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对策研究

2021-11-28魏铭

魅力中国 2021年41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魏铭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林业局自然保护地服务中心,贵州 遵义 563200)

一、自然保护区的功能与使命

在目前人们的生活有了质的提升之后,我国人民的旅游热情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之前人们很多的旅游目的地都是国外的旅游景区,但是经过了新冠疫情之后外国的疫情一直无法得到控制,而我国国内已经实现稳定控制,从而人们可以更好地在我国自身的旅游中开发更好的旅游目的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一直是旅游行业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旅游资源,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原始与自然地植被及地貌景观等来吸引游客,这些年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自然保护区自身的保护与使命受到了旅游业的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已经影响到了自然保护区自身最重要的使命,即保护大自然及自然景观环境等问题。

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的基因库,通过人力参与保护的手段来说实现野生动植物的良性发展,同时自然保护区也为很多的科研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场所。如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等都是自然保护区所重点发展的学科项目。自然保护区就像一座座大型的自然博物馆,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了解大自然,亲自大自然,同时自然保护区的开放生态旅游业为普通的民众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大自然动植物的机会,用最原始与最自然的动植物景观让人们的旅游需求得到满足。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不受破坏。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为今后的科研活动发展做出贡献,监测环境和物种变化。今天的自然保护区不仅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良性平衡的主体,而且是具有多种功能的自然经济实体。尽管物种多样,但最终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即在获得最佳生态效益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佳的社会效益。

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因此,旅游业发展迅速。自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生态旅游以来,目前来看我国的生态旅游项目发展仍然任重道远,我国生态旅游主要依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进行开发。自1956年第一批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到2006年,中国自然保护区总数已达2349 个,总面积150 万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5%,大面积的自然保护区中包括了我国各种名川大山、历史文化遗迹及各种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为我国自然环境保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已经有了多年的发展壮大,但是因为我国的旅游模式目前还仍然处在快速增长阶段,不论是大型的景区或是以保护为主的自然景区,其中的管理模式及开发都缺少详尽的开发规划,同时因为景区的管理也缺乏相应的成熟体制,导致很多的自然保护区缺乏相应保护,造成了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样的情形目前在全国都是普遍现象,而对于生态旅游来说,游客们的旅游参观应该是在自然保护目的的之后,现在的自然保护区为了更多的游客及收入,将自然保护的功能已经忘之脑后,这样的后果就是目前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而生态旅游的开发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区自身的资金运转,而更大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了解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从而更好地对野生动植物进行相应保护,所以我们需要对自然保护区目前的发展模式进行梳理及管制,形成良好的自然保护区与游客的和谐共存。

三、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步调无法协调一致

现阶段,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的开发规划大多由旅游部门负责制定。这一背景的问题就是出现旅游业首先考虑的旅游经济效益,如旅游项目的开发,以及相关设施的建设等,但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最初目的并不是发展旅游业,而是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促进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等资金的运转,从而反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现阶段自然保护区缺少相应的发展规划,一味地开发旅游业必然会对自然保护区造成不可逆的生态影响。基于此,有必要加强发展机制与旅游资源建设的协调。

(二)保护区管理机制落后

在自然保护区内的人们目前大部分仍然是保护自然生态的一类人群,这些人群在保护生态的范畴内是一把好手,但是开发生态旅游后让他们来管理旅游事项就变得捉襟见肘。事业有专攻,这也是目前自然保护区内旅游管理机制落后及混乱的重要原因。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制直接决定了每个景区的游客体验,只有让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制与管理模式得到升级,利用成熟规范的管理对景区的生态保护及游客进行良性的管理协调,才能更好地处理自然保护区的相应旅游事项。

(三)旅游产品没有特色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旅游产品无法储存的特性给旅游资源的制约带来了不可替代的损失。基廷,市场迫切需要一种替代旅游产品。现阶段,我国部分白兰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产品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产品功能不丰富,产品档次不高。

(四)自然保护区承接游客数量超限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承载力被游客严重超载。这一现象在一些作为旅游热点的自然保护区很明显。但是,在不同的保护区,表现形式是不同的。一些保护区的游客已超负荷。游客超载的直接后果是栖息地的反转。旅游超载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在旅游开发前没有进行环境容量分析,旅游项目运营后缺乏必要的监测措施

(五)自然景观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

据中国环境保护总局(SEPA)统计,近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呈逐渐增加趋势,种类丰富,并逐步形成了多种类型的保护区体系。现阶段,我国白兰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利用主要分为生物资源开发和旅游资源开发。通过不断的实践证明,发展生态旅游是利用然然自然保护区资源的最佳途径。这主要是因为它与白然保护区有着相同的标签,即保护资源,从而使自然保护区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管理对策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可持续旅游发展可以而且应该是衡量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与保护之间关系的一个尺度,因此,树立这一理念,必须坚持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增值,将开发利用、增值、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纳入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并进行统一审核。为了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和尽可能保护旅游业。我们应该防止各种掠夺性的旅游开发和管理,克服经济利益驱动的短期行为。

(二)加强生态旅游宣传教育

保护区的生态教育和宣传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向社区提供保护区的信息,积极的广告和出版活动有助于传播保护区的信息,并与大众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建设博物馆和游客中心;在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科普旅游活动;组织中学生生态夏令营等生态教育活动。通过旅游服务业,鼓励他们调整产业结构,把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农林牧业转变为生态旅游,这可以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获得更高的利润。另一方面,由于生态旅游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好处,他们将额外照顾保护区内的资源。同时,发展生态旅游可以带动社区其他部门的发展,增加导游、环保、环保、手工艺等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居民的经济收入,并与生态旅游建立密切联系。

(三)全面规划有序发展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基本上是自发进行的,这必然导致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的问题,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国务院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组织制定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并纳入国家旅游发展规划。近期可重点推进白兰保护区生态旅游优质线路或旅游区,通过示范建设促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

(四)加强法制建设,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在中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目前急需制定的主要法律法规有《库兰保护区资源开发利用办法》和《白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监督管理法》。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将上述法律法规建设纳入立法规划,争取尽快颁布实施。

总结语

生态旅游是国际旅游的新趋势。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不仅可以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发展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可以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减少传统旅游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许多国家在自然保护区成功地发展了生态旅游产业,这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我们知道,旅游业给景区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社会文化影响,其中正面影响得到了居民的普遍认可,感知相对一致:负面影响。总体而言,居民对旅游业的认识程度较低,大多数居民没有认识到和感知到旅游业对当地社会和文化的负面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没有受到任何抵制。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开放心态和素质,促进了当地社会的进步。由于居民与旅游业之间的相关性不同,居民对社会和文化影响的感知也有不同的态度。与旅游业相关的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积极社会和文化影响表现出积极的看法,而消极看法则更多。总体而言,与旅游无关的居民对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明显强于与旅游相关的居民,而积极影响弱于与旅游相关的居民。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