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相关问题的思考研究

2021-11-28王振娇

魅力中国 2021年41期
关键词:资产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王振娇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山东 烟台 265400)

在规范国家社会保险监管部门职能、组织开展社会公共服务的相关工作中,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资产在保障后方财产物资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对外直接投资等无形资产应属于中央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范畴。通过合理配置分配和综合优化事业单位资产,政府职能主管部门不仅可有效实现提高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率以及有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水平,同时也有可能有效帮助推动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因此,做好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资产的内部风险控制尤为重要。

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意识不到位

目前,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并不明朗。事业单位资产所有权尚未上升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经济责任,领导干部和领导干部考核与国民经济管理质量难以直接挂钩。单位工作人员工作交接没有落实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情况的工作交接内容,易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人员对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环节无法落实,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思想认识不够,造成国家财产浪费,疏于管理。

(二)经济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直接衔接问题

经济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现象在中小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预算编制不够精细,资产从进入到退出管理粗放。与过去相比,目前的预算编制已经细化了很多,但还没有细化到详细的支出。预算编制通常由财务部门或人事部门推动,年中预算编制时,经济管理部门或人员的参与度不高,致使预算编制过粗,很难细化到具体资产的层面。经济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经济管理粗放,资产购置需求没有细化到预算指标,造成预算下达后,各项经费之间相互挤占、经费使用效率不高的后果。实务中,没有预算安排的资产购置需求往往通过追加预算甚至挤占其他经费的办法解决,这种现象一方面使基层事业单位管理陷入被动,管理混乱、财务失真;另一方面降低了预决算的严肃性,影响了预决算的准确性,给财政数据收集和决策带来负面影响。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经济管理部门或人员对财务管理不了解的情况,致使存在资产购置入账不及时、资产处置财务处理不及时等情况,实务工作中账实脱节、账实不符多是由此引起的。账实不符不仅使事业资产失实、给单位带来风险,还会造成财政部门、统计部门数据失真,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和社会公共职能的履行。在政府会计制度下,由于账务处理不及时影响范围比之前更大:一方面资产入账和实际使用时间不一致会造成折旧和摊销有误,使政府财务报告失真,影响财政数据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资产报告失真,资产数量和余值有误,影响财政决策。

(三)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约束力

虽然内部管理控制的正确实施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共同约束和相互监督,但内部风险控制对制度化的约束力需要在各级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运行过程中不断加强。例如,有些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控制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不是很完善,制度标准制定不够规范细化具体,可执行性不够高;有些事业单位内部制度制定执行落实力度不够,约束力较弱,制度管理执行较为随意,缺少制度监督和管理后续制度跟踪;有些事业单位对于制度运行管理过程及其中的制度风险,缺少进行相应的制度风险评估和对于风险分散的规避制度管理安排,导致这些单位基本没有具备风险分散规避管理能力。

(四)经济管理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过程中,人员素质建设也非常重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人员应是多面手、复合型人才,既要懂财务会计知识,又要会处理计算机信息软件系统业务知识,还应具备相关管理能力和优秀的管理经验。目前,有些行政事业单位重业务工作推展,很少注重人员综合素质管理能力的提升,甚至还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工作是其他业务工作人员兼职管理或是临聘职工管理,易造成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人员不稳定,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不高。

二、优化事业经济管理的有效路径

(一)正确认识经济管理

做好经济管理工作,需要建立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则,指导各职能部门人员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做好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针对经济管理的覆盖范围、资产采购、领用、维修、处置等一系列活动的操作规范给予明确规定和流程标准,在制度进行全员宣贯后加以落实推广,强化全员经济管理意识和经济管理制度的执行,扎实树立起科学经济管理观念。对于事业单位资产规模大、资产使用频繁或具有经济管理迫切需求的行政事业单位主体,应在业绩考核体系中强化经济管理内容和所占比重,加强单位全员对经济管理的重视和认识,以量化的经济管理指标为主加强对资产购置、使用效率、成本效益等内容评价,提高组织对经济管理的重视和应用规划合理性。

(二)建立和完善经济管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管理体系

经济管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在实际工作中,要问预算求绩效,真正做到无预算不支出。金钱必须有效,无效必须负责。建立资产配置预算管理制度使经济管理和预算管理相互促进和融合,强化资产预算的合理性、促进资产配置的公平性、提高资产的实用性和使用性。一方面将预算工作做实做细,真正发挥预算作用,确保资金支出合理有据,在预算安排环节进行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分析,严格控制资产购置预算,从源头上控制资产配置;另一方面强化预算刚性,既要杜绝预算外资产购置,又要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强化预算追加的评审和控制工作,使事业资产配置既要合理,避免资产重置,又要满足事业职能。经济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政府会计制度》下,更强化了经济管理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资产的形成、使用、维护、处置等各个环节,都是经济管理与财务管理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促进经济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融合,需要经济管理部门或人员了解和熟悉财务管理,经济管理部门或人员与财务人员加强交流,在经济管理全过程中融入财务思维。同时要求财务人员提高责任意识,主动加入经济管理各个关键环节的决策中,密切关注经济管理的工作进程。

(三)加强经济管理内控约束机制建立

为了实施经济管理工作,管理层和执行者需要在统一管理共识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操作规则,并不断优化经济管理程序的实施,加强经济管理结果与组织及个人的绩效考核关联性,提升经济管理的执行力度与约束机制以此激发全员对经济管理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通过内控机制强化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信息共享,盘活内部闲置资产资源、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探索跨组织、跨部门的资产共享使用,降低资产配置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整体事业单位资产使用效率和使用效能。为此,有必要在数字化经济管理体系上进一步加强内控约束以推动资产共享平台的实现。

(四)运用信息系统

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信息化发展重大战略,行政事业单位正在探索建立内部信息控制管理体系的进程,应当继续加快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基础建设,将实体经济经营活动内部控制目标、业务流程、不相容事业岗位相互管理分离和内部管理授权业务审批等相关条款系统实施到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中,使内部业务流程和外部内控管理制度各项规定能够实现自动信息流转和主动信息提示,为事业单位内部和各部门与相关岗位内部搭建一个沟通交流和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内部业务控制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有效制止各企业科研所违背内部业务控制管理制度的违法行为,有利于有效提高管理信息的数据准确性和信息时效性,降低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出错的发生概率,有利于加快实现事业单位内部治理工作能力健全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五)实施固定经济管理问责制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和监督,应当始终坚持谁使用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基本原则,实行固定资产分级管理,落实管人管用、物尽其用的责任。为此,要在各级行政机关事业管理单位切实建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问责制,做到在事业单位资产合理配置、经济管理使用、资产风险处置等各个环节都有人负责管理、有人直接负责,能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处理发现问题。一方面,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财务部门或固定资产监督管理服务部门严格规范履行固定资产持有价值监督管理和日常财务管理两项职责。既要切实做到固定经济管理明细账定期与固定实物资产登记卡片定期进行统一核对,期末还要会同固定资产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固定资产专项清查进行盘点,切实做好从资产编制固定实物经济管理预算、计划资金采购、验收资金入库、登记资金入账、领用资金发出到资产维修保养、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固定实物经济管理和日常财务收入核算工作。

(六)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监管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与其特点相适应的经济管理和监督制度。在内部监管方面,由于很多中小机构甚至主管部门都没有设置内部审计职能,需要借助其他职能部门来实现对资产的内部监管。一方面可以依托纪检部门或纪检人员承担起部分事业单位内审职能,对经济管理情况进行监管,以加强内部监管为根基,强化监管工作,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实现资产的优化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内部资产考核评价机制,将考核评价结果运用到单位对内部部门和职工的考核中,用考核结果倒逼职工对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促进经济管理工作的进步。在外部监管中,行政主管部门一方面可以定期组织下属事业单位对经济管理工作进行交流和相互检查,促进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单位层面的考核评价机制,将经济管理工作纳入对事业单位的考核中,加强对事业资产的监管,以此促进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对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内外部监管协同发力,促进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优化。

(七)加强经济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保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动力。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对专业管理人员采用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奖惩分明的薪酬制度,设置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专门岗位。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中,经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内容。虽然各机构领导对经济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明确了各种职能的影响,但在具体实施中也会忽略一些常见且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事业单位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从不同角度加强对经济管理的研究和监测,确保各项任务具体落实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从而为事业单位拓展更为理想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资产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