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会计教学模式研究

2021-11-28高美芳江苏省昆山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营销界 2021年8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技能

高美芳(江苏省昆山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引言

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急速攀升,会计专业人才建设培养具有紧迫性。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育正在高速发展,并且不断改革,以达到和满足适应现代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具备良好会计能力的目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会计教育还存在诸多的弊端,这也是推动会计教学模式研究的主要因素。

■会计教学模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单一

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搭配一般是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等环节组成,以学科为中心,缺乏根据职业岗位需求、技能实践需求来设置课程,教材也未结合实际情况整合,实习和实训也局限于账务处理,缺乏职业实践课程,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二)缺乏全面和系统的实践教学

会计专业技能包含很多实践技能,常见的课程《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只涉及一部分的会计技能,很少涉及税收、审计和内部控制等企业要求较高的知识技能,片面的实践训练很难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过于落后

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依然是以书本为中心,实行理论灌输的方式教学,学生被动学,老套的学些方法,导致学生缺乏自我思考,纯粹以记忆来掌握知识,这种方法是落后的。再加上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多数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理论水平尽管很高,但操作业务的能力不足,影响教学质量,无法满足学生实践的目标,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满足不了日益复杂的企业会计需求。

(四)会计理论教学未同实务有效结合

理论讲授的教学模式是以“文字表达经济业务,丁字账户讲解会计处理”的方式,这种方法的劣势是对实践重视不足,学生尽管能掌握知识,却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尽管现在很多高校开展实习和实训,但规模不大,或流于形式,未同企业实践有效结合,缺乏解决实际能力的专业能力,导致产生毕业后就失业的现象。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会计教学的必要性研究

(一)国内外先进会计教育的历史实践经验

在20 世纪80 年代,国际上明确提出,会计学要努力实现商学通识、专业能力等教育目的。而欧美等国更是将核心目标课程定位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沟通和理解能力,一流大学将历史研究、文学和艺术、社会分析与定量推理等融入到会计教育安排中,目的是为了培养会计学生的思维、分析和创新能力,正是应为通识课程的教育模式,使得像美国哈佛大学一半以上的会计精英成了高级人才,甚至是达到高管职位。

侧重应用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模式主要来源于欧洲,以德国为主的工业化国家,对会计职业教育的改革逐渐走向更高的层次。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以及教师培养等方面有着大量经验,都给我国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提供了历史依据。

通过中内外的会计教育的研究来看,会计职业的角色功能要适应时代变化,不断做出改变和定位。我国何玉润提出“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为核心的会计教学模式”,这是基于历史会计教育发展得出的结论。欧美等国的会计教育经验告诉我们,会计教育既需要理论知识,又需要重视能力素质培养,这样的人才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然而我国多数的会计培养院校一方面存在设置技术性太强的会计课程,另一方面强调会计规则性,忽视会计的职业判断和决策后果。因此会计教育改革是必须的,应树立“商能并重、七识贯通”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加大高职衔接下的分层次教育改革,促进创新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采用市场需求为引导的模式,高职院校要从应用型院校的目的出发,以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主培养人才。

(二)会计教育改革的必然性

1.教育投资和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提到“受过教育的劳动力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这是教育资本价值所在。美国舒尔茨也曾经研究得出结论“美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增长的33%贡献率是来自于教育投资”。2010 年世界银行调研报告得出“职工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 年,劳动生产率就上升17%”,这些理论依据都证明了人力资本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会计人才在人力资本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的教育质量决定了会计的贡献率,而会计的教育改革应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这是行业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

2.国家教育政策引导促进会计教育改革

《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出台,给行业产学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扶持,为创新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文件提出了会计人才职业技能培养应作为教育的重要方向,高校应着重发展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会计教学模式策略

(一)高校应树立正确的会计教学理念

教育的职责是教书和育人,这是教育的本质。会计教学应围绕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依据国家相关人才培养政策文件来进行规划,充分利用现有互联网资源、学校内部资源等对教学模式进行深入设计和改革,构建一个通识教育环境:“人文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和技能教育”相结合,“教学、实践和学术”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对现有、传统的会计教育要升级和创新,包括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学建设以及教学实操、评价奖励,建立一个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创新思维多重训练一体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体系。

(二)明确、优化教学目标

高校应明确会计教育的目的,会计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建设,企业会计需求提供高级人才,这是会计教育的终极目标,要打破传统重量不重质的理念,一切人才的培养应根据市场需求为原则,把握本国经济发展趋势,强调以适应市场和时代发展需求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能力培养方式,主动根据市场需要来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

教学目标应具备层次化,不同院校根据自身情况发展不同层次的会计专业人才,例如普通高校培养高层次会计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中职院校则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初级应用型会计人才。

(三)优化、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课程,其课程体系应具备系统化、科学化、综合化,要包括专业基础课、主干课、选修课、通识课和实践课于一体,才能保证所培养的人才掌握理论知识,且具备良好的分析、思维、决策、沟通和创新能力。

1.课程体系设计原则

课程体系设计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需突出“应用性、实践性、通识性和人文性”等特点,既要保障教学教材的质量符合会计职能能力培养的需求,还要能满足实践需要。

2.课程内容要分层次、覆盖广

课程内容要包含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实践课几类,既要突出专业的特色,又要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其中基础课设置可包括语文英语、商务数学、计算机应用、办公自动化等常见课程;必修课应体现专业性,包括会计学、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等课程,选修课设置包括与经济有关的法律课、审计学、管理学、经济学和统计学、财政学等,实践课则要包含社会实践、会计电算化、核算模式实验、技能竞赛、岗位角色模拟等课程。总之,课程内容方面要将专业知识、人文教育、素质教育和技能实践有效结合,缺一不可。

(四)创新会计课堂教学的方法

会计课堂教学传统模式以“灌输”式的理论讲授为主,显然无法满足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应有效结合问答、校企合作、研究、案例等方式来实施教学,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能力培养理念,教师要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转变,加强师生互动、集体合作、探究学习和实践操作相互结合的学习策略。此外,会计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之上,还应结合课内外的实训基地、产业合作企业等进行深入、实践教育。

(五)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产学研结合

现有的高职、中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存在的显著问题就是实践课程相对较少。而要完成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是会计专业从校园到社会的最有利通道。高校应探索多元化实践教学,创立“教、学、做、化”的实践新体系。

首先,应送教进企,一方面教学内容要契合企业需求,另一方面加强企业和高校之间的联系,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教学,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加强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其次,产学研结合,建立基地平台。将课堂和实训实验设置在产业园、企业内部,使会计专业实现在岗教学,实现就业和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教师将典型案例、研究课题、企业方案带入到基地,强化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研究和分析能力。

另外,重视在岗教学,组织和安排会计深入到企业岗位实习、跟班见习中,多组织社会调查、观摩学习等活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当前会计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明确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为当前会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为了满足企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要,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应重点放在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上,力求建立一个集理论知识、人文素养、实践技能为一体的培养体系。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技能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和突破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