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究
2021-11-28唐庆谊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文/唐庆谊(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
实现计算机教育教学的信息化管理,对于智能校园和智能教室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智能教室与智能校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有效的处理与解决。针对教育体系信息化来说,它相当于对于新媒体技术的一种延伸。通过对计算机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的信息化处理,从多维度、多角度对于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了更详细、更具体的阐述,将各个专业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实现了不同专业与领域之间的协同发展。而高校实施的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其主要目标就是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以及学生对于信息化职业能力与技能的一种根本教育诉求。在高校教学中,教育者采用信息化教育方式进行专业课程教学,通过短视频或是图片等形式加深学生对于教学知识的理解,并通过互联网络和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了解到更多的相关知识,扩充了学生学习知识面、为学生提供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信息化时代为教育背景,对高校实现的计算机教学方略提供了重要的教学资源和支撑,为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探究路径,为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提供了更多的可行性实践方案和改革措施。
二、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发展的本质诉求概述
(一)对专业技能的学习起到了延伸作用
计算机技术在高校专业学科的教学当中起到一定的辅助性作用,并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各个产业领域当中,高校内的多种专业性教学科目都与计算机教学科目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人们常见的电子商务、视觉传达和电算会计专业等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可以看到计算机技术的身影。将计算机技术融入会计专业当中,从而构成了电算会计学科,这也是最初电算会计的初级形式;同样将计算机技术融入设计专业,从而构成了视觉传达学科的范例。通过专业学科知识与计算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形成新的教学知识点,并延伸到其他科目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其他专业领域中的计算机技术使用方法和应用手段,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因此,高校诸多专业学科教学内容的设计,在信息化发展中都可以发现其专业学时技能的延伸作用[1]。
(二)对于普通学科知识进行了有效的延展与扩充
在进行其他教学科目的授课中,通过教师对教学知识的讲解,学生就很容易学习到相关专业性理论知识内容,并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然而在对知识的理解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在对商品包装的设计上,学生要想有一个好的设计方案,可以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方面入手,通过包装的设计抓住观众的眼球,并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基于此,提高商品包装的设计方案。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设计者不能从商品的实际价值入手进行包装设计的考虑,只能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设计参考资料和灵感。比如,针对商品设计专业学科的学生来说,采用与之相关的计算机设计软件可以丰富学生的设计知识层面,通过实际的软件操作,提高学生的设计技能,并通过丰富的设计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设计灵感和设计依据和方向。与此同时,通过综合的发展视角对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有了更深入了解的同时,抓住消费者的实际心理需求,对商品包装设计内容进行深度把控。总之,计算机技术在高校专业科目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对专业学科知识起到有效的扩充和拓展作用,满足了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发展目的。
三、信息化时代高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常见问题分析
(一)教学模式的创新不足,缺乏实践性
计算机在高校的课程教学中是一项比较受学生欢迎的教学课程,但如果在其教学中计算机技术一直停滞不前,不懂得创新、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就会被时代和社会所遗弃,在高校其他专业教学科目的教育教学应用中就会失去它本身的价值和作用,从而导致教学质量达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2]。还有一些高校在进行计算机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偏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乏对实践教学的正确认知,最终导致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后,不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缺乏对其的灵活运用能力。另外,由于专业学科的学生人数比较多,教师不能对其进行一对一专业性的教学,导致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对计算机的实用性有较深的误解
在以往的高校教育教学中,人们对于计算机教学存在着很大的误解,总是认为只有合适的教育方式才更具实用性。学校内部的智能办公功能和五笔打字系统以及平面设计软件等诸多计算机应用性能,在其实用性的维度上应用价值都被充分地体现了出来,但是其教学内容的本质上对于信息化时代正确的理解却有所欠缺。现阶段与计算机技术教学方式有诸多交叉融合的云计算、微平台、物联网平台和大数据平台等,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对专业学科教学或诸多产业领域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这些教育教学内容又被广泛地延伸和应用到高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当中,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机辅助技能和知识[3]。为此,适合的教育时代发展背景下其实际的教学目的就是推动教育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以及教学知识的不断传播,实用性的计算机知识是由信息化教育不断发展而来的信息教学知识结构的构建。将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计算机技术有效地应用到高校日常计算机教育教学当中,对提高计算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有很大帮助,也就更有利于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学生可充分利用计算机教育教学技术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量和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对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四、信息化时代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方案及路径探析
(一)进行分层次的实践性教学
在进行计算机技术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层次的教学实践方法对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提高理论知识内容的实用性和灵活运用能力。再具体到办公室软件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对Office 办公软件系统进行简要的概述,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教学内容的挑战设置。
小组成员则可以通过分工合作的形式,一方面对于挑战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计算机手段检索到与Office 办公软件相关的技术类型信息;另一方面,利用计算机检索技术将检索到的Office办公软件信息进行总结后,利用网络技术查询到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处理措施。这样小组通过利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对Office办公软件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提高了小组成员对于Office 办公软件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信息化教学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对计算机知识的传授,并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最大程度的应用到实践中,提高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在计算机技术不断改革创新的信息化时代,只有掌握了计算机知识的教学规律,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计算机问题解决能力[4]。
(二)加强虚拟课堂的建设
通过对计算机教学方式的合理利用,可以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局限性进行有效的突破。加强对教学虚拟课堂的构建,让学生在虚拟的教学环境当中激发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将计算机技术的价值充分地体现出来,用计算机技术检索到的丰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借助社交平台、微信平台等多种社交软件建立微信群,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沟通。通过混合式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相关专业教学科目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也可以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进行线上测试,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有更好的了解,方便对学生设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同时,通过计算机技术测试出来的教学数据准确度和时效性更高。虚拟课堂的构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实际的应用能力,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条件和发展空间,对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价值进行了进一步的强化与应用[5]。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在诸多教育专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与多种专业学科内容实现了交叉融合,实现了对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及时更新与改革,对后期计算机教育教学实践改革起到了良好引导作用,并对实践性教学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因此,信息化时代发展下的高校及时地更新计算机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对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至关重要。此外,通过对计算机课程的深入挖掘,对计算机教学课程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后,通过网络手段提高计算机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