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学与哲学的动态演变关系

2021-11-28汤泽

魅力中国 2021年41期
关键词:理性美学哲学

汤泽

(安徽 合肥 230071)

一、美学问题及其哲学背景的初始探讨

近代属于一种理性的时代。而近代美学是在古希腊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逐渐成为西方现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那时近代学界有位英国名人鲍姆嘉尔斯通则曾经认为现代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大致可以划分为人的知、情、意三个基本方面。而在当时的美学基础上已有的许多哲学伦理学科中,与人的认知相直接对应的虽然是认知逻辑学,与人的意志相直接对应的虽然是情感伦理学,却几乎没有一个伦理学科与人的情感相直接对应,于是他们又创立了情感美学,美学也因此得以发展。

而处于一个理性的时代,身陷渺小阶段发展的美学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在近代,对中国人类知识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性和影响的仍然是一种经验主义和一种理性主义。在当时对于有一定地位的感性学,其兴起的美学则成为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可即使如此,它依然与哲学有着难以磨灭的联系[1]。

在近代,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美学科目,也涌现出了各类别的美学代表,而他们所推进的美学多少都带有自己的鲜明思想特点,然而与众不同的美学表现却又或多或少的都与近代思想的理性规定相关。

二、美学与哲学的关系的探讨

哲学的研究对象必然是无形的,而现代美学的研究对象必然是有形的任何事物。美只有在有形之物上直接进行具体描绘和形象描述才能够可以直接引起这种美感,即使那些通过借助于人的想象而没有外在的物或实物直接存在所可能产生的那种美感,也必须通过借助于形象的美来表达,在这种想象力的构建中造出美的具体形象而后就引起了独特的情感共鸣。其独特的表达形式也可以间接地传递一种思想,一种观念,或者表达自己的理念、观点,以其隐秘或独特的表达方式问世,甚至具有极高的价值。

也就是由于这个观点的原因,美学被人们称为一种感性学。美学虽然也是一种哲学理论,但它仍然是一种趋向于哲学感性的一种理论;倘若不是这样,美学就是逆转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如若不是趋向于哲学超越了感性,那么它就与现代哲学一门同派了。

如果真如我们所说,美学是与哲学的方向相反的,那么它又怎么会出现是否属于哲学的这一问题的探讨呢?

一方面,美学确实具有脱离哲学而走向艺术的倾向,可是它又不能完全脱离哲学。如果完全彻底脱离了现代哲学,并且完全有效地趋向于现代艺术的哲学发展,那么它就完全成为了在艺术和哲学这个知识层面上的一个东西了,从而也就完全消化了自身的艺术发展中心地位,这也就正像我们现在上文所说的如果它过于过度靠近现代哲学也许就会可能成为现代哲学一流一样。然而,或许也正是由于现代美学的这种特殊艺术性质和重要地位,才能促使它因此获得了相当大的生存进步发展空间,进而不断演变使它成为当今最为富有生命活力且艺术个性鲜明的一门学科之一;另一方面,我们也当然可以把现代美学本身看作也就是现代哲学已经建立了形而下的最后一条发展通道,哲学虽然可说是一种形而上学,但必须奠定于形而下,形而下为其做好了坚实的基础保障,为其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以至于哲学所追求的那些表明为纯粹的道理。

哲学理论是超感性的,却又是来自于感性世界而后才能超出于它,最终还是来源于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的碰撞,哲学才有其如流水一般生生不息的源动力。

哲学在其学科领域中虽然是最基本的一门学科,但现代哲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哲学的稳定性和发展不仅确保了它的哲学稳定性和哲学权威性,同时也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变化发展并到处衍生出新的哲学类别,而这种不断发展也多数都是借助建筑设计师的美学理念来加以体现。哲学设计美学的逐步升华对哲学设计艺术美学也是具有很大渗透性的美学影响,并且随着其美学影响的逐渐得到深化,哲学设计美学也一定大的程度上已经实现了它的升华。从这个新的意义上来说,哲学艺术美学设计正是只有借助哲学设计艺术美学的独特魅力点缀才能让我们真正感受和看到现代哲学设计美学的独特魅力。

三、从各个角度分析美学与哲学

(一)从“学”这个角度看

都是理性的作品、逻辑的系统。美学作为“学”,与哲学的性质是一样的,必须是理性的告白,即是合乎理性的证明。宗教徒对于他们的信仰的论证,也都是理性地言说。如此说来,就不存在非理性的哲学或美学,也没有非理性的哲学家或美学家。一个没有理性的人怎么可能成为哲学家、美学家呢?没有理性地言说,只能是胡言乱语[2]。

(二)从哲学的研究内容看

美学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基本特质,因为美学并不能被归属于真和善。从这个学的角度上来说,美学虽然是不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美这个关键字也虽然具有一定的哲学独立性,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们就可以完全直接脱离现代哲学而单独存在;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美学与现代哲学不是同一个学科层级上的两个学科,它们之间根本并非一个并列学科关系,它们各自可以囊括的知识范围并不完全对等,哲学虽然可以完全涵盖所有美学,但只有美学不能完全涵盖所有哲学,但哲学需要美学的点缀。

(三)从主体的感知方式角度言

美是耳听而在的,而非推理、论证而在。因“感”而生;对于没有感性对象存在的东西,我们也可以产生崇高感,比如高尚的精神,但那也是一种因“感”而生的情感,而非抽象的判断,是因为这种精神“感人”才产生的。

自然哲学是非常有直观性的,它不仅是这些理性直观活动的必然产物,而且也只有通过这些理性直观活动才可以能够正确把握。在直观中它所产生的直观美感,却不是一种理性意识能够完全控制的:我们需要去观察直观一个生产对象时,能否对它产生直观美感、产生怎样的直观美感,我们既不能完全预知,也不能完全控制,换句话说,美不能这样有序无计划地进行生产。这一点就是通常我们所谓的理性审美的非理性文化特征。

(四)从学科发展的历史来看

美学是传统哲学的一部分,到了近代才从传统哲学中重新独立发展出来,这仍然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同时这也充分表明了它们之间的文化渊源差异关系。这一种渊源性的关系充分证明了艺术哲学对于艺术美学的一种本源性或者说它们两者间的内在性和统一性。

心理学、政治学等,它们也都不过也只是一门哲学,但到了近代才逐渐独立出来发展产生出来。但是,美学这个学科整体相对于中国现代学和哲学的整体学术结构独立性却很薄弱,远远还显得没有上述三个主要美术学科的整体学术结构独立性强,它们几乎已经完全彻底跳出了古代学和哲学这个学术王国,而不是现代学和美学不然。它似乎更多地像是已经成为建立在整个现代哲学家的附属国家王国内部一个边界上的一个现代哲学家的附属国,其中的一位国王由整个新的哲学兼而委以任之或者由整个新的哲学附属王国合起来直接予以任命。美学艺术理论体系中的根本传统艺术哲学思想,基本上都应该是直接来自中国传统艺术哲学。这种特殊美学状况或许可以直接说明,至少在现在,美学还没有完全形成脱离中国传统主义哲学而完全独立的那种哲学可能。

(五)从现代西方美学来看

如果说,现当代中国美学根本观念倾向的就是哲学反映于传统的话,那么,在当代美学紧密联系依附于传统哲学,哲学基本观念则是决定性因素地始终支配着当代美学基本观念。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比较疏离的特点是中国传统的整体思辨艺术哲学而非普通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哲学。更重要的问题是在近现代西方中国美学家在疏远中国传统美学思辨主义哲学之后,美学研究状况未能得见明显变好,反而在研究美学基本知识理论存在问题、研究美学对象、各美学理论研究派别之间的知识交流与学术对话等各个方面更加明显困难混乱,从而从其正反面上也表明了传统美学与现代哲学的紧密结合关系。

四、美学与哲学的交融和互渗

哲学对美学的规定和美学的哲学化,揭示了美学与哲学的深刻关联。美学理论中的所有术语,都应该是对现代艺术和社会审美生活经验的基本概念准确把握的过程产物。如质料形式就是这样的一对范畴。“不仅质料与图是形式的基本区分,而且以各种不同的质料变化和问式,绝对可以是所有现代艺术美学理论和现代美学的基本概念性和图式。”“此外还有现象与本质、主观与客观、相对与绝对、和谐与冲突等范畴及其问题。”在整个近代美学中,都是如此。可以说,它们既是美学范畴,也是哲学范畴。同时,美学家与哲学家也往往是一身二任的。几乎一切有重要影响的美学家都是哲学家。当然,这并不否定不少的艺术家对美学的独特贡献。近代美学已经显明了它与哲学的不可分离。

尽管传统美学与现代哲学之间关系密切,但它们的根本区别亦显而易见。哲学比其他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范围更为广泛。哲学也只是关于各种存在的一般艺术学问,而现代美学只是关于研究各种存在现象中的一种,即美的一种存在。另外,哲学理论研究的具体问题也比现代美学更为抽象。如果说现代美学所要探求美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存在的话,那么,哲学所要探求的则为哲是一种存在本身。

五、从当今的时代背景下谈美学与哲学

(一)结合历史看二者联系

朱光潜,胡平先生曾多次提到:“美学在西方一开始就是哲学的一个部门。”现代美学的基本理性问题论所决定的。美国一位思想家维塞尔也对教授言:“理论形成的原动力是一种提问。”而教授提问的这种方式也就决定了这个哲学理论的基本性质。“何为美?”可以明确说是对美学孜孜以求的仍未完全超出柏拉图的美学发问,所需要改变的只是美学提问的一种形式和美学思维上的方法。柏拉图的哲学发问本身就显然带有传统哲学上的思辨传统性质,这显然遵循了古希腊形而上的传统哲学思辨传统。

(二)谈论其发展至今的框架

作为近代一门学科,美学这一学科的正式产生也就深受那个历史时期的中国哲学的巨大影响,其中的学科结构框架、理论实践范式以及人的思维表达方式等都为其打上了那个历史时代的中国哲学的深刻印记。近代初的西方哲学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技术认识论思维转向,而近代哲学认识论又是完全建立在近代技术理性论的基础之上,它严格要求遵循自我主客观的对峙、寻求在我之外的纯“客观性”等等的思维逻辑原则。美的艺术审美是主观活动见之于客观的一种社会实践艺术活动及其主观活动化的结果。尤其是在美学基本上的问题由古希腊甚至主客不分的“美是什么”逐渐演变成了“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三)各自的演变

哲学技术世界理论作为一种趋于理论科学化而又趋于系统化的现代科学技术世界观,以其严肃而审慎的现代科学世界角度观照着美和美与现代艺术,这种以最近现代中国哲学家的学术观点作为角度取向去进行分析的和说明中国现代传统美学和美与现代艺术的中国现代科学世界理论,也就是最初的中国现代传统美学。于是,有什么样的当代艺术文化哲学就必然在社会共同产生而也有什么样的当代艺术文化美学,两者相互影响共生相成为伴,彼此共同发展消长。

六、结束语

中国现代美学之“意境”在美学理论上的知识生成与实践发展上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例如《诗经》的出现,就是中国早期美学的一个主要代表。实际上,每一门学科都是一个独特的一种科学思维视角、一种独特的一个科学认识思维对象表达方式,因此当它既要用你去深入理解研究别的一个一门学科也是需要用它去深入研究的一个科学思维对象时,依然必须保持能够始终永远保持自己的一种科学思维独立性。承认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这种相对独立性的历史区分同时,我们还必须同时应该充分认识和清醒看到,这种传统美学上的独立性历史区分本身是不可能具有一定时间限度的,这种传统美学历史区分只是局限于使它具有相对的美学历史现实意义。

在如今各种学科争相涌现的时代,每一种学科都有它存在的意义,而我们则应尊重即使紧密联系却依然保持着独立性并且发挥着作用的学科,美学和哲学也理应如此。

猜你喜欢

理性美学哲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菱的哲学
纯白美学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妆”饰美学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理性看待GDP增速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