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环境学派与技术决定论关系辨析

2021-11-28王瑶琦

记者摇篮 2021年7期
关键词:卢汉决定论学派

□王瑶琦

技术决定论(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技术决定论分化为媒介技术决定论)认为,是技术使我们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行为乃至社会文化产生变革。以英尼斯、麦克卢汉、波兹曼、梅洛维茨为代表的媒介环境学学者都为技术决定论提供了有力注脚。然而,媒介环境学派和技术决定论却不是简单的指向关系。

一、媒介环境学派源起

媒介环境学奠基人英尼斯阐释了传播媒介与权力结构的关系。他提出了被学界熟知的“传播的偏向”理论,即“传播的媒介的性质往往在文明中产生一种偏向,这种偏向或有利于时间观念,或有利于空间观念”。英尼斯认为,传播媒介影响着社会组织形态和人们的交往方式,而新媒介的出现必然会改变社会组织形态、创造新的交往模式,影响新的知识结构形成并最终导致社会权力结构的转移。

麦克卢汉是媒介环境学派的“旗手”。他认为媒介即讯息;媒介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口语媒介(部落化)、印刷媒介(脱部落化)、电子媒介(再部落化)。麦克卢汉还提出了“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他借用英尼斯的“传播的偏向”理论提出了“感觉的平衡”概念,认为不同传播技术会影响人类的感觉组合、改变人类的行为方式进而影响社会发展。同时,麦克卢汉强调媒介与人的相互关系,通过人在使用媒介的参与程度对媒介进行了“冷媒介”“热媒介”的分类。电子媒介打破时空界限、信息实现即时传播的特点,让麦克卢汉看到了人类社会“再部落化”的可能性。可以说,这一设想成功预见了信息时代。

二、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演变

与麦克卢汉对电子媒介积极的态度不同,波兹曼对电子媒介持有悲观、批判的态度。波兹曼提出“媒介即隐喻”——媒介以隐蔽而有力的方式结构环境,以特定偏好塑造着我们的文化形态。波兹曼认为以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介带来了“童年的消逝”与“成年的消逝”,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任何有关公共事务的内容都不免被“娱乐化”的电视表达方式重新定义,甚至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精神。而受众在这一过程中也不免会被影响,追求享乐主义,于是一切文化的内容都心甘情愿成为了娱乐精神的附庸,“我们成为了娱乐至死的物种”。

梅洛维茨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和麦克卢汉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人们生活在情境中,每一种特定的行为对应了一种情境。新媒介的出现会带来旧情境的合并与分离,并产生新情境,进而对人们的心理、行为、社会生活产生影响。

比如电子媒介带来的男女气质融合、童年和成年的界限模糊等影响。与此同时,梅洛维茨在评价英尼斯和麦克卢汉等学者时指出,他们并不认为传播方式完全决定文化和个性,但他们认为传播模式的改变是造成社会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梅洛维茨认为上述几位学者的理论都不是极端的技术决定论。

三、当前的媒介环境学派与技术决定论

目前,学界对媒介技术决定论的看法不再单一趋同,对媒介环境学派也不再简单地冠以极端技术决定论的帽子。厦门大学学者谢清果、杜恺健探讨媒介环境学派与技术决定论的观念演进史,重点指出了媒介环境学派学者不是技术决定论者,他们的理论也并不是强调技术产生和发挥作用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技术与社会影响的因果关系。例如,英尼斯“传播的偏向”理论向来被认为带有明显的媒介技术决定论的味道,但英尼斯也曾说过“稳定的社会需要这样一种知识: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维持相当的平衡”。谢清果认为英尼斯注重的是“平衡”关系而非“决定”关系,关注媒介是去关注各种因素之间的平衡。与此类似,深圳大学学者李明伟也致力于撇清媒介环境学派与技术决定论之间的关系。

上述两种观点仍带有否认技术决定论的立场。与之相反,南京大学学者胡翼青则呼吁学界正视和重估媒介技术决定论的理论价值。胡翼青将媒介技术决定论分为“媒介”和“决定”两个方面来探讨。“决定”并不是指原因或动机而是前提;并不是因果关系而是限制和限定;并不是支配而是去主体化和异化。通过这两个角度,胡翼青认为媒介技术决定论完全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视角加入到传播学研究的范式之中。

四、结语

在VR技术出现并被运用到两会报道后,多数观点都认为,新技术是新闻内容生产的载体,需要考虑设备的成本及可操作性,新闻从业者必须回归到新闻价值母题即新闻内容的呈现。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观点广为人知,但他对自己的理论也作出了补充解释:“我强调媒介是讯息,而不说内容是讯息,不是说内容没有扮演角色,而是说,其扮演的是配角。”因此,从媒介技术决定论角度出发讨论相关案例的文章,大多都是表达借助媒介新技术更好地进行新闻内容生产的乐观愿景。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技术决定论将技术置于人类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之中,看到了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对VR新闻的乐观愿景就是这类观点的一种。但技术不是万能的。文化研究学派学者威廉斯认为,对于传播媒介及其产品来说,技术只是提供初始意向,政治制度、经济活动、社会文化、人们的使用意向等都将对传媒实践产生限制作用。VR技术从风口走向平淡的事实正是一种印证。狭隘的技术决定论带有“工具理性”倾向,媒介环境学派则兼顾了人类生活和社会文化的主观能动性,考虑到社会实则是包含了各种因素的有机系统。因此,不必急于将媒介环境学派独立于技术决定论来探讨,文化技术共生论才能为技术决定论提供一个比较合适的探讨角度。

猜你喜欢

卢汉决定论学派
解放昆明:起义义举中有憾事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卢汉与云南起义
还原·拼接·延伸——保罗·莱文森的《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千纪指南(第2版)》的新阐释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对麦克卢汉“技术决定论”思想的再审视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
气象影响文艺:从结构决定论到文化生产论
论清初江西三山学派
决定性与决定论概念的理性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