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四史”教育工作
——以安徽池州红色资源为例
2021-11-28方慧通
方慧通
(中共池州市委党校 安徽池州 247000)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通知中指出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精心设计推出一批精品展览、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学习体验线路;结合烈士纪念日等重要纪念日及其他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祭扫烈士墓、敬献花篮、宣读祭文、瞻仰遗物等活动。[1]习总书记强调,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信心百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2]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让历史告诉现在,让历史启迪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利用红色资源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意义,他指出“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3]在“四史”教育中,利用红色资源,深入学习“四史”知识,凝练红色基因,使红色精神入脑入耳人心,是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增强人们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的重要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四史”教育质量。
红色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四史”教育培训资源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不懈奋斗过程中所产生的历史产物,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肩负使命、砥砺前行的光辉历程,蕴含着党的优良传统和伟大精神,是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一座座宝库,是“四史”教育中的重要资源。
红色资源为“四史”教育提供丰富的内容保障。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四史”教育,对于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构筑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红色资源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红色资源包括各种遗迹文物、纪念场馆、历史文献、文艺作品等物化形态;精神红色资源是指我党我军在革命、建设中所培养形成的价值取向,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4]物质层面的红色资源是基础,精神层面的是总结提炼和升华,它们集合了历史资源、文化资源、政治资源、精神资源于一体,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四史”教育的内容。挖掘红色资源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资源运用到课堂上,能够使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深刻理解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着力培养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后备力量。
红色资源为“四史”教育提供深刻的课堂体验。红色资源蕴含着深厚的革命情感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有很多令人敬佩、感人至深的先进革命事迹,如革命战争时期的陈延年、陈乔年、凌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的邓稼先、龙冬花、沈浩;还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奋战在一线的解放军战士、医护人员、共产党员等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作为“四史”教育中的优质资源,每一个红色人物、每一个红色遗址、每一个红色事件背后都有着动人心弦的故事,承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血脉,折射着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的思想情操。“把历史转化为课程、把史料转化为教材、把现场转化为课堂,使看、听、思、悟、行融为一体,构建寓教于思、寓教于悟、寓教于行的新型教育模式”,[5]让广大群众耳濡目染,使红色精神入耳人脑人心。红色资源通过引导人们亲身感受、主动思考,达到更好地涤荡心灵、砥砺精神的作用,从而为“四史”教育提供深刻的沉浸式的体验。
红色资源为“四史”教育提供生动的教材资源。红色资源是最珍贵、最鲜活的教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红色资源是不断丰富与发展的历史资源,记载了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浴血奋战的斗争史、在建设时期的艰苦创业史和改革时期的改革创新的奋斗史”[6],这些历史折射出党和人民在不同时期的坚定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既有庄严感又有时代的亲和感,为“四史”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和教材。让红色资源跨越时空,成为砥砺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让红色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价值,成为“四史”教育培训永恒的教材。红色资源是“四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四史”教育最生动的教材,为广大群众提供最深刻的课堂体验,为“四史”教育提供丰富的内容保障。“四史”教育中只有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才能真正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如何利用红色资源开拓“四史”教育新局面—以池州为例
笔者在相关的走访调查中发现,部分红色资源建设点存在遗址遗迹保护不够、当地居民对红色资源内容了解不足、基层宣传人员讲解红色文化内涵不好等问题。因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池州红色资源的利用开拓出新局面。
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力度。在调研中相关工作人员告诉笔者,目前红色资源的保护难度较大,主要是缺乏资金,诸如指挥所旧址、会议遗址等建筑,由于历史原因现在有村民在其中居住,想要将居民搬离需要大额资金,而且还要对房屋进行修缮等操作。目前仅有的资金仅能维持房屋的修缮,无法对居民进行搬离,所以有人来参观时也不方便进入。政府还是要加大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大红色资源保护的资金投入,可采取吸引投资的方式来引导资金的注入,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红色资源。
加强全员红色文化教育程度。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个教学点中居民对该教学点内红色资源了解的人不多,例如“红色大板”这个教学点,很多群众知道政府在打造“红色大板”,但对具体的内容都不清楚。我们知道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红色文化资源是培育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加强人民群众的红色文化教育,能激发人民群众的斗志,增强人民群众为美好生活奋斗的信心。池州红色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担当意识、使命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另一方面要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使红色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让当地群众学习池州红色文化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加强红色文化研究队伍建设。新时代的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既需要组织管理人员、宣传人员、策划人员等,还需要专门从事红色文化研究的学者,尤其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使红色文化精神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要加强宣传队伍的建设,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地方的文化宣传或者讲解都是村支书,原因都是讲解员没有村支书讲的好。其实并不是讲解员的口头表达能力或者普通话不如村支书,而是没有村支书的情怀,没有村支书对当地文化的热爱。习总书记曾说“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要有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我们的村干部特别是年轻的村干部还是要更加深入的学习当地的红色文化,要充分了解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传承,要带着信仰、带着情怀去宣传当地的红色文化,这样才能讲好,讲透。二是要激发民间文化学者研究地方红色文化的积极性。政府要给予民间文化学者相应的经费资助,鼓励民间文化学者创作带有池州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作品,举办池州红色文化研究成果交流会,营造红色文化研究的良好氛围。如某青阳农民画书社就以庆祝建党百年为主题,开展了党史遗址遗迹资源发掘、宣传教育活动,并创作了多幅画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和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三是加强与地方高校的交流合作,组建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党史党建类等相关学科基础的学者队伍,开展池州红色史料的征集工作,并结合新时代中央和地方对用好红色资源的要求,科学的保护和利用池州红色文化资源。四是邀请省内外党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对池州红色资源的进行研究,了解池州红色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革命中的作用。
加大池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一是要继续运用传统的宣传模式大力宣传池州红色文化资源,如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组织参观红色遗迹遗址等。二是创新池州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宣传作用。目前池州已经利用微信公众号推出了池州“红色地图”这一栏目,通过文字和视频的形式充分展示了池州红色遗迹和纪念馆等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池州留下的革命印记。全市共计10.8万余人参与学习打卡,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后续还要继续利用新媒体推送池州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如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推送红色文化微视频、微党课、微电影等,增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三是在池州红色纪念馆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5G云游馆技术等实现池州红色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加强池州红色文化产业平台建设。一是加强池州红色文化产业平台建设,助推池州农特产品销售。打造线上红色文化产业平台既能提升池州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又能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二是更新观念,开发文创产品。把池州红色文化符号与创意、科技、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起来,开发文创产品,开展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大赛、举办红色文创产品集市,实现产业良性循环。三是将池州红色旅游与池州独特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以“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为主,根据中央和安徽省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理念,依据当地资源优势开发红色资源旅游、乡村振兴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构建全方位、特色化的旅游体系,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先进革命文化资源,其所蕴含的红色符号、历史记忆以及理想信念对于在全社会开展“四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所以,应当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