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措施
2021-11-28郭文保
郭文保
(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畜牧水产管理服务中心,安徽 芜湖 241100)
家禽呼吸道疾病是规模化养鸡业的头号杀手和永久的研究课题,成功防控住了呼吸道疾病基本上就等于养殖效益有了保障。近年来,随着家禽规模化养殖的不断发展扩大,家禽呼吸道疾病的发病机制、机理也越来越复杂,究其原因在于高频度的对外引种及流通交易环节无限增大了新老疫病病原远距离散播风险,再加之全封闭饲养、滥用药物及饲料添加剂及动物福利严重缺失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家禽处于高度过敏应激状态,具体而言就是“亚健康”状态,以呼吸道疾病为主的顽固疾病常年困扰规模化养鸡业,主动制定实施切合自场实际且行之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对于现代养鸡业意义重大。
1 临床症状
家禽群内的呼吸道疾病病例很容易被发现。眼鼻分泌物增多、喘咳、张口呼吸、经常甩鼻、呼吸啰音(听诊肺啰音)等都是常见的家禽呼吸道病临床症状。临床上,若早期发病控制不当,家禽呼吸道疾病常产生继发(或并发)感染,并由此而加重病情,轻者可导致抗病力、料肉比及养殖利润明显下降,重者直接导致严重病死损失。家禽呼吸道疾病的临床症状因品种、日龄、营养状况、养殖环境条件及管理水平等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其中,2周龄以内的低龄雏禽感染某些病毒性、细菌性或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型的严重呼吸道疾病,如新城疫、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疾病等,致死率近100%,刚出壳的雏禽一般在1周内陆续衰竭死亡。生理及代谢机能紊乱、消化不良、呼吸抑制、呼吸衰竭及死亡等是低龄发病雏禽常见的临床表现。成年家禽以慢性、消耗性、隐性感染病理过程为主,综合发病率及病死率为1%~50%不等,致死率较低龄雏禽低很多,但期间生长发育明显滞缓、料肉比明显下降。罹患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禽,常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湿热下痢或腹泻等其他症状。下痢或腹泻的病禽机体呈渐进式消瘦,肛周常粘结粪污,羽毛散乱且光泽暗淡。
剖解变化:急性死亡病例的靶心病灶主要集中于气管、支气管和肺部,气管、支气管以卡他性炎症为主,管壁内充蕴带气泡的渗出液;肺组织轻度至中度水肿、充血及出血。病程较长的死亡病例(慢性呼吸道疾病病禽)可见广泛性的机体组织病变,除了呼吸系统特征性病变之外,尚可见重点免疫脏器(肝、肾、淋巴)发生不同程度的炎性水肿或瘀血,重点消化道——胃肠道内壁黏膜出现充血、出血及坏死等,有时可见腹腔积液及腔内脏器粘连等。
2 流行特点
家禽呼吸道疾病呈常年发病,但气候、温差波动变化与发病率密切相关。秋冬交、冬春交气温显著下降或夏季炎热酷暑、久雨放晴、乍寒乍冷等气候环境条件变化时均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尤其是低龄雏禽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极其敏感,其在温差波动、冷应激状态下发病率明显增高。家禽具有腔上囊这一特殊结构,因此对于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养殖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极易诱发呼吸性疾病,如禽舍内粉尘、有害气体、病原微生物含量超标(超出安全值范围)。四季更替时,人和动物容易罹患流行性病毒性感冒的时间节点,家禽通常会出现一个发病小高峰期。罹患流行性病毒性感冒的人或其他动物近距离接触健康禽,特别是病人(畜)喷嚏、咳嗽呼出的带毒气溶胶等可导致全封闭饲养的禽类批量发病,饲养管理人员罹患病毒性感冒不换岗有极大的诱发病风险。由此可见,禽呼吸道疾病的传染源众多、传播途径广泛、致病因素复杂。
3 致病因子
3.1 病原性
较常见的是流感病毒(含普通感冒病毒)致病,具有明显的人畜共患特性,当人畜发生季节性流行病毒感冒时,禽类呼吸道疾病多是由于感染感冒病毒所致。此外,可引起禽呼吸系统病变的病原体还有:病毒类(禽流感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痘病毒等)、细菌类(肺炎支原体、禽衣原体、肺炎链球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副鸡嗜血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等)。此外,临床上或偶见由寄生于呼吸道的线虫类、吸虫类、弓形虫等寄生虫所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3.2 非病原性
主要是寒冬季节或气候骤变情况下,高速冷风直吹禽类身体,并致其呼吸道黏膜发炎,进而诱发明显的呼吸道病变;养殖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粉尘、有害气体及病原微生物含量超过安全值范围,久之则引起禽类的呼吸系统炎性病变;长时间投喂过期变质、受潮霉变(含曲霉菌)的饲料,可诱发呼吸、消化、循环、免疫等多系统病变;养殖环节的管理不善、滥用药物(含疫苗接种)、不良应激等因素,可直接或间接性导致禽类生理代谢机能紊乱,进而诱发呼吸道、消化道等病变[1]。
4 防控措施
4.1 科学规划建场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在属地党政部门和农牧专业技术部门监督指导下,正确选择合适场地建场,满足远离污染源、向阳背风、地势相对高燥、空气及土壤污染指数达标等必须条件。科学规划布局禽场(舍、栏),配套完善粪污、污染物及病死禽尸等无害化处置设施、兽医卫生室、饲料储存室、消毒间(洗消间)、饮水设施、喂料设备、补光设备等,尽量方便饲喂和防疫管理,最大化降低四季常见病发病几率。
4.2 组建健康群
实践证明,规模养禽场推行自繁自养最有利于降低呼吸道及消化道等常见疾病的发生率。对于大批量购进商品雏禽进行饲养的规模养禽场,要坚持从具备正规资质、科技化水平高、非疫区(包括非威胁区)的商品育雏场购进健康保障的商品雏禽。良好的整体健康度和整齐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群不发病或少发病,是规模化养禽预防控制呼吸道、消化道等重点疾病的基础保障性措施之一。
4.3 强化疫苗免疫
目前,针对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等高危害性、高致死率的病种尚无有效对症治疗药物,最行之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就是接种相关疫苗。规模养禽场要结合区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本场实际,科学制定实施务实有效的疫苗免疫程序,以确保自场不会遭受严重病死损失[2]。
4.4 改善养殖环境
禽呼吸道疾病很大程度上属于“条件性致病”,养殖小环境中的生物安全防控、兽医卫生防疫管理因素决定了整群的发病率高低。禽舍良性环境条件控制的第一要务是空气质量保障,养殖者要及时清除禽舍内粪污及潮湿垫料等,避免经久堆积生物发酵后形成高温高湿、有害气体及病原体含量超标的不利环境条件。培育健康群的有利环境条件是“清洁卫生、干燥利湿、通风良好、采光充足(含人工补光)、温湿度适中”[3]。
4.5 安全用药
当前,规模化养禽主张推行减抗、替抗绿色防控技术,尽量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抗菌素。减抗:推荐使用中草药复方络合制剂,代表方剂“复方抗病毒散(含黄芪多糖、人参皂苷、青蒿素、鱼腥草提取物、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免疫增效因子等)”,该方较为广谱高效,适用于家禽四季常见的多种不明原因呼吸道疾病,长期使用无明显毒副作用。替抗:推荐使用纯中草药方剂,对症控制家禽呼吸道疾病,首选“小柴胡散(适用于风寒感冒)、麻黄鱼腥草散(适用于风热感冒)、荆防败毒散(适用于四季感冒诸症)、麻杏石甘(散/颗粒/口服液,止咳平喘特效,配伍使用)、黄芪多糖(散/颗粒,配伍使用,主抗病毒、强免疫)”。笔者认为,当前对症控制家禽呼吸道疾病,尚不能实现“无抗”目标,最佳方案是推行中西药结合,在络合使用植物多糖(黄芪多糖、人参多糖、党参多糖、大枣多糖、灵芝多糖等)后,复方络合剂具有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减轻了抗菌素对肝肾的负担,对动物肝肾的保护性良好,且有明显的联合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