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游学的认知与实施策略:基于“积极应对老龄化人口”视域
2021-11-28唐玉
唐玉
(沈阳开放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3)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人均预期寿命翻了一番,达到了发达国家往往历经百年才能达到的老龄化水平。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这是我国在本世纪中叶,既远景展望至2050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性、综合性、指导性文件。《规划》中的近期为2022年,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我国将从老龄化社会步入老龄社会,老龄人口在“十四五”期间的新增将为“十三五”的1.5 倍。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走向,是文明进步的体现,同时也是我国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基本国情。
近年来,学者开始关注养老服务、老年教育、老年产业等领域的体系建设研究,其中的老年教育被提上了重要议题。老年教育不仅仅是对老年个体的影响,甚至对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年游学作为一种老年教育的创新发展趋势,已然成为学习和旅游相互结合有机体,成为推动老年人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
二、概念的界定
(一)积极应对老龄化人口
1997年6月,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在美国丹佛召开。“积极老龄化”理论被首次提出。两年后,欧盟专门围绕“积极老龄化”理论召开了一次国际性研讨会,从理论上讨论了积极老龄化实现的可行性。2002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会议上来自21 个国家的29 名代表广泛发表意见和建议,讨论形成的《积极老龄化——从论证到行动》一书,给出了“积极老龄化”的第一个官方定义:“人到老年时,为了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能够发挥最大效用的过程”。1 同年4月,联合国的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在大会上正式提交“积极老龄化”建议书,被大会接受并写进大会的《政治宣言》和《老年问题国际行动计划》。从此,积极老龄化进入了各国视野,被纳入应对老龄化的各项方案中。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首次出现在我国,是在2006年3月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模纲要》2 中,《纲要》专门用了一段篇幅阐述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内涵,即为“弘扬敬老风尚,营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社会氛围。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增强全社会的养老服务功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保障老年人权益。实施爱心护理工程,加强养老服务、医疗救助、家庭病床等面向老年人的服务设施建设。”可以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积极老龄化”的扩展和完善,更加重视的是对群体老龄化的应对方案,其中融入了和谐与发展的理念,这是中国方案对全球范围内应对老龄化的一项重要贡献。
(二)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理论在20 世纪70年代初被学术界正式提出的。这一理论通常认为,社会支持在缓解个体压力,消减个体压力,促进身心健康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具体来说,就是个体通过另一个体、其他群体获得支持的可能性,这一获得就是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帮助和支持。社会支持具有增效的作用,当个体抑或群体受到阻力事件时,只要对其实施社会支持,结果都是有所收益的。本文中提到社会支持理论,主要分析探讨作为老年教育的一种特殊方式,老年游学如何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如何在策略实施中为老年人提供的有益支持问题,其中涉及到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的支持。
(三)老年游学
我国历史上的“游学”出现在2000 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史记·春申君列传》中记载:“游学博闻,盖谓其因游学所以能博闻也。”古代游学代表人物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周游各诸侯国长达14年。当代,国外最早出现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老年游学是1975年由社会活动家马蒂·诺尔顿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首次举办老人游学营。基于全民学习理论的延伸,2013年的国际老年大学协会第92 届理事会上,协会主席弗朗索瓦·维拉斯率先提出“老年游学”这一倡议。就此,我国老年游学的理念和实践被广泛应用,进而形成了以老年大学为单位,以老年人为对象,通过“旅游+教学”结合方式,满足老年人体验式学习需求。
三、老年游学项目对终身学习理念的价值
在我国对终身学习理念的大力倡导下,全社会对涉及老年游学的诸多方面的重视程度在逐年提高。终身教育理念中着重强调,为了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要不断学习以增进科学知识与各项技能,老年人最为终身教育理念的主力军,也需要自觉接受学习与培训。推进老年游学项目对于发展老年教育、乃至构建终身学习体系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我国的终身教育氛围已逐渐形成,老年人在学习教育方面也有了很大的热情,这需要进一步去挖掘老年教育的延伸价值,发现更多能够与老年教育相互结合的项目,让老年人能够通过不同的学习形式培养学习兴趣、获得学习机会。
(一)积极应对老龄化人口,促进社会对老年群体的支持
对于老龄化社会,如何合理的灌输终身学习利益,开发老年人自身资源,是整个社会及老年群体自身的更高追求,对于化解老龄化人口带来的诸多问题,充分缓解社会压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老年游学契合老龄化社会的这一特殊新需求,是积极应对老龄化人口,继而促进全社会对老年教育支持的有效方式。当今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老年游学,以老年人能够信任和接受的方式出现,通过走出去、学起来的游与学互动,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多维度的认知支持,老年人可依照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去选择、参与游学,用实践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此来适应生活,其学习的自主性不断增强。同时,参与到老年游学的老年群体,在游与学的过程中传递着被关心、受到认同和自身价值体现等诸多情感信息,获得了更多认同感、愉悦感、充实感和成就感,达到了社会支持方面的情感支持。老年人在退休后,工作圈相对变小,亟待拓展社会参与空间,而老年游学正可以为其提供这样一种社会支持。
(二)培养老年人学习兴趣,满足老年群体的各方需求
传统的老年人选择低价低质的旅游,这种旅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老年人对生活学习品质的追求。游学是一种全新的人生体验,而老年游学,更是开启崭新生活的一把钥匙。当今社会,养老已经从居家养老逐渐走向旅居式养老,从进入老年大学学习的热情来看,老年群体的生活日益丰富、专业化、优质化的老年游学项目已经初漏端倪。老年游学项目可以增强老年人对学习的广泛兴趣,成为文化交流的学习者、传播者、研究者,同时满足老年群体的社交需求、文娱需求、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的需求,为其提供一个特殊平台,使他们有更多的获得感与成就感。
(三)延伸老年教育的方式,整合相关社会教育资源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老年群体的关注已经上升能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已逐渐形成为多部门、多平台、多元化的教育格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通过线上学习、线下学习的形式投身到再教育的行列中。但不乏也出现一些问题,如城乡老年教育的覆盖面有待提高、老年教育的评价体系有待制度化、老年教育的学习内容有待合理创新等等。老年游学项目正是一种广受社会关注的老年教育方式的延伸,符合国家发展老年教育的要求。老年游学项目延伸了老年教育场所,将课堂教学形式变换成了自然风景区、名胜古迹、标志性建筑等;老年游学项目延伸了教师综合教学能力,带队教师通过行前导学、全程监护、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具体工作,进而带队突破固定教与学模式;延伸了老年教育经费来源,为政府、社会、学校、企业合理分担了老年教育投入,同时也打造出更多老年教育衍生产品。
四、基于“积极应对老龄化人口”下的老年游学实施策略
(一)做好宣传组织工作,提高社会影响力
政府部门应广泛注意老年游学项目内在的价值体现,明确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利用媒体软文加大对老年游学项目的宣传,鼓励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办老年游学项目专栏,方便老年人随时随地了解游学最新咨询;人大或政协代表可以通过“人大”“政协”提案呼吁关注老年游学等,积极争取社会各项的关注,鼓励全社会为发展老年游学项目出谋划策、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营造全新的“积极应对老龄化人口”国家层面的理念,形成关心老年人发展、支持老年人各项活动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老年游学组织单位应与合作旅游部门制定宣传组织计划,通过宣传栏、展板、微信群和专题宣讲等形式,对老年群体进行宣传和培训。以便让老年人充分理解游学与普通旅游的区别,使有游学需求的老年人明确游学的最终目的;介绍游学的具体内容,包括目的地、教师资历、学习内容、住宿条件、注意事项等方面。
(二)开发老年游学课程研发团队,确保项目系统化发展
老年游学作为课堂面授形式的一种延伸,要专题鲜明、教学内容完整,在游学过程中,使每位老年人都能获得别样的学习体验之旅。因此,要求有更完善的老年游学课程研发团队作为基础,建立可持续可发展的游学课程体系以及教师培养。根据老年人的文娱爱好、经济情况、文化程度等因素,分门别类、统筹安排,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学习需要。以设定游学主题的形式系统化开展老年游学项目,注重老年游学活动的经验总结与提升,开发数字化资源课程,丰富老年游学在教学中的课程资源。同时,广泛召集绘画书法、声乐舞蹈、运动健身等专业的专家学者参加到研发团队之中,进一步提升老年游学的教学质量和专业化程度,确保老年游学项目的系统化发展。
(三)健全老年游学评价体系,促进项目规范化
随着各地老年游学项目的广泛开展,旅行社、老年大学、度假基地等都已经参与,纵观看来,还未形成统一的专业化游学模式,还处于混乱无序的发展状态。就此健全老年游学评价体系,使之与老年游学项目同步健康发展必不可少。游学前,可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对有意愿参加游学的老年人进行数据摸底分析,邀请行业专家对老年游学项目方案进行现场点评,提出指导意见;游学中,随时关注老年人的学游体验,现场修正不足之处,坚持对过程中的科学研判;游学后,对此次活动进行全方位评价,通过全程收集到的意见,检验实践游学中需要改进的部分。通过游学前、游学中、游学后的综合考量,进一步健全老年游学评价体系,不断为提升项目活动质量提供有效参考,促进老年游学项目的规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