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反对特权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2021-11-28桑学成
文_桑学成
(作者系江苏省委党校(江苏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责任编辑 胡秀荣)
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作为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和权力观,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格格不入,是滋生“四风”的总根源,也是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毕生致力于社会的公平正义,始终将消除特权思想、铲除特权现象作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课题。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关于反对特权的思想,对于新时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反对特权思想是毛泽东关于反腐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权思想是滋生腐败的温床。特权与腐败虽然不能画等号,但存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密切关系,特权思想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为腐败现象。反腐败必先反特权,这是腐败治理的共同规律,也是毛泽东从严治党的一贯主张。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伊始就宣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坚决与各种特权思想和腐败现象划清界限。毛泽东指出:“共产党的唯一任务,就在团结全体人民,奋不顾身地向前战斗,推翻民族敌人,为民族与人民谋利益,绝无任何私利可言。”(《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5页)他还提出了党的工作标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为,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1927年,毛泽东在江西永新县领导了“三湾改编”,建立起士兵委员会,当官的没有任何特权,真正实现了“官兵平等”“军民一致”,正是靠着这个民主制度建立并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开展了反贪污浪费与官僚主义的斗争,从1932年2月到1934年下半年,先后在中央机关查处贪污腐败分子六七十人,与官官相护的腐败旧政权形成鲜明对照。延安时期,党员干部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不搞特殊化,与群众打成一片。特别是大生产运动期间,上至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军队领导人,下至普通士兵百姓一样参加纺棉、种地等生产劳动。1937年10月,时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第六队队长的黄克功,因向陕北公学女学员刘茜求婚不成,开枪将其打死。为维护法律尊严,边区高等法院依法判处黄克功极刑。毛泽东亲自给边区高等法院院长雷经天写信,强调“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页)。战争年代,党员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干部没有任何特权,上下级也讲求平等,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解放日报》1944年12月16日),连国民党报纸也不得不承认“共产党人是不搞特殊化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执政对于我们党来说,一方面可以运用手中的政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由于环境和地位的变化,也增加了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危险。关于这一点,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预见到了。他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因此,他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1439页)经毛泽东提议,七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并列。这表明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已经把我们党执政后如何防止腐化变质和脱离群众的问题摆到了全党面前。
毛泽东的预见很快变成了现实。典型的例子就是刘青山、张子善的贪腐问题。他们两个人都为党和人民立过大功,都在敌人的监狱里经受过严刑拷打的考验,但在党执政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内便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腐化变质。在回应“刘、张两人是共和国的有功之臣,希望予以改过自新机会”的说情时,毛泽东指出:“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52页)据统计,在“三反”运动中,有23.8万人被开除党籍,对犯有严重贪污行为的公职人员,判处有期徒刑的9942人,判处无期徒刑的67人,判处死缓的9人,判处死刑的42人。(同上,第144—145页)这充分体现了毛泽东从严治党的决心和反腐败必先反特权的思想,绝不因功高权重姑息贪污犯罪。
二、反对官僚主义是毛泽东反对特权思想的集中体现
列宁曾经说过,“我们内部最可恶的敌人就是官僚主义”,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官僚主义。(《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4页)而官僚主义的病根恰恰正是特权及其衍生出来的特权思想。毛泽东一生最痛恨官僚主义。早在1938年,毛泽东就明确指出:“共产党员在民众运动中,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2页)延安整风时期,他还用一首描绘泥塑神像的诗为官僚主义者画像,说官僚主义者是“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他说除三餐不食这一点不像外,其他九条都与官僚主义者相吻合,把官僚主义者刻画得入木三分。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执政党必须高度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坚持不懈地反对官僚主义。1956年,鉴于波匈事件暴露出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党的八届二中会议提出了防止各级领导人员特权化,防止产生特权阶层的重要思想和主张。在这次全会上,毛泽东强调指出:“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谁犯了官僚主义,不去解决群众问题,骂群众,压群众,总是不改,群众就有理由把他革掉。”(《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25—326页)1962年,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再次指出,要允许群众批评,领导者不接受批评,最后要垮台,演出“霸王别姬”式的悲剧。
毛泽东始终认为官僚主义实质上是一种特权思想和作风,主张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必须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人民群众。1958年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毛泽东针对当时已经出现的官僚主义现象,特别强调“全党要鼓起干劲,打掉官风,实事求是,同人民打成一片”,告诫党的领导干部要“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干部和群众”,“人们的工作有所不同,职务有所不同,但是任何人不论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间都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决不许可摆架子。一定要打掉官气”。领导干部“要随时准备挨骂”(《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4—355页)。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强调领导干部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指出:“靠做大官吃饭,靠资格吃饭,妨碍了创造性的发挥。因此,要破除官气,要扫掉官气,要在干部当中扫掉这种官气。谁有真理就服从谁,不管是挑大粪的也好,挖煤炭的也好,扫街的也好,贫苦的农民也好,只要真理在他们手里,就要服从他们。如果你的官很大,可是真理不在你手里,也不能服从你。”“官气是一种低级趣味,摆架子、摆资格、不平等看人、看不起人,这是最低级的趣味,这不是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则是一种高级趣味,是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同上,第378页)“不论你官有多大,无非是当主席,当总理,当部长,当省长,那么大的官,但是你只能以一个劳动者的姿态出现。这样,你的官更好做,更多得到人民拥护。”(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787页)
为了防止干部队伍滋长官僚主义和各种特权现象,我们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在分配上对干部采取低薪制,实行干部与工人大体相当的工资标准,并全部取消了干部的职务津贴和奖金等。部队军官取消了军衔。干部在办公条件、住房、乘车等方面也没有多少特殊,几个人在一个房间办公,打水扫地自己动手,一个县委和县政府总共就一两辆公车。实行干部参加劳动锻炼制度。毛泽东认为干部不参加劳动,官做大了就容易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产生官僚主义作风。1958年2月,中共中央专门发出关于干部进行劳动锻炼的指示,规定干部下放参加农业、工业、交通等行业的劳动。要求下放干部同工农群众同甘共苦,向工农群众学习,成为群众的知心朋友。这些措施对遏制党内特权思想和官僚主义作风起到了一定作用。
三、整党整风和人民监督是毛泽东反对特权思想的两把利器
为了使党经受住执政的考验,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及各种特权现象,毛泽东采取了“内外夹攻”的对策:内靠整党整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外靠人民监督,让人民群众监督政府,使政府不敢懈怠。两把利剑,“内外夹攻”,这是毛泽东反对特权思想的基本思路。
一方面,毛泽东高度重视党在执政后一些党员经受不住考验而腐化变质的危险性,同时又坚定地认为,问题可以通过整党整风得到解决。他认为,只有通过整党整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长城,我们党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创造了整党整风这一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有效形式。党执政以后,他又多次发动和领导了整党整风运动,如1950年的全党全军整风、1951至1954年党的基层组织的整顿、1957年的开门整风以及1963年开始的城市“五反”和农村“四清”运动。这几次整党整风虽然内容和效果各不相同,但其目的都是为了寻找一种防止党脱离群众,克服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的有效形式,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毛泽东多次说过:“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共产党是执政党,必须经常地整顿作风,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防止脱离群众,防止腐败变质。”(张占斌、宋一夫:《中国:毛泽东热》,北岳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323页)整党整风在实践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三反”运动中,对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的处决,表明了我们党从严治党、除恶务尽的决心,在当时起到了敲山震虎、扶正祛邪的良好效果。问题在于毛泽东后来把整党整风泛化了,尤其是当这种泛化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结合在一起的情况下,在实践上就不可避免地会背离延安整风的优良传统,使整党整风步入歧途。
另一方面,毛泽东认为防止党腐化变质和脱离群众不仅要靠整党整风自我净化,而且需要有广大人民的民主监督。他强调,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同黄炎培谈到共产党执政后会不会腐化变质时,就明确提出了人民监督的思想。他认为,依靠人民监督政府,走一条民主新路,必将打破历史上屡屡出现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执政以后,毛泽东就是按照人民民主的思路来治党治国的。他创建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根本制度的人民政权组织形式,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了我国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他为反对特权思想和官僚主义作风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指明了实行人民监督的一系列途径和方法,主要包括:建立党内监督制度,成立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各级党的监察委员会,实行党内监督;创立民主党派监督制度,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强调“共产党要永远与非党人士合作,这样就不容易做坏事和发生官僚主义”(《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4页);创立群众监督制度,坚信“群众监督是改造我们的机关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对症药”(李维汉著:《回忆和研究》〈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502页);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指出“凡典型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事例,应在报纸上广为揭发”(《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55页);重视人民来信来访,建立信访工作制度,认为这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的态度”(同上,第164页)。这些重要思想是我们今天以至今后应该坚持并且不断完善的宝贵经验和财富。
四、毛泽东反对特权思想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有益启示
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作为久治不愈的社会顽疾和久肃不清的作风积弊,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背道而驰,是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重要根源。党的十八大旗帜鲜明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绝不允许搞特权”,强调“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些都表明我们党践行党的宗旨,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坚定决心。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重温毛泽东反对特权的有关论述,对于以自我革命精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首先,必须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毛泽东历来认为官僚特权是“反人民的作风”,主张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他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比喻成鱼与水、血与肉、土地与种子、主人与公仆的关系,强调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反对党员干部谋取任何私利和特权。它启示我们,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必须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落实好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丢,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坚决反对和克服各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其次,必须既依靠群众又不搞群众性政治运动。依靠群众反对官僚特权,是毛泽东反特权思想的一大特色。毛泽东首先把党的群众路线运用到反对特权中来,创立了依靠群众反特权的思想。人民群众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感受得最真切、最具体、最痛恨,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须臾不能离开人民群众,否则将一事无成。但毛泽东“依靠群众”的方式是开展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这种做法虽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特权和腐败的蔓延,但也存在许多弊端:首先会影响生产,冲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其次会导致扩大化的后果,造成冤假错案;再次会产生一阵风,走过场。所有这些,都会造成动机与效果的严重背离,带来各种“运动后遗症”。实践证明,依靠运动的方式反特权,不是正确的选择。鉴于历史经验教训,邓小平反复告诫全党:“我们不能再走老路,不能再搞什么政治运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391页)。现在,反对特权必须坚持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走出一条既依靠群众又不搞群众性政治运动、既靠教育又靠制度的党的建设新路子。
再次,必须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极易形成特权。毛泽东始终认为,让人民群众监督党和政府,是防止特权产生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必须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公开透明、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必须探索加强和改进权力监督的有效途径,把党内监督、人大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资源、延伸监督链,扩大监督面,形成监督合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才能从源头上堵住特权产生的“通道”,保证公共权力不被异化为特权,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和“私仆”,从根本上铲除特权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