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的全面领导在红旗渠修建中的作用
2021-11-28李玲
李 玲
(红旗渠干部学院,河南 林州 456550)
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1]。党领导一切要求以党的领导统摄一切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全覆盖。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办好林县(今林州市)的事情,关键在林县县委和林县各级党组织。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林县县委和林县各级党组织起到引领、宣传、组织和率先示范作用,增进党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向社会各层面全面渗透和推进党的领导,吸引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服从和跟进,从而成功修建了红旗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2]。
一、林县县委在党的全面领导下统领红旗渠建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3]。红旗渠是林县人民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充分发挥林县县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优势,依靠全县之力修建的百年工程。
(一)林县县委作出引漳入林战略决策
伟大的事业必须由党来领导,建设红旗渠这样宏大的工程更要靠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一丝一毫个人的私利。正因如此,党可以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林县县委聆听人民的声音、立足现实的需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制定引漳入林的长远规划,保证修渠大政方针的稳定性、连续性。打基础、立长远的红旗渠建设,历时10年,林县县委长线思维、长远考量,保持定力、坚定不移。
(二)战略决策需要正确的战略布局作为保障
把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必须有相应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措施才能实现。修渠伊始,县委满怀豪情,提出“大战八十天,引来漳河水”的口号。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开工后遇到了各种问题及由问题带来了一些乱象,林县县委调整修渠布局,召开“盘阳会议”扭转乾坤,自此红旗渠修建步入正轨,这是县委的战略布局之一。林县县委的战略布局之二,就是“百日修整”。面对全国性的自然灾害,林县县委响应中央号召,指示红旗渠总指挥部发布“百日修整”停工令,以保护修渠群众体质,度过灾荒。总干渠一期、二期工程结束后,为及早让群众受益,提高获得感,林县县委调整工程规划,采取“隔三修四”战略措施。林县县委采取的这些战略措施,使宏观的战略布局更加具体、更加容易操作。
(三)决策执行的效率保证决策落到实处
再伟大的愿景,假如没有人以坚强意志强力推动,那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对于建设红旗渠,林县县委拿事实说话,靠行动证明,以高效的执行力把县委的决策部署落到了实处。第一,在修渠劳力安排上,林县县委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修渠原则,把群众修渠潜力挖掘到最大化,同时实现受益最大化。第二,在组织施工上,林县县委建立起组织军事化、生活集体化、行动战斗化、前后方一体化的严密有序的组织结构。这个组织形式把上万人组成了一种四面阵组织结构: 在这个正四面体结构中,每个单元都与相邻的单元发生无缝对接。这样组织结构,向空间发展,构成了一种坚实的彼此相连结的统分结合的力量体,形成一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才保证了红旗渠建设的效率,保证了县委的决策落到了实处。
二、林县基层党组织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红旗渠建设最坚实的力量在基层,红旗渠施工中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出在基层,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是红旗渠建设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红旗渠工地上的基层党组织领导者把责任放在心上,把工作抓在手上,把任务落到实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豁得出来,顶得上去,在危急时刻直面牺牲。在他们的率先垂范下,红旗渠上的基层党组织成为了攻坚克难、凝聚人心、加快工程进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在总干渠段开凿“老虎嘴”渠段时,民工们站在崖头上都不敢下去,泽下公社马兰民工营营长王磨妞带头下崖,侄子王元锁担心他下崖有危险,争执中叔侄两人都下去了。开凿三干渠曙光洞时,东岗公社下燕科大队的大队长张家俊每天都是第一个下井,出事的那天早上,他下到半中间时,系在他腰间的绳子突然断开,他跌进了深深的洞底,再也没有醒来。当人们找到他时,他的身体都散架了,遗体是用筐子兜上来的,这年,他年仅38岁[3]。关键时刻第一个下,第一个下去了,就有第二个,第三个……危险关头,带“长”字的人先上,党员先上。
在红旗渠攻坚战中,工地党组织把党组织优势转化为完成施工任务优势,转化为工程进展的动力。在施工第一线,关健位置都由党员来担任,比如炮手、事务长、安全员等。在总干渠施工中,共产党员任羊成,越是艰险越向前,他带头下崖除险,施工中门牙被碎石砸到,鲜血直流,他忍着剧痛,坚持不下火线,当时工地上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除险队长任羊成,阎王殿里报了名”。在开凿三干渠隧洞时,共产党员王师存,在隧洞放炮过后,为了不浪费时间,带头进洞赶烟,他沉着地和队友从内到外挖掘塌方实行自救[4]。红旗渠工地上的党员走在修渠群众前面,处处给群众做表率,在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示范作用,成为群众学习的榜样,从而激发群众修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工程质量关系到百年大计,更关系到林县人民的切身利益和林县的发展大计。为了把工程质量落实到每一道工序,工地党委优化劳动组合,实行劳力、工具、技术配套,在清基、备料、和泥、垒砌、灌浆五个环节上,组建一个个灵活的施工小组,由党员、团员或者入党积极分子任组长,从每一道工序的起点就严把质量关。在林县流传着一个顺口溜:“红旗渠的质量是别出来的”。工地党委带领技术员拿着铁撬到工地上检查施工质量,看到垒砌不标准的,就用铁撬别倒,重新再来。这是那一代人的规矩,就像常识一样,印刻在他们的脑海中。工地上的每一个党员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使党的领导无处不在。
林县党组织之所以能够领导群众修成红旗渠,就在于基层党组织有这样一批能够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独当一面的优秀领导骨干,才保证了红旗渠一期一期地向前推动。
三、红旗渠修建中党的全面领导对今天的启示
党的全面领导是红旗渠成功修建的根本所在,也是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所在。今天,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党的全面领导的优势,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以需求为引领,完善本地产业链,实现新理念的发展
需求促进思考,思考促进改变,改变形成实践,实践形成理念。当年林县县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从林县老百姓对水的迫切需求出发,思考解决缺水问题的办法,做出了修建红旗渠工程的决策,最终依靠人民修成红旗渠,一举改变了林州人民的生活格局、生产格局、生态格局,为林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现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各地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有别,产业结构各异,资源禀赋也不同,各级党组织要像当年林县县委一样,从自身需求出发,思考发展的新思路,通过改变形成实践,通过实践,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方法,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彰显本地特色,为构建新格局贡献本地力量。
(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动力
事情不做,永远没有机会,事情做了,机会就会找上门来。实干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出路。无论当时还是现在看来,修建红旗渠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对于当时的县委来说,不决策修渠,他们依旧可以提拔,也不会承担犯错误的风险。但以杨贵为首的林县县委毅然决然地选择修渠,实现了从落后走向富裕、从贫穷迈向小康的逆袭,走出了一条内陆地区贫困山区县发展的成功之路。今天,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不去做,就不会实现共同富裕,只有做了,才能发展起来。
(三) 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
看到希望,群众就有干劲,有干劲的地方,就容易出效益。当年林县的老百姓之所以选择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于是干劲被激发出来,从而创造出了效益。在今天,无论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要让群众看到共同富裕的希望,看到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希望,就会激发出干劲,从而去努力奋斗实现目标。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这就是红旗渠精神带给我们的启示。
四、小结
综上所述,红旗渠成功修建的前提在于党的全面领导,具体体现在林县县委的领导和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两个方面。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认真学习和总结红旗渠精神带给我们的启示,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