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DRG模式下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和运营

2021-11-28任志刚

中国科技纵横 2021年21期
关键词:分组医疗成本

任志刚

(邯郸市第一医院,河北邯郸 056000)

自从国家医疗保障局于2019年10月正式公布《国家医疗保障DRG分组与付费技术规范》和《国家医疗保障DRG(CHS-DRG)分组方案》以来,各大医院陆续开展了DRG付费改革的推进工作。国家推行医保DRG支付制度是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医院经营模式的变化将引来管理理念和医疗行为的变化。实现提升医疗价值和控制医疗费用的双轮驱动,医院效益赋能于高质量的价值医疗,对医院的医疗行为能力和医护服务质量的提升是很好的机遇,而对医疗成本的管控等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以前医院按照医疗项目收费,是“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更强调效果,不注重节约,不强调质量。而DRG是“用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使整个医院的经济运营模式发生了改变。这就要求医院既强调高质量的医疗效果,也重视成本费用上的节支。更重要的是DRG用数据说话,增强了医疗服务质量与同行之间以及在院内各科室之间的可比性,使医院的各项管理特别是绩效考核系统更加公平、公正、透明,为医院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撑。

1.深刻认识DRG

DRG(Diagnosis Related Groups),直译为 :诊断相关群体或诊断相关分组,是一种对疾病聚类划分的统计方法。按照患者罹病的种类和病情轻重分入若干个诊断群组,将对病患的救治行为量化为可以计算的数据指标。DRG支付模式是与国家医保联在一起的,包括规范和科学DRG分组和精确付费两部分。DRG作为一种新的商业运行模式,对于医院的党政管理人员和所有医生、护士等员工来讲都是一个新生事物,只有对其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才能在运行过程中改变自己、提高自己,游刃有余地驾驭之,利用之[1]。

(1)分类分组是DRG的前提。实施医保DRG支付方式改革的基础条件是要有达标的病案质量和足够的监管能力。按照标准规定的统一编码采集数据,规范流程和监督审核等前期工作。分组遵循“临床特征相似,资源消耗相近”的原则,是一项复杂系数很高的技术,操作者需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统计学的基础知识。DRG以“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为分类工具,按照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手术、和操作技术的难易进行分类,参考病人的基本信息和病案信息变量进行分组,通过统计学分析进行验算,实现从MDC到ADRG,直至DRG组的逐类细化。

(2)付费控费是DRG的保障。DRG医保付费的方式变化是:病患进入医院后,依照病情特征诊断的不同、治疗手段的不同,要将其编入对应的诊断相关组。保险机构不再按照该患者在医院发生的实际费用按比例支付,而是按照其列入的诊断相关组的付费标准进行支付。医保DRG是依据DRG规则按照区域医保基金总量进行支付的,有时也可采取DRG分值法和总额预算等进行总体控制,如此一来,医保基金实现了成功的风险转移。而医院既要使病人痊愈,又不能让医疗费用超出医保基金的支付范围。成本不是越低越好,而是合理就好。因此,有效地控费便成了医院需要做好的第一个主题。

(3)价值医疗是DRG的目的。合适的医疗才是最好的医疗。卫生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价值医疗就是追求医疗行为的最高性价比。我用公式表示:价值医疗=治疗效果/成本。落实在实践中,就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体化医疗服务(PCIC)。其实,我国的中医一贯否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提倡综合辩症,全身调理和治未病;灭菌消毒和“哪有病把哪切掉”是西医这个泊来品的习惯做法,留下“治标见效快,痊愈不治本”的口碑。DRG可使医疗技术得到充分发展、医生的诊疗行为更加规范,不仅使患者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还能减轻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今后的综合类医院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经济实力、综合医疗供给的费用成本等给予最合适的诊疗。所以,医院需要做好的第二个主题,就是如何在保证诊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和减轻病人负担这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一言以蔽之:向“价值医疗”买单!

2.以DRG驱动医院管理体系建设

施行诊断相关分组的DRG收费模式,对于医院是现代化管理上的一个进步。医院要抓住改革契机,以DRG驱动医院管理体系建设[2]。

(1)实行全流程控制的成本管理体系。医院运营成本控制是实现低耗高效的重要保障,节约医疗成本是施行DRG的优先目标之一,也是医院提升会计核算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内在动力。目前医院更多关注的是DRG付费问题,而对DRG成本问题尚无暇顾及。医院的DRG系统覆盖了患者病情评估、门诊常规治疗、诊疗方案制定、入院登记、出院结算的全过程。患者不会关心医疗成本,也不懂得什么医保系数,只惦记自费所占的百分比。医院能够得到医保中心多少补偿,关键在于医院核算的病种成本。所以医院要加强医疗成本管理,围绕DRG建立起事中成本控制体系,实行全流程的成本控制和全面成本核算。

(2)推进临床路径标准化的医疗服务体系。DRG有利于医院通过规范化诊疗来规范临床路径,从闭环管理角度提升医学学科研究能力和临床治疗能力,纠正缺陷、补齐短板,减少不当操作以及不必要的诊疗流程,从而提升临床内部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诊疗服务的满意度,对于缓解医患矛盾、和谐解医患关系,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公共卫生环境意义重大。

(3)推动医保制度改革的目标管理体系。在《关于印发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技术规范和分组方案的通知》中划分了26个主要诊断大类,376个核心DRG。通过病种结构分析、医保总额测算、多维度数据监测,并针对监测结果开展医保数据的目标管理。按医疗分组的不同层面在科室间开展医保费用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问题,调整政策。畅通医院与医疗保障部门以及患者的沟通和费用衔接,推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进程。

3.医保DRG支付模式下医院的精细化绩效管理

医保DRG的推行已成定局,各大医院必须强化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尽快消除运行初期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建设促进医院绩效的变革与升级。

(1)推进绩效管理的精细化。绩效管理是公立医院管理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绩效管理和考核指标体系,是优化医院人文环境、以领导干部和医护员工高度的整体执行力,共同实现卫生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DRG的驱动下,构建财务预算+成本控制+绩效管理的集约化模式。以数据为基础编制临床计划,以临床计划匹配全面成本核算和财务预算。从医疗效果、医护质量、医药价格和成本费用等多个维度监测医疗服务过程,横向贯通临床业务与绩效考核的管理渠道,推动医财融合、医管一体,精准地配置医疗资源,实现从事后检验到事中管控的转变,不仅有利于降低医疗成本、增加医院创收,还能优化绩效考核,更好地激发医院运营管理的创新潜能。

(2)强化医疗服务能力。医保DRG,通过RW、CMI、时间效率指数、费用效率指数、低风险死亡率等五大指标作为支付参考,其中代表医疗服务能力的RW和CMI指标是医院获得合理医保支付率关键。与以前按照项目后付费不同,医院的绩效管理不能再继续鼓励多开检查、多做项目、多用耗材、多用药、多收入的传统作法,因为任何过度治疗都会增加医院的成本,只能用合适的成本尽快治愈疾病。因此,强化医疗服务能力就成了医院绩效激励新的“方向标”。医院绩效考核激励要向内涵质量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倾斜,向“量”的增加、“质”的提升和“本”的降低的精益管理要效益。例如,医患者的病案首页建立是医保DRG付费的重要参考依据,病案首页质量是否规范,不但影响到DRG分组和能否成功入组,关键是影响到医保的支付。因此,医院绩效需要每份病案质控要效益加大激励。

(3)互联网+健康医疗。政策规定,按照线上线下公平的原则配套医保支付政策,并根据服务特点完善协议管理、结算流程和有关指标。随着互联网对公共卫生和医疗事业的介入和深化,医院绩效管理要推墙入网,绩效考核激励要加大“互联网+健康医疗”的倾斜力度。向互联网+健康医疗要效益。彻底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的社会难题,与人民群众一同分享医保DRG付费改革的红利。

4.结语

在医保DRG支付模式下,医院要进一步凝聚队伍、固强扶弱,提升学科特色、深化临床研究、培养高端人才、强化内涵质量、提高医护能为,努力探索和建立“无病要防、急病更急、慢病更准”的健康服务有效供给新格局。在“健康中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体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猜你喜欢

分组医疗成本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分组搭配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怎么分组
分组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什么是医疗告知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