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地区小麦种植前肥料的施用
2021-11-28
小麦种植前肥料主要用作底肥和种肥,是小麦增产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小麦增产的基础。施在耕作层的底肥,不仅可以保证小麦幼苗生长健壮,还为小麦的全生育期提供养分。
一、种肥的合理施用
(一)小麦播种
小麦播种时,用少量化肥或半速效优质有机肥集中施在种子附近,或在播种时拌在种子中混合播入土中,这些肥料统称种肥。由于种肥在种子附近,易于种子发芽生根后吸收,促进根系生长、壮苗,特别是山区、丘陵地区等土壤瘠薄,底肥不足或错过适播期,增产作用十分明显。但是,种肥只对种子生根、幼苗生长起作用,要使每块田地都能达到增产效果,应增加底肥用量,增强土壤肥力。
(二)选用种肥
种肥选用时,应尽量采用对种子或幼芽副作用小的速效肥料。在现有氮肥中,硫酸铵吸湿性小,易于溶解,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没有副作用,适宜作小麦的种肥。尿素中的氮元素含量较大。尿素在高温时会产生缩二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影响,不适宜作种肥。如果把尿素作为种肥,要与别的肥料混用,且含量不宜过大,尽量避免与种子直接接触。过磷酸钙易溶于水,在土壤中移动性小;钙镁磷肥无腐蚀性,物理性好,都可用作种肥;磷酸铵含氮、磷成分高,作种肥效果好。在现实中也可选用对种子发芽无影响的有机肥料作种肥。
若选用硫酸铵与小麦种子混播,每667 m2施肥量3~4 kg,也可按照种子质量的1/2 与麦种拌均匀后混合播种。在实际操作中,也可看土壤墒情、土壤肥力、麦种的质量等因素来增减种肥的用量,在基础肥力较好的高产区可以不用种肥。若选用尿素作为种肥,应严格控制氮肥用量,每667 m2用量以不超过2 kg 为宜,最高不超过2.5 kg,要在拌种后及时播下。在现实中,翻耕过后的垡头上撒氮肥,然后耙平,实际也起到种肥的作用。
二、底肥的种类和合理施用
(一)有机肥
有机肥主要包括人粪尿、堆肥、塘泥、饼肥、土杂肥和绿肥等。各种有机肥所含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等比例不同,对小麦生长所起的作用也有差异。人粪尿以氮肥为主,肥分浓厚,肥效快,大部分作为追肥使用,也可作底肥使用;饼肥的养分含量较高,以氮为主,也含有较多的磷、钾和微量元素,经发酵腐熟,可与粗肥搭配使用。
(二)化肥
化肥主要有碳酸铵、尿素、硫酸铵、氯化铵等,在使用化肥方面主要以尿素为主,其他几种用得较少。磷肥有过磷酸钙、钙镁磷肥、重过磷酸钙几种,目前市场上以过磷酸钙应用较多,但重过磷酸钙养分含量高,效果较好。钾肥主要有硫酸钾、氯化钾,均有广泛应用。复合肥可分为二元复合肥和三元复合肥,同时含有两种营养元素的称为二元复合肥,含三种的称为三元复合肥。二元复合肥有磷酸二铵、磷酸一铵、硝酸磷等,硝酸磷肥的氮元素易流失,在降雨较多、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不宜作底肥;三元复合肥是氮磷钾复合肥,市场上较为流行的是氮、磷、钾含量各为15%,主要是按照氮肥、磷肥和钾肥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在施用复合肥的时候应根据当地土壤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施用某种肥料,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对氮肥需求量较大,在施用复合肥的同时,应配合氮肥一起施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三)施肥量的确定
合理确定一块麦田的施肥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要测定基础肥力,还要考虑供肥能力、化肥利用率,同时也要结合当年气候、小麦品种以及各项经济因素等。目前,较为通行的确定施肥量的方法:一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二是根据田间试验和大面积生产调查数据来确定施肥量。配方施肥技术所提出的指标:每667 m2生产小麦500~600 kg,需纯N12~14 kg,P2O56~8 kg,K2O 10 kg;每667 m2生产小麦400~500 kg,需纯N11~13 kg,P2O57 kg,K2O 8 kg,旱地可以少施磷肥和钾肥。
(四)根据氮肥底肥、追肥比例,合理确定底肥氮肥用量
根据地力状况来估算所需施肥量,将有机肥、磷肥、钾肥等化肥一次性施入,但是氮肥肥效快、易损失,应根据地力状况、产量水平和土壤质地等情况,采取合适的底肥、追肥比例。在中低产田,应尽早追肥,提高单位面积穗数、产量。实践表明,氮肥施用过多过早,易造成群体过大,采取“氮肥后移”,争取大穗、防止倒伏、提高穗质量是主攻方向。根据苗情、群体发展状况,在拔节前后追施,沙质土壤透气性好、吸附性弱、养分易流失,底肥当中的氮肥可少施;丘陵地区冬春降雨少,底肥当中的氮肥可多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