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界代表委员热议
——用文艺讲好脱贫攻坚故事
2021-11-28邓立峰
文本刊记者 邓立峰 怡 梦 张 璐 吴 华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千年梦想,今朝圆梦!”全国政协委员、画家董希源动情地说,作为文艺工作者,要迎着脱贫攻坚胜利的号角,以实际行动践行无愧时代的脱贫攻坚精神;以更加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攻坚克难、奋勇前进,努力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贡献积极力量。
"Under the strong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centered by President Xi Jinping, we have achieved a great victory in poverty alleviation, a thousand-year dream has come true today!" Painter Dong Xiyuan, a member of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said emotionally that, as a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er, we must face the clarion of victory i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practice the spirit in the worthy era; Go forward bravely and strive to contribute positively to creating a better life.
连日来,文艺界代表委员在全国两会上回顾脱贫攻坚的伟大历程,热议文艺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
走出一条手艺脱贫的道路
“有党的政策、政府的支持,我们才能走出一条手艺脱贫的道路。”回顾起亲身走过的脱贫历程,全国人大代表、彝绣非遗传承人乔进双梅说道。前不久,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现场见证了这一伟大时刻的乔进双梅激动地在微信朋友圈写道:“荣幸至极,在组织的强有力领导下,能够有幸参与并分享这一属于人民群众胜利的荣耀。”乔进双梅在曾经的贫困县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成立了第一个刺绣专业合作社——花间刺绣合作社。几年来,凭借对彝绣的创新加工和产业经营,合作社已经实现了200多万元的年营业额。同时,乔进双梅召集贫困家庭的绣娘加入其中,开展义务培训,一起生产彝绣服饰和手绣工艺品。2020年年初,马边县达到退出贫困县标准,退出了贫困县序列。而也正是凭着手艺脱贫的实践,乔进双梅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像乔进双梅这样深扎贫困地区,靠着自己的手艺走上致富道路,同时帮助乡亲们一起脱贫的人有很多。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国凤乱针刺绣研究所艺术总监莫元花所说,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乡土人才,“他们是‘田秀才’‘土专家’,常年活跃在乡村生产第一线,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莫元花认为,这些乡土人才的实践经验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可操作、易推广、见效快的特点,很容易被老百姓接受,推广开来就可能会出现“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乡农村”的效应。正是在这些乡土人才的带动下,文艺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文艺就是要给人带来精神劲头
“去年,山西寿阳一个贫困村的村干部跟我说,村里的乡亲太热爱晋剧了,太热爱你们了,能不能来村里给他们演一场。我当即答应了,到村子里给乡亲们演了3场。”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晋剧院艺术总监栗桂莲详细地谈起了自己到贫困地区演出的见闻:到村子演出期间,她看到当地村民虽然生活艰苦,但精神面貌积极向上,有的戏迷跟她说,“日子比原来好多了,有这么好的政策,这么好的干部,我们不怕苦”。更让她感动的是,乡亲们特别爱看戏,把演出的戏单都当成宝贝,“演出结束后他们挤到舞台前,簇拥着不让我们走,那种渴望、那种高兴真的无法形容”。
栗桂莲去过很多贫困、偏远地区演出,为当地百姓送上戏曲文化大餐。在这一过程中,她了解到,很多村里以前物质生活贫困、环境脏乱差、邻里矛盾多,扶贫工作开展起来以后,渐渐地邻里和睦了,各家各户打扫得干干净净,大家在村干部的带领下齐心协力解决了很多问题。在这些贫困乡村演出,村民们总是把最好的饭——炒鸡蛋、茴子白、挂面——做给他们。邀请她去寿阳贫困村演出的村干部向她描述了村里规划的美好远景,希望他们未来继续去村里演出。“从古至今,传统戏曲艺术讲的就是一个‘精气神’,文艺就是要给人带来精神劲头。”栗桂莲说,晋剧在山西基层有特别广阔的市场,要传承好这门艺术,“大幕一拉开,就甩起膀子,为需要这股劲头的人们把晋剧唱起来” 。
全国政协委员、一级导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统筹规划部主任吕逸涛认为,文艺创作须扎根生活、扎根人民。文化进步须贴近人民。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值得我们去书写,有许多平凡而伟大的新时代楷模值得我们去讴歌。我们要用优秀的文艺作品记录和讴歌新时代,凝聚民族精神力量。
文艺作品要反映脱贫攻坚这个时代主题
“这些年,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深入生活,走向脱贫攻坚的各个战场,描绘了脱贫攻坚的伟大画卷,许多作品在全社会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和情感共鸣。”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文艺工作者要坚持深入生活,以更多的视角和更丰富的艺术形式反映脱贫攻坚这个时代主题,使脱贫攻坚伟大精神得以更广泛的传播,更加深入人心,也使创作的作品能够成为新时代中国文艺的传世之作。
用文艺讲好脱贫攻坚的故事,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这些年来,一方面我在全国政协、民主党派的组织下赶赴贫困地区调查研究,为当地群众脱贫出谋划策,另一方面我也以文艺工作者的身份为扶贫工作鼓与呼,参与过一些为贫困地区组织的创作演出,感受非常深。”全国政协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建国多次深入贵州、江西等地的贫困地区,见证了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当地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作为见证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文艺工作者,我希望能把这个伟大的成果以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来,增强人们的信心,让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脱贫的人群不再返贫,积极地生活、工作,奋发向上踏上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张建国说。
莫元花也谈到了对乡村未来发展的思考。她建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着眼于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乡土人才资源开发培养,通过培训,使农村实用科技人才不断涌现和成长。“近些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城市快速建设发展,大量青壮年农民涌向城市务工,农村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人才总量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农业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制约因素。”莫元花表示,应该在政策、资金和项目上积极扶持乡土人才,有效地激发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为乡土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