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激活传统村落民居再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2021-11-28杨理勤周雨辰龙岳林
杨理勤,周雨辰,龙岳林
(湖南农业大学 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1 引言
乡村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以其特有的乡土景观反应着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传统村落民居是村落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不仅包括居住价值,还体现着传统艺术、文化探索和旅居开发等方面的价值[1]。但在传统村落中,不少人认为“破旧”的民居代表着经济落后,所以采取拆除和荒废的做法,导致现存的传统村落民居价值遭到忽视。传统村落民居激活后再利用具有多方面的价值,①能改善居民的生活,使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得到大幅度提高,有利于民居的可持续发展;②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使乡村文化基础得到进一步的夯实,促进乡村的有机更新;③为第三产业实现发展提供平台,发展产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2]。本文以2008年实施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及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前提,从传统村落民居的再利用角度研究如何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传统村落保护和传承,希望对后期关于传统村落民居保护的研究起到借鉴意义。
2 传统村落民居的现状及问题
2.1 传统村落民居的现状
2.1.1 传统村落民居民破败和自建房兴起
近年来,传统村落中民居内外破坏严重。多数木质装饰和砖石面由于常年失修和缺少保护,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烂和破损现象,以至于村落内富有传统文化的牌匾、雕花等装饰逐渐消失。自建房的数量逐渐增加,风格多以现代小洋楼为主,虽然会增加一些地方特色,但是文化气息不明显。
2.1.2 民居利用率低
现阶段,因为外出打工的薪资待遇远高于在乡村务工,而且城市中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较多,所以大量的青壮年夫妻选择共同进城务工,将老年人和儿童留在乡村生活。现在乡村长期生活人数正在逐渐减少,导致乡村民居利用率低。
2.1.3 乡村基础设施差
现存的多数传统乡村中,基础设施并不完善。虽然近年来,乡村道路基本修建完成,但道路等级不高,不能容纳较多的车辆,如果遇上节假日或者村民春节回乡,将会出现大拥堵现象。村民所需要的乡村网络、电力系统和一系列的有益于农村社会发展的基础建设都较为薄弱。
2.2 传统村落民居存在的问题
2.2.1 传统村落民居破败和大量自建房导致文化特色流失
民居不仅是一个居住的场地,传统村落民居更是人类文明的载体。现阶段,由于传统民居的修建历史较长,不能满足新时代人们的居住需求,同时部分村民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多以国外“罗马柱”和“欧式雕花”等装饰为主流审美,缺乏对中国传统装饰的欣赏。于是出现了大量的民居被拆除和荒废的现象,传统民居开始破败,自建的2、3层高的“小洋房”逐渐取代传统民居。这样不仅没有对原有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更是使传统村落逐渐失去文化特色,“千村一面”的现象愈演愈烈。
2.2.2 民居利用率低导致民居闲置
传统村落民居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沉积,不断地散发着历史人文气息[3]。但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差距的不断加剧,导致乡村居民为了更好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选择迁出乡村,民居利用率低,传统村落“空心化”现象严重。民居大量闲置,由于长期的无人管理和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将会逐渐消失,传统村落民居急需激活利用。
2.2.3 基础设施差导致经济发展慢
乡村基础设施影响经济发展。现阶段的乡村由于常住人口少,基础设施普遍不完善,乡村活力不足。传统村落应该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发展第三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经济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以文化魅力吸引外来游客,还需要较为完善和齐全的基础设施来留住游客,让其在乡村体验到不一样但却舒适的生活。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与当地的文化特色相结合,开展文化体验和旅居养老等活动,推动产业发展、乡村富裕和文化传播。
3 传统村落民居激活与再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3.1 教育利用
传统村落民居激活后作为教育利用用房,包括文化展览馆、手工艺品制作店和体验馆等。传统文化在民居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一味地拆除和荒废传统民居会导致文化就此逐渐流失。乡村民居需要更新,但外部传统装饰是一种历史的产物,不能被随意的拆除和破坏,应当对其进行保护与修缮。
在传统村落中选择合适的建筑,保留其原有建筑结构和外立面装饰,进行一定程度的修缮和恢复,内部装饰和功能应结合教育进行装饰,以教育性和功能性为主,用料尽量坚持可持续和环保的理念,注重传统文化的激活,使其能更好地展示文化,让展览者能有沉浸式的体验,了解当地文化,感受当地特有手工艺品的制作。激活改造后的教育利用用房,不仅能改善民居闲置的现状,还能将当地文化进行发扬和传承。
3.2 旅居利用
近年来,城市人口老年化现象严重,乡村得天独厚的气候和环境适宜老年人进行旅居养老。而且传统村落以其独特的文化也能吸引大量的年轻人群来到传统村落旅游居住。因此传统村落引进旅居养老模式、民宿经营和农家乐也是民居再利用后推动产业发展的方式之一。但现存传统村落民居不仅外立面因长时间失修,破旧不堪,内部功能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满足新时代人们的居住需求和产业发展要求。因此需要对民居内部进行改造,让民居在功能上更加的丰富,民居激活和再利用后满足游客的居住、体验和游玩的要求。
旅居利用用房不仅要求民居内外部进行改造激活,对于民居的配套基础设施和乡村基础设施也有一定的要求。相较于城市而言,乡村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不高。首先,加强农业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乡村的饮水安全,修建更为便捷、实用的农村道路,打造完备的农村电力系统等。而且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也尤为重要,各种有益于农村社会发展的基础建设保障了村民和外来旅居者的生活需求,农村医务室可以避免村民花费时间和交通成本,并为旅居养老者提供了医疗保障。乡村基础设施得以全面完善后,村民和外来人员的生活需求得到了满足,居住体验得到提升,能吸引更多的旅居者来此地感受无差别又舒适的乡村生活。
旅居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应该在整个传统村落的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旅居产业的发展并非单凭一己之力即可做到的,还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公众的参与。政府应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吸引外来投资者的注意力,通过资金的引入来激活闲置传统民居,并对其进行再利用,改造成旅居用房,从而推动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政府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当地居民积极的响应,起到引导的作用。作为当地居民而言,村民是传统村落民居的拥有者,让村民自主参与激活和再利用过程,不仅可以让再利用后的民居富有原始的历史气息,更能使民居具有新的生产生活功能,公众参与使文化在再利用过程中得以延续,历史人文气息更加浓重。
3.3 生产利用
生产利用用房包括养殖用房、农产品加工用房和生产用房等。乡村发展第一产业需要一定的配套设施及建筑,而大量的闲置民居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生产利用用房不同于其他用房,在生产过程产生的噪音和气味等污染要求不能影响到村民的日常生活,因此改造成生产利用的用房应从选址和原民居的结构、大小和用途上进行思考。选择距离村民居住较远的民居进行改造,能在很大程度上隔离污染,减少对村民的影响。较大的民居在和民居拥有者协商后,可用作贮藏的仓库。民居内部的改造应坚持经济实惠,以功能性和实用性为主,满足不同生产活动的要求。将传统村落民居再利用,杜绝民居闲置。
4 前景展望
采用上述的改造途径和方法后的传统村落民居,希望能使传统村落在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有以下三点展望。
4.1 教育利用,推动文化传承
重视从教育方面对传统民居的改造利用,有利于传统民居建筑的推陈出新。通过一定程度的外饰面修缮以及内部功能的更新,再结合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的知识科普,使村民能够在此唤起文化记忆,使游客能够寓教于乐,丰富精神追求,推动当地文化传承与复兴。
4.2 旅居利用,促进产业发展
解决乡村产业、农民就业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传统村落民居充分利用现有文化、建筑资源发展旅居产业最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就业、农村产业问题等问题。同时,通过传统民居的旅居产业开发,使当地旅游产业向文旅产业转变,扩大产业链,最终促进产业发展。
4.3 生产利用,加快经济发展
在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第一、二产业也齐头并进。合理激活传统村落的生产再利用,达到一、二、三传统产业间的融合式发展,拥有新的产业链态。加快传统村落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5 结语
目前,城乡发展差距大、传统乡村的衰败和乡村文化的没落是当前尖锐的社会问题。传统村落民居再利用是促进传统村落振兴的重要方式。本文以传统村落民居为切入点,旨在通过对传统村落民居的激活与再利用,更新传统村落民居功能,延续传统村落文化,开发传统村落多元产业,促进传统村落经济、文化效益的提升,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