这段旋律演奏得婉转而抒情,再现蒙古族人民在没有压迫和战乱时的美好生活。

(二)第二乐段演奏分析

随着受到的压迫和迫害不断加剧,此时的蒙古族人民已经具有了反抗的意识。而嘎达梅林正是带领人们反抗的领袖。在他的带领下,起义军在大草原上策马奔腾,转战南北,一时间轰轰烈烈、气壮山河。比如,该段中长时间出现的快速附点和三十二分音符,就使音乐情绪得到了瞬间的提升,迅速将本段推向了高潮。所以,在该段的演奏中,附点和重音就成了一个关键点,其中把位的移动要快速而精准,否则就会直接影响到附点节奏的精确度。同时,因为音乐力度是逐渐增强的,演奏速度也是较快的,所以气息的储备不仅要充足,还要灵活。演奏者要通过对乐句的精准划分,找到合理的换气位置,尽量不破坏音乐的流畅性和完整性。在此基础上,再利用“手”与“舌”的配合及吐音技巧,奏出坚实有力的音色。

(三)第三乐段演奏分析

该段中,作者使用了长号的滑音技巧来模仿蒙古族代表性乐器马头琴的音色,这是该曲最大的亮点,也是中西融合的典范。从形制上来说,长号采用了伸缩管的结构,这使其可以模仿出弦乐中滑动的音色。马头琴是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弦乐器,音色质朴、厚重而细腻。要想演奏出这种效果,演奏者需要对音准有良好的把握。该段中运用了不同把位中相同音高的创作技巧,要求演奏者提高把位移动的精准度,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演奏效果。

(四)第四乐段演奏分析

嘎达梅林所领导的起义虽然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在蒙古族人民的心中,嘎达梅林仍然是一位伟大的英雄。所以该段的演奏从整体上来说应该是雄壮和辉煌的。所以气息仍然是该段演奏的主角,要求演奏者运用饱满而灵活的气息,将压力做到最强,口风尽量开大,演奏出具有极强穿透力的音色效果。嘎达梅林虽然牺牲了,但是他的精神像一把利剑一般刺破了黑暗,直冲夜空,成了最闪亮的星辰,最后在一种悲壮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四、长号作品《嘎达梅林主题幻想曲》演奏要点

(一)全面分析作品

该曲取材于真实的历史故事,所以内容是较为详细和明确的,演奏者应事先通过影视、文学作品等,对作品中的历史、人物、事件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此基础上,还要回到作品的母体——民歌《嘎达梅林》和交响诗《嘎达梅林》中,了解作品的音乐风格和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演奏者做完这两项工作后,则可以尝试演奏作品,该阶段的尝试演奏尚不在质量上有过高的要求,主要是验证自己之前的分析和体验是否正确和到位,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等,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补足。

(二)夯实演奏技术

通过对全曲的演奏分析可以看出,该曲具有一定演奏难度,对演奏者技术的扎实性和全面性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虽然很多演奏者在经过多年的训练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演奏水平,但是仍然会存在不规范、不扎实的情况,在面对一些特殊演奏需要时,往往会力不从心。所以,一方面演奏者要始终坚持基本功训练,不管当下的实际水平如何,都要对演奏基本功进行再次的夯实,这可以让演奏者长期处于良好的状态,并对演奏产生一种敬畏意识。另一方面,演奏者则要通过音乐分析做好相应的技术准备工作。比如,该曲在气息、口手配合、音色呈现等方面,都有着特殊需求,需要演奏者提前做好准备。

(三)展开审美想象

这首作品中嘎达梅林带领义军起义,是当代人未曾经历过的,这就更需要演奏者张开想象的翅膀,对作品中描绘的场景进行复现。演奏者可以先通过影视、文学作品等,对作品的时代和地域背景进行想象。在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上,蒙古族人民原本过着富足而美好的生活,但是贵族的压榨让他们的生活难以为继。于是,大家在嘎达梅林的带领下揭竿而起,与贵族统治进行了殊死搏斗。在此基础上,演奏者可以将自己想象为起义军中的一员,跟着嘎达梅林在大草原上转战南北,而当嘎达梅林牺牲后,所有的起义军和蒙古族人民,都感到无比怀念。“长号演奏者不但要有音乐的情怀,还要有能表达音乐的情怀,要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培养长号演奏者通过长号演奏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1]这种审美想象状态下的演奏,一定是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

结 语

综上所述,自长号从西方传入中国后,为拉近这门艺术与中国观众之间的距离,推动其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中国长号作品创作就成了一个关键所在,而对已有的曲目进行改编,则是一条有效的捷径。长号作品《嘎达梅林主题幻想曲》就是这样一首佳作,既呈现出鲜明的民族化风格,又将长号特有的音乐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在今天的长号演奏和教学中,我们应该对以《嘎达梅林主题幻想曲》为代表的中国长号作品给予充分的重视,这不仅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还是一种文化责任。

猜你喜欢

长号附点乐段
惯性释放在白车身关键接附点刚度分析中的应用
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后处理方法对比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长号演奏技巧分析及在《第二长号协奏曲》中的诠释
古典重读之七
——力度与时间的游戏(上)
你好,长号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视唱练耳与钢琴
鉴赏
长号号嘴的练习方法与演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