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体育服务社会支持体系及优化策略研究

2021-11-28朱二刚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老年人社区体育

马 倩,朱二刚 ,孙 俊

(皖南医学院 公共基础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17603万,占总人口的12.6%[1]。人口老龄化加速,未富先老的局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基本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将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国家层面上推出“健康中国”战略主题,倡导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大力发展老年人体育,期望老年人通过体育锻炼延缓衰老,抵御疾病,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但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老年人体育服务需求日益增高且越来越复杂化和多元化,我国老年人体育服务社会支持体系如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体育服务需求,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该文通过分析我国老年人体育服务社会支持体系的现状,并提出优化策略,期望为我国老年人体育服务社会支持体系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以满足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理论需求,推进“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施。

1 老年人体育服务社会支持体系

研究老年人体育服务社会支持体系首先要了解社会支持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Cassel(1976)和Cobb(1976)在精神病学文献中首次提出社会支持的概念,随后Raschke(1977)将社会支持定义为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2]。我国学者李强认为:社会支持是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缓解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3]。学者们对社会支持的定义不大一致,但大多学者都同意社会支持分为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正式社会支持是指由政府或社会组织依据相关政策或法律所提供的物质与精神援助。非正式社会支持是指由家庭、邻里、同事、朋友等非正式组织或个人所提供的帮助。

该研究认为,老年人体育服务社会支持是指外界社会关系对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活动所提供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和服务。老年人体育服务社会支持体系是正式社会支持主体与非正式社会支持主体为老年人从事体育锻炼活动提供帮助和服务的组合,目的在于满足老年人的体育服务需求,促进老年人体育发展。该研究在综合考虑老年人体育服务社会支持主体、支持内容以及支持形式等不同层面下,从老年人体育服务管理体制、老年体育政策法规、社区老年体育服务、老年人社交网络支持,以及老年人体育与医学的结合以及老年体育与其他领域的结合等方面来探究我国老年人体育服务社会支持现状。

2 我国老年人体育服务社会支持体系现状

2.1 老年体育服务管理体制

1983年4月,“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在河南洛阳成立,这是老年人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志。1999年10月成立全国老龄人工作委员会,负责老年人体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职责,还有中国老年学会、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全民健身计划实施领导小组等老年体育相关机构。《老年人体育权益保障法》和《体育法》等政策法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国务院也出台诸多文件,涉及到老年体育工作的部门也增多,多部门联合制定老年体育政策成为常态化,老年体育服务工作更加注重多部门协同管理[4]。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老年体育活动的开展由国家统一组织管理,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开始鼓励其他支持主体以各种形式支持老年体育活动,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以各种形式对老年人体育工作给予经费支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国家保障制度的变化,国家和单位不再对老年体育活动全部承包,社会力量开始发挥作用,2016 年国务院下发《“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人健身活动场地、健身器材的建设[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的通知》也提出,支持和鼓励各类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或参与老年体育教育。由此说明,我国老年体育管理机构从单个部门管理向多部门协同管理过渡,对老年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也从政府大包大揽向多元支持主体过渡。

2.2 老年体育政策

1983 年老龄委印发的《关于老龄工作情况与今后活动计划要点》是我国第一个明确提出支持老年人体育活动开展的政策文本[6]。此后,老年体育政策逐渐增多,内容也越来越细化,例如《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对老年人体育组织网络、老年人体育建设设施、体育建设活动、经费投入、健身指导等方面都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国家现在虽非常重视老年体育工作的开展,但多数老年体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难度,多部门联合下发的政策文件出现交叉管理,职责划分模糊和存在管理死角等,部门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和合作,造成政策文件的执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7]。老年体育政策的表述多数较为宏观、笼统,表现为指导性、方向性的条款,较多使用“鼓励”“应加强”“要积极”“应支持”等号召式的词语,较少有量化强制性的规定。比如《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到“鼓励街道、乡镇聘用体育专业人才从事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工作”,却没有硬性规定必须配备体育专业人才,“要积极为老年人开展体育赛事活动提供服务保障”,却没有规定谁来开展,如何积极开展,也没有对老年人体育赛事的经费投入和活动场地等做具体规定,导致这些条款在实施过程中操作性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老年体育的发展。

2.3 社区老年体育服务

在发达国家,社区在老年人体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社区体育是促进老年人参与体育的重要手段。我国社区建设起步较晚,社区公共服务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社区里能用于老年体育活动开展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满足不了老年体育服务发展的需求,社区又很难为老年体育活动筹款或拉赞助,经费问题成为社区支持老年体育发展的一大障碍。我国社区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不足,《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要求新建社区人均室外体育设施建筑面积为0.30-0.65m2,人均室内体育设施建筑面积为 0.10-0.26m2,但能达到标准的社区只是一小部分,极少社区建有老年人专门的体育活动场所。有研究指出,我国城市社区老年活动室体育服务的需求度明显高于满意度,社区老年活动室体育服务供给与需求契合度不高[8]。大多社区没有配备体育社会指导员和社区健身指导站,缺乏对老年人体育健身的专业指导。社区的老年人体育服务能力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目前社区对老年人体育服务发挥作用不够。

2.4 老年人社交网络支持

老年人的社交网络支持主要来自家庭和邻里朋友,它对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与坚持长期体育锻炼有重要影响。家庭中年轻人的体育健身意识相对较强,掌握的体育活动项目多样化,可以鼓励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以及带领老人体验不同的体育休闲娱乐项目。但现在已不是传统的多代同堂的大家庭模式,仅有老人的家庭结构也在不断增加,有的子女距离老人较远,在体育健身陪伴和指导上力不从心,老人从家庭中获得体育健身的情感支持就相对较少。家庭结构的变化同时带来老年人口流动的加剧,《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在全国 2.47 亿流动人口中,流动老人有近 1800 万,其中专程为照顾晚辈而流动的老人比例高达 43%[9],这也造成老年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老年人口的流动使老人离开自己熟悉的居住环境和朋友同事,来到陌生的新环境,很难迅速融入当地社会并找到体育锻炼的同伴。商业化的居住模式使得邻里之间关系淡漠,很多居住在同一小区同一栋楼的人表示根本不熟悉或不认识自己的邻居,所以邻居好友在老年人体育服务支持中贡献微弱。

2.5 老年人体育服务与医疗卫生服务的结合

体育与医疗相结合是促进全民健康的有效手段,是运用医学严谨的思路和方法使体育运动更加科学化,应积极向大众普及体医结合、运动是良医等健康理念[10]。我国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表明“体医结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5]。随后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系列文件,也都重视体育与医疗、康复、疾病预防等方面的交叉与结合。老年人体育服务与医疗卫生服务有效的结合能使一部分资源前置,预防老年人慢性疾病,降低医疗成本,缓解老年人就医压力。为响应国家号召,有的省市开展了“体医”结合试点建设,比如安徽省合肥市建立“体医结合”的慢性病干预试点,针对老年人的自身体质状况,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个性化的医疗运动服务,对预防和缓解老年人慢性疾病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目前我国老年人对于“治未病”的运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理念接受度低,大多是传统的“治已病”思想,“重治疗,轻预防”。在老年人就医的过程中,临床医生也多注重临床药物治疗,很少医生会为老年人开具运动处方或指导老人如何运用运动预防和缓解疾病。近年来,国家推出医养结合,但并未强调医养结合中老年人体育服务的重要性,体育、医疗、养老一体化能更好地整合利用资源,更高效地完成老年人的疾病预防与治疗。我国老年体育服务与医疗卫生服务的结合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国家层面重视体育服务与医疗服务的结合,但实际落实中不尽理想,怎样的模式能使老年体育服务与医疗服务有效结合且具有现实可行性,这是未来需要努力研究的课题。

2.6 老年人体育服务与其他领域的结合

老年人体育服务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与其他领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比如与大众传媒、教育、科研等领域关系密切。大众传媒是体育信息扩散的主要渠道,在宣传、鼓励、提醒与支持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提高老年人对体育健身的认识,使老年人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我国大众媒体对老年体育活动的报道较少,对老年体育健身文化的宣传不够,对老年体育赛事的介绍也是简单带过,各类媒体并未利用自身的优势对老年体育进行积极的宣传教育,难以营造积极的老年体育文化氛围。我国体育学院设有运动与健康促进专业,但没有设老年体育专业。我国医学院院校对体育活动干预相关课程的设置也较少,像康复学专业、老年医学专业等与体育运动密切相关的专业也没有重视运动干预课程的开设,学生走向医生岗位时无法熟练运用运动干预手段预防和治疗疾病。老年人体育运动科学研究是老年人体育发展和推广的依据与基础,我国对老年疾病、老年康复护理、老龄化研究等领域专门性的科研资助较少,目前对老年体育的科学研究比较泛化,对运动促进健康和预防慢性疾病的实证性研究较少,老年人运动处方数据库有待完善和细化。

3 老年人体育服务社会支持体系的优化策略

3.1 加强多元主体协同管理,推动跨部门、跨领域协同合作

在老年人体育服务社会支持体系中,政府应发挥引导和协调作用,引导和协调多元主体、多部门共同参与到老年人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中来。我国的老年人体育服务除了政府组织外,也应动员体育社会组织、社区、学校、企业及社会指导员等主体发挥应用的作用,政府服务部门除了体育系统外,卫生部、财政部、住建部等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积极配合推进老年人体育服务建设。优化思路如下:(1)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和奖惩制度,权责明确,激发管理主体积极管理的动力,避免多元主体管理过程中出现管理死角;(2)引导老年人体育组织社区化和市场化,鼓励民间体育团体组织的成立,并提升它们组织活动的能力,政府可辅助补贴,既能缓解政府大包大揽的压力,又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3)提高不同部门参与老年体育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多部门沟通平台,重视相关领域与体育的结合,将跨领域、多部门的合力发挥到最大,促进老年人体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3.2 注重政策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执行力度,健全监督评价机制

老年人体育服务想要更稳定更系统地发展,就要纳入到国家体育发展规划中来,需要制定长期的系统的国家级的老年体育发展战略目标,以便更好地指导地方性老年体育发展。政策的设计应重执行,不可过于笼统,减少政策执行的弹性,健全政策设计的评估、实行的监督、外部激励及惩罚措施等机制,为老年人体育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建议如下:(1)将老年人体育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举措,制定国家级的老年体育发展规划,地方各级政府根据自身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符合地方发展的老年人体育发展规划;(2)地方各级政府贯彻落实老年人体育发展规划,设计老年人体育服务建设的思路图、任务书、时间表等,细化发展规划内容,有序地推进工作计划,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保证老年体育发展中关键要素的供给,形成衔接有保障的规划系统;(3)引入第三方机构或其他评价主体对政策的实施进行监督和评价,让老年人享受到政策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实时了解老年人对体育服务的需求度及满意度,把老年人对政策执行的满意度纳入到评估机制中,对职责部门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奖惩,以优化政策执行环境,提高政策执行力度和效率。

3.3 提升社区老年人体育服务能力,建立社区体育组织网络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社区是推动老年人体育服务发展的主要支持主体,将体育活动纳入到社区建设中,以社区为载体解决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问题。要想让社区在老年人体育服务支持中发挥充分的作用,必须提升社区老年人体育服务能力,建立社区体育组织网络,具体思路:(1)政府确定社区在老年体育服务中的管理权责,提供社区参与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的法律保障,使社区能在法制的框架内开展各项工作;(2)提升社区内部管理能力,培养社区管理人员组织活动的能力以及奉献精神;(3)完善老年人体育健身设施,改善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修建适合老年人锻炼的场地;(4)社区可以根据社区老年人实际情况,培育老年人体育社团,社团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政府可对体育社团予以各种方式的补贴和补助;(5)建立社区健身指导站、运动处方宣传栏等,定期组织医生和运动康复师联合会诊,推广科学健身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的理念,为老年人营造体育锻炼的氛围,完善社区体育服务网络。

3.4 重视资源前置,促进“体医养”结合,降低老年人医疗成本

健康中国2030提出要促进非医疗干预手段治疗慢性病,倡导体医结合的理念,将体育、医疗、养老相结合,整合社会相关领域的资源,缓解老年人就医压力,降低老年人医疗成本。一是要协调体育与卫生部门及健康管理部门的关系,加强体育健身与医疗卫生、康复护理的深度融合,通过体育专业人员与医生的共同诊治,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并实时追踪和适时调整。二是要转变老年人传统养老观念,宣传和普及科学运动知识,向老年人灌输“运动是良医”和“治未病”理念,以运动促进健康这一手段预防和缓解老年慢性疾病,鼓励老年人预防疾病而不仅是治疗疾病。三是要在医学院院校开设运动干预课程,比如临床、预防、康复等专业与体育领域密切相关,可加大体育运动干预课程的设置比重,提倡运动处方作为一种健康诊治手段,培养学生运用运动干预慢性疾病预防与治疗的能力。四是要在促进医养结合发展过程中重视体育服务能力的提升,整合医疗、养老、体育相关资源,促使“体医养”融合发展,顺应“大健康”理念的发展趋势。

3.5 关注老年人体育需求异质性,丰富老年人体育服务供给内容

传统对老年人年龄的界定是60岁及以上,现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规定,60~74岁为年轻的老年人,75~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说明社会开始重视老年人口多元化特点,将老年人根据年龄生理特征划细分为不同的群体。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对体育服务需求存在差异,体育服务供给内容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重视老年人体育需求异质性,丰富体育服务供给内容。一是要根据老年人年龄细化标准,针对不同年龄群体老年人对体育服务需求的异质性,提供不同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制定包含不同活动项目、方法、标准、注意事项等的活动指南,以适应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和体育需求。二是要重视老年人体育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老年人运动技能的掌握一般不高,可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上岗率,帮助老年人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加强体育知识和体育信息的宣传,让老年人了解健身知识、国家政策和自身权益等,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三是要提高老年人安全监测类服务,可在社区设老年人健康监测点,配备体质监测设备,建立老年人心率、血压、血糖等指标的健康档案。

猜你喜欢

老年人社区体育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我们的“体育梦”
影像社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