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2021-11-28刘昭良刘宝杰
刘昭良,刘宝杰
(曲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曲阜273165)
党内政治文化是“一个政党在长期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统一、稳定并被其成员自觉接受和践行的政治认知、政治信念、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价值”[1],集中体现了政党的根本性质,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新时代背景下,庸俗腐朽的思想文化不断包围侵蚀着党员的政治价值观念;部分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少足够自信。针对党内政治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习近平强调“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2]。并将其视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治本之举,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那么,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应从何处着手?《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经典,是全体党员都必须反复研读的代表性著作,充满着党建的智慧,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要学会以《宣言》为指导,助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一、《宣言》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宣言》写作时,适逢西方社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激化,饱受剥削的无产阶级奋起反抗,亟需一个科学稳定的政党来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宣言》从两大阶级的矛盾入手,对无产阶级政党创立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基本性质进行分析,不仅为无产阶级提前锁定了胜局,也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命运,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理论源头。
(一)“两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动力支持
在《宣言》中,通过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科学剖析两大阶级间的矛盾,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截然不同的历史命运,即“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3]413,也就是“两个必然”的思想。具体来说,科技进步带来的大工业生产使得资本家的产品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而一贫如洗的无产阶级却无力购买所需产品,产品的供需矛盾日益显现,无产阶级为争取足够的生存空间而展开斗争,亟需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党领导,在此形势下共产党应运而生。共产党的创立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劳动人民的期许,必将成为无产阶级的坚强领导,带领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这一趋势是不会改变的。但是资本主义何时灭亡、社会主义何时胜利,并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及时调整政策,暂时性的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这一时间可能会无限期后延。
“两个必然”的思想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命运,坚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信心,也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来源和动力支持。通过对所处时代特性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稳步向前,建立了真正属于人民的新中国,开辟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的领导核心,受到外界越来越多的诱惑和挑战,面临着迷失方向的危险,需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作为党内政治文化的灵魂,更是培育的重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历史演进规律的准确把握特别是对“两个必然”的坚定信心,是厚植党内政治文化土壤、坚定党员理想信念的精神动力,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力量支持。此外,“两个必然”实现时间的不确定性,也加剧了无产阶级团结奋斗的紧迫性,对党的领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二)党的阶级性与先进性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奠定主基调
“在阶级社会,每一阶级都有自己的政治要求、政治理想和政治观点等,这些就构成了每一阶级的政治文化”[4]。无产阶级在发展中也形成了独属于本阶级的政治文化。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领导力量,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更要时刻体现无产阶级的政治观点,为无产阶级的利益发声。因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3](P413)但是共产党又区别于一般的工人阶级政党,“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3](P413)显而易见,共产党人所追求的是全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的利益,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利益,具有先进性和广泛的代表性。
《宣言》对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的认识,为中国共产党纯洁党员队伍、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奠定理论基调。中国共产党是在《宣言》指导下创立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的政党,阶级性是其天然具有的属性,党内政治文化必然要体现阶级性。与此同时,我们所要构建的党内政治文化还应该是无产阶级的先进文化,先进性是其本质特性,是推动中国共产党不断向前的内生力量,这也就奠定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主基调: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容要与时俱进,体现先进性;形式要灵活多样,体现创新性;政治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政治思想觉悟、满足其政治文化需求。只有这些要求都得到满足,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效,中国共产党才能继续引领时代发展。
二、《宣言》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行动准则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离不开科学的行动指南,《宣言》中无产阶级政党为夺取革命胜利而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及其体现的价值遵循,例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人民为中心,重视人民的主体作用;勇于自我革命,维持党员队伍纯洁等,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了基本的行动准则。
(一)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宣言》较为完整的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无产阶级政党在其理论的指导下,制定了科学严密的行动纲领,并掀起了反抗资产阶级压迫的斗争,为人类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宣言》传入中国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吸收其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以此为指导来进行自己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5]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相结合,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即便是身处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时代,习近平也反复强调,“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6]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同样需要贯彻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所彰显的价值观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作为指导中国发展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因其与时俱进的开放特质而始终熠熠生辉,能够自觉吸收、利用以及转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夯实党内政治文化的基础,将党在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价值观念内化为党员的精神追求,升华为党员的人生信条,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并以此来弘扬党内正气、净化社会风气,使党在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下仍能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因而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应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理性辨别各类“非马”或“反马”思潮的实质,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高昂热情和坚定信心。
(二)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9世纪的欧洲,伴随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差距不断拉大,工人群众处于极为悲惨的境地。基于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写作《宣言》时充斥着人民性的情怀,强调不同于过去的运动在为少数特权阶层谋利益,广大无产阶级参与的运动是在切实为绝大多数劳苦大众、为全人类谋利益。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还从资本主义社会的日渐没落中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能动作用,意识到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只有坚守人民立场,依靠人民力量,发挥人民群众的天才创造力,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保存自身。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践行者,充分汲取《宣言》中的这一思想,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人民至上。无论是党的性质、宗旨还是执政理念,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重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张把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作为全党全国奋斗的目标。在具体实践中,实行新发展理念,竭力破除人民群众面临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发展瓶颈,以此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保障人民利益而行动,这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价值立场和行为准则。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以政治文化来教化党员干部,使其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本分,自觉维护人民群众各项发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奋斗成果。只有这样,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才能有不竭的生命力。而要想真正践行这一思想,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在进行总体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社会现实,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切实需要;在具体实施时还要设法吸引更多群众加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和创造智慧。只有人民群众才真正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这也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能否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
(三)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有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总结他的一生时讲到“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7]。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马克思恩格斯的斗争精神不仅体现在与敌对势力的斗争上,也体现在与自身的斗争上。在《宣言》这部被誉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8]的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的自我革命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首先,《宣言》的写作本身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对《共产主义原理》的否定,无论是在名称、形式还是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修改。其次,《宣言》对政党自我革命的动力、目标、价值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回答,强调共产党领导实施的共产主义革命就是要与过去做彻底的告别,与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陈旧的观念做彻底的决裂。这无疑展现了共产党人勇于自我革命,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勇气。最后,这部著作的序言中也蕴含着自我革命的精神。1872 年德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宣言》中所阐释的某些原理有其时代局限性,需要根据具体的发展条件变化随时调整。例如在第二部分最后提出的十项革命措施,并没有任何特殊的意义,换到今天,应该有不同的写法。马克思恩格斯在各版序言中对《宣言》所做的及时的补充和说明,正是其自我革命精神的有力证明,这一精神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延安整风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放弃苏联模式,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及1978年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等,都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的真切实践。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对自我革命精神进行再认识,将其概括为“四个自我”,也就是“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此基础上他还主张破立结合,以伟大的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质,也是党领导人民取得各项事业胜利的关键。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更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克服执政过程中遇到的各类不利因素,取得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必须要将无畏的自我革命精神融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始终,使其成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和指导人们实际行动的行为准则,以此来助推党的各项事业发展。
三、《宣言》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明前进方向
思想引领方向,方向指引未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保障,离不开科学的方向指引,《宣言》所描绘的未来社会发展愿景,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坚定了前行的动力。
(一)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以扩大党的世界影响力为重要目标
《宣言》在准确把握革命形势的基础上,号召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旗帜鲜明地指出“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3](P419),并由此展开了对未来社会的畅想。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受《宣言》中政党合作思想的启发,十分注重与世界各国政党间的交流与协作,积极倡导并带头践行新型政党关系,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政党形象。进入新时代,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问题,进一步深化各国政党间的联系,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已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一工作的出色完成,离不开一个充满先进性和凝聚力的政党,离不开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党内政治文化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底色,是中国共产党人乃至中国人民健康积极的政治生活习惯的集中反映,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在世界舞台展现自身魅力、提升党的威信。正如习近平所坚持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9]。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应以在国际交流与协作中不断扩大党的世界影响力为重要目标,自觉树立大局意识,增强核心领导能力。积极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主动参与全球性问题的防治,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展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乃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人类探索更为优越的社会治理方式提供中国智慧,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贡献中国力量。
(二)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共产主义发展方向
《宣言》对人类的未来进行了合理的预测,指出未来社会将是消灭私有制、没有压迫和剥削、人类获得解放、人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3](P416)它是无产阶级的最高理想,也是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将其作为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领导中国人民赢得了自身的独立,朝着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未来迈进。可以说,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终极目标,也是党一直以来所要构建的党内政治文化中最本质的力量。面对新时代带来的新挑战,中国共产党是带领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的主力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刻不容缓。具体而言,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要坚持共产主义发展方向,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胜信念。因为理想信念是“永动机”,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支撑每个个体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潜能。只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并将其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才能有效地塑造党员的党性品格,使其勇敢担当党的历史使命,自觉迎接未来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同时,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绝非一日之功,要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长期性与过程的艰巨性有着清醒而又充分的认识,将共产主义奋斗目标的实现融入党内政治文化的日常建设过程中,群策群力,有针对性地制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并将两类目标有机衔接,努力实现分阶段突破。
四、结语
放眼世界各国政党,能够在历史洪流中保存下来,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氛围必不可少。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既是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也是政党延长其政治生命的保障。回首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风雨,虽有坎坷但都有惊无险,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党内政治文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站在建党100周年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挑战,从马克思主义最为经典的名篇《共产党宣言》中汲取思想力量,坚定前进方向,必将开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新篇章,使中国共产党迎着朝阳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