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论的本质及理论学习应有的原则

2021-11-28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变量预测理论

李 粮

(安阳师范学院 商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就像一面镜子的两面,相辅相成,互为源泉,理论知识是进行社会实践的基本准备。理论知识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亦即“我们学习究竟是在学什么”的问题。从理论的本质和理论所具有的功能,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身处何方和我们将要去向何方。

一、理论的本质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说:“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1](P64)

这段话虽然是谈养生之道的,却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古人探寻事物规律的思维方式,具有普遍性意义。“察同”“察异”反映了两种观察世界截然相反的方法,其结果往往大不相同。智者求同,就会互相包容,求同存异,获得共赢;愚者求异,就会制造矛盾,失道寡助,导致失败。以中西医的区别来看,中医的哲学基础、医学理念是整体论、系统论,故而中医采用经络等思维模型取象比类,强调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人文本,重医道,面对疾病多使用平衡性疗法、个性化疗法,大致属于如何健康的医学。西医的哲学基础、医学理念是分析论、实证论,故而西医采用组织、细胞等物质原型,甚至有唯成分论倾向,强调化整为零、从局部入手。西医重医术,面对疾病多使用对抗性疗法、标准化疗法,大致属于如何攻克疾病的医学。

2014年3月29日,在访问比利时和欧盟总部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比利时《晚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欧友谊和合作:让生活越来越好》中曾讲到:“智者求同,愚者求异。中欧要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态度去加强对话和沟通,寻求利益最大公约数,共享机遇,共迎挑战。”[2]即是对《黄帝内经》中“智者察同,愚者察异”的化用。

理论的本质可总结为“本”“源”“根”。所谓的“本”,即如孔子所说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3](P8)“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3](P249)“源”主要指追本溯源,“根”这里是指规律性的东西。

二、理论的功能

(一)解释功能

理论的解释功能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4](P6)。假设我们感兴趣的话题是:如何获得个人的健康、家庭的幸福?企业如何能追求到目标利润抑或其他目标?我们关注的这些问题如果用Y表示的话,“解释”回答的便是“如何或怎样”的内容。所以,基本理论可概况为自变量X如何或怎样影响因变量Y,即X影响Y的机制问题。具体而言,X和Y之间存在中介变量还是调节变量,抑或二者兼有[5]。当然,最简单的模型是X和Y之间的直接相关性(至少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因果关系分析)。

以警察抓住小偷这一事件为例。如果警察有一辆车才能追上小偷并把他抓起来,那么这辆车就是一个中介变量。中介变量讨论的是自变量(警察)通过什么来影响因变量(抓住小偷),即警察利用交通工具来抓住小偷。且中介变量并不是唯一的,比如,警察也可能是通过“电棍”(武力)或“策略”(智力)来抓住小偷的,具体中介取决于实验前的假设。

调节变量讨论的则是中介变量在何种情况下起作用,起多大作用。进一步举例说,有一辆车就可以抓住小偷吗?可分情况讨论:假设调节变量是汽车性能,则汽车速度比小偷慢的时候抓不住,比小偷快的情况下能抓住;或者汽车速度是50km/h的情况下需要10分钟抓住小偷,汽车速度是40km/h的情况下需要15分钟才能抓住小偷;如果警察弄反方向,则会离小偷越来越远……所以,调节变量就是对中介变量起调节作用的变量,它决定了中介变量在自变量影响因变量时的方向与程度。

(二)预测功能

理论的预测功能能让我们更好地判断这个世界[4](P7)。正如《周易》给出了自然社会与人文社会演变的基本逻辑,即解释了自然社会与人文社会演变的机制,从而使得《周易》具有预测功能一样,理论具备的解释功能也使得理论天然具有预测的使命。那究竟什么是预测?或者说,预测的本质是什么?从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的视角看,预测的本质可以说就是分类。分清是非黑白是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第一步。理论知识则给社会实践提供了分类的思想和技术,而分类即预测。

根据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肖红叶老师的观点,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的主要目标便是对现象进行分类(即统计分组)[6]。基于这些分类的结果,可进行决策或做进一步的研究。对大数据进行分析的技术层出不穷,比较典型的方法包括机器学习、基于决策树的预测等。

1.机器学习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陈强老师认为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也称“统计学习”(Statistical Learning),使用统计方法对大数据进行分类,是处理大数据的主要方法[7]。其主要目的便是进行预测,包括因果推断。他认为,机器学习分两种类型,即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前者是指有目标的学习,可概括为用x预测y;后者是指无目标的学习,如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等。许多实践问题都可纳入到监督学习这个框架中,比如机器学习典型例子中的人脸识别(facial recognition)、无人驾驶(driverless)、垃圾邮件的识别(spam filtering)等。这些应用本质上可归为对大数据进行的分类。例如,人脸识别可分为两大步:第一步,是否为人脸(1,0);第二步,是否为某人的脸(1,0)。无人驾驶也可分为两大步:第一步,是否刹车(1,0);第二步,是否左转(1,0)。垃圾邮件的识别则是通过机器学习制定出一套识别垃圾邮件的规则,然后对新邮件直接判断其是否为垃圾邮件(1,0)。

2.基于决策树的预测

基于决策树的预测,本质上也是对大数据进行分类。例如,想要研究《西游记》中各个妖怪的结局是否和其出身背景有关时,首先可对有无背景进行分类,无背景的要看看结局是喜是忧;对有背景的可继续对其背景是否深厚进行分类,看看背景深厚的妖怪结局是喜是忧、背景不深厚的妖怪结局是喜是忧。基于上述统计结果的比较,可进行深入分析,即追究现象背后的道理。

三、对理论的进一步剖析

人们通常说,理论重知识、实践重技能,理论和知识之间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时还是通用的,实践和技能亦是如此。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杨百寅、单许昌教授曾对“究竟什么东西才是知识”进行过剖析,他认为,知识是个整体,就像一枚硬币包含正面、反面和侧面三个层面一样,知识可分为理性知识、感性知识和活性知识[8]。理性知识是规律性、科学性的知识,主要靠头脑获取,是对书本知识思考的结果,亦可称为智商;感性知识是现实性、可行性的知识,主要靠手获取,从实践中来,所以要身体力行;活性知识是个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识,主要靠心获取,表现为是否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否能换位思考、是否有同情心等,更多地体现在一个人的德行方面,亦可称为情商。清华大学践行的“价值塑造、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与活性知识、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的认知是完全相符合的。

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分别对应着理论和实践。活性知识的内容又可分为三个递进的层次:是否有基本的责任心,即良知;是否有上进心,即进取心;是否有事业心,是否“干一行爱一行”,做的工作是否能对人类和社会产生正能量。这对应着活性知识三个层次的境界,同样,三种层次的企业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前景。第一种层次的企业着眼于交换价值,这一类企业可实现短期内的盈利,但避免不了长期的衰败,例如摩托罗拉转为民用通讯后,红火几年便开始衰败。第二种层次的企业着眼于创造价值,这一类企业可实现较长时期内的盈利,但也避免不了最终的衰败,例如诺基亚和三星通过技术创新创造了多方面的额外价值(如诺基亚的电池耐用和机身结实等),所以,诺基亚、三星继摩托罗拉后也红火了一段时间。第三种层次的企业着眼于发现价值,这一类企业更容易实现持续创新从而持续地盈利,例如乔布斯之于苹果手机最成功的创新不是技术创新,而是整合创新,苹果公司的主要工作是从发现顾客的需求入手,不断整合手机的功能和价值,而手机的生产任务主要外包给了富士康公司。

总之,理性知识、感性知识和活性知识三者并驾齐驱,共同构成理论知识的整体,并不能简单地说孰轻孰重。

四、理论学习应有的原则

思想指引着行动,有什么样的想法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而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灯红酒绿、物欲横流,喧闹中的浮躁对每个年轻人的冲击都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求学和做人一样,都应该有目标,有态度,有策略。

(一)求学应该有目标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目标。毛泽东曾经说过:“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9](P660)往小里说,做学问是一项工作,也是修身的一种途径,要想做出点学问至少要有乐观的心态,要持之以恒、不盲目崇拜,要乐于助人、勤于思考;往大里说,学问可以治国救民。曹丕《典论·论文》云:“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儒家认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如果一个人连扫一屋的能力都没有,何谈去扫天下呢?辽宁工业大学的校训是“砺器悟道”。何谓器?何谓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它是技术层面的,比如不同的专业知识,可以称之为不同的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它是思想层面的。所以说,辽宁工业大学的校训是在告诉学生,要做一个悟道秉器之人。然而,我们不仅要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在不同的道的指引下,会使人有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斗志,从而享受不同的人生。厦门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它是在告诉学生,做人的目标是至善。

(二)求学应该有态度

个人求学的基本态度应该是趋同的,比如专注、敬畏、激情和理性等。

态度之一,求学要专注。人生最惬意的事可能正是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比如专心致志地听一节课,上一会儿自习,做一件工作,爱一个人等等。而且,这是对抗浮躁的一种极为有效的短期办法。

态度之二,求学要心存敬畏之心。唯有敬天畏地,才能求好学、为好人、处好事。陆游《示子遹》:“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同样的道理,可以说:“汝果欲做学问,功夫在学问外。”因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语)。

态度之三,人生不能没有激情,而激情需要理性的引导。每天醒来,让我们像从来不曾受过伤一样去战斗,像从来没有爱过一样去爱吧!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认为:“激情和欲望一致赞成由理性领导而不反叛,这样的人就是有节制的正义的人,是一个善良的人。”[10]

(三)求学应该有策略

求学的策略可总结出很多,但具体使用上会因人而异,需用心体会、多多琢磨,才能灵活运用、事半功倍。

策略之一,难得糊涂。为什么要“糊涂”呢?因为当下是一个允许并鼓励个性发展的社会,我们不能苛求别人和我们一样地思考,一样地说话,所以,人们要学会宽容。生活在一个集体中,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胸怀。唯有宽容、唯有智慧,我们才能与这个社会和谐共处。

策略之二,中庸之道。何谓中庸?《四书》之一《中庸》说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3](P289)意思是说: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产生的时候,心是平静无所偏倚的,称之为中;如果感情的生发都能合乎节度,没有过与不及,则称为和。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中庸之道告诉我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不是说要我们冷血,只是说通过受教育,我们要更加理智一点、客观一点、智慧一点。

策略之三,修身。修身的意义何在?又如何修身?《四书》之一《大学》说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3](P249-250)所以说,修身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

策略之四,获取有益的专业技能。比如,对于经济学专业的人来说,基本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数学分析、计量统计、运筹学、电脑编程等。没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再好的想法也难以实施。

猜你喜欢

变量预测理论
无可预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抓住不变量解题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不可忽视变量的离散与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