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运动员情商培养的路径分析
2021-11-28张亦男
王 兵 张亦男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北京市 100070
当今世界,竞技体育迅速发展,每一个优秀成绩的取得,都在挑战人类的生理极限,特别是奥运会等高水平比赛尤为如此。 往往,奥运巅峰之战走向胜利的法宝不在于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技能,而是运动员的临场发挥和场上局面的掌控能力即情商。 情商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伴随人们成长过程中慢慢积累的,与童年时期开始的教育培养关系密切。 青少年运动员要在未来高水平比赛中崭露头角,不仅要强化运动技能训练,还要加强情商培养。
1 情商在体育竞技中具有的重要性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一般包括自我情绪认识能力、自我情绪控制能力、感受他人情绪变化的能力、对未来趋势的判断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激励能力等六个方面[1]。 情商无法像智力那样可用测验分数较准确地表示出来,它只能根据个人的综合表现进行判断。 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的特点: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情感生活较丰富但不逾矩,无论是独处还是与许多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得。
心理学家们认为,智商对事业成功起到基石作用,情商是事业成功的催化剂,成功=20%智商+80%情商[2]。 一个运动员的情商较高,那么他的运动寿命就长,运动能力就强,竞赛成绩也显著,而且能在逆境中奋起,将许多不可能变成可能。 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跳水运动员高敏、美国游泳选手菲尔普斯、中国田径运动员刘翔、篮球姚明、韩国射箭选手朴成贤、日本游泳选手北岛康介、体操名将霍尔金娜等运动员的成就无一不是如此。 相反较低情商的人易受他人影响,自己的目标不明确,把自尊建立在他人认同的基础上,人际关系较差,缺乏坚定的自我意识和情绪自控能力,在大赛面前难以承受压力,感到极度紧张、焦虑。 医学心理学通过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紧张导致肌肉僵硬、自我感觉障碍,进而导致运动机能下降、判断失误、动作失调、创造力丧失、不能发挥运动水平;焦虑导致认知障碍,导致对事物本质的错误认识,产生恐惧、担心、害怕、无力、没有自信,或与之相反的过于自信、盲目乐观、急躁等认知障碍和感觉障碍[3]。
国内外一些体育大赛由于运动员的情商因素不够稳定,导致比赛成绩不理想,值得我们深思。 中国足球队近几年国际大赛成绩不尽人意,在大好局面下,出现“黑色三分钟”“黑色九分钟”导致比赛失败。 中国队失利的原因并不是中国队员技不如人、战术不当、体能不足,主要原因就是心态失常,面对突发事件情绪掌控能力不强,关键时刻失去了对场上比赛节奏的控制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这就是运动员情商低下的表现。 世界优秀运动员也有一时冲动,情绪失控而酿成恶果,1998 年世界杯英国天才少年贝克汉姆场上遭到攻击时情绪失控,有意报复被罚下场,导致英格兰比赛失败,过早出局;两届世界足球先生法国球星齐达内2006 年德国世界杯的“世界之撞”被罚出局,断送了法国的冠军梦想。
2 情商对于运动员的作用
情商的高低直接影响运动员在竞技体育比赛中的成绩,情商对于运动员作用包括: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激励、认识他人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4]。
情商是一种终极战斗力,是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世界很多成功的球队之所以取得优异成绩,就在于他们都十分重视对队员情商的培养。 卡塔尔亚洲杯足球赛上的一场半决赛中,日本队体现了流畅的技术风格和对场上比赛的掌控能力,韩国队在比分落后时体现的坚韧执着、不急不躁、永不放弃,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美国NBA 原公牛队教练员杰克逊在运动训练中坚持运动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人文管理方式,寓情感培养于日常训练,正是这种精心栽培,帮助公牛队摘取无数个冠军。
3 运动员情商培养应从青少年抓起
从运动生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讲, 青少年时期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的敏感期,这一时期中,身体生长发育速度较快,优秀运动员具备的速度、协调性、柔韧性、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形成阶段,同时,也是青少年性格特征形成的关键时期。 作为青少年运动员的教练,必须掌握青少年时期的特点科学训练,在传授技术的同时注重青少年情商的培养,把情商的培养渗透到训练和生活的每一个环节。 因为智商和情商互为促进关系,一个人要走向成功,使自己的生命得到最大成功,需要情商、智商的互补及和谐发展。也就是说,智商是基础,情商是条件,智商要通过情商起作用,情商不起作用,智商得不到正常发挥,情商可以影响智商的发展,所以我们要重视青少年的情商培养。
心理学家认为,在生理的潜能已经接近极限的情况下,最大的潜力就是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培养[5]。 对于生理和心理处在时刻变化中的青少年更是如此,它有助于青少年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迅速、完善地掌握运动技能和技术。
4 青少年运动员情商培养路径的策略
综合国内外许多有关培养情商的科学实验和众多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成功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参考。 探讨情商培养的路径,需要紧密结合情商的内在特性进行具体分析。
4.1 建立自信心是培养青少年情商的关键。
运动训练学研究的对象表面上看是竞技,其实质则是“人”,即研究全面提高竞技者的身心群(合群,利他以及协调人际关系的素养),才能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运动训练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会做人、能竞技的运动人才。 从运动员的发展来看,没有什么比“我没用”更可怕了,如果运动员出现这种“自暴自弃”的心理,将会严重影响和阻碍运动员情商的提高[6]。 在训练或比赛中,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要求是十分关键的。 教练员应当适当降低对运动员的要求,以赏识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促使孩子惊人发展;以称赞使孩子优秀品质和行为得到强化,即使在运动员受挫时都给予最大的宽容和安慰,从而树立孩子的自尊自信,促使其获得成功。 而如果因为运动员一时的运动成绩不好,而被教练员冷落和批评,他们很容易从教练员对自己的评价和关心程度中得出“我没用”的结论。 在实际比赛中赛前心理的调整至关重要,应明确比赛任务,建立适宜的比赛目标,激发良好的比赛动机,增强运动员取胜的信心,调整运动员的情绪,进行赛中行动和思维程序的表象演示,熟悉战术实施要求,分析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对策。 相反,焦虑,自信心不足,无端改变训练计划,失去控制力是影响赛前最佳竞技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不利于运动员的自信心的建立和情商的培养和提高。
4.2 锻造优良意志品质是培养高情商的必备条件。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要提高运动员的情商,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去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 教学训练中教练员应运用各种各样的专门练习,如大强度训练,在疲劳状态下完成任务;在天气、场地不利的条件下坚持按原计划进行训练;模拟实战中对方有意侵害或裁判不公正待遇等场景;实施让步赛、人数不等和以大打小等比赛方式,培养运动员敢于面对各种不利局面、敢于争胜,培养坚韧的毅力、勇敢顽强的精神,提高行动的目的性,做到善始善终、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教练的要求。 同时,教练员还应让运动员掌握自我鼓励、自我说服、自我命令、自我暗示和自我放松等心理调整方法,消除各种不利情绪对运动员的意志品质的影响。 培养运动员的优良意志品质,最根本的是培养运动员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精神、责任感和义务感。
4.3 抗压能力是判断情商高低的重要指标。
竞赛体育是一种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极限的挑战,有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竞技过程中运动员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要承受一定的压力,承受压力的能力大小将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水平的发挥。 一般来讲,高情商的运动员承受压力的能力相对较高,而低情商的运动员,他们承受压力的能力也较低。 许多国际重大比赛运动员不是技不如人而是败给了“压力”,相反,默默无闻的运动员制造“黑马”现象,就是在没有高压的情况下敢打敢拼超水平发挥的结果。
进行挫折教育是培养运动员的心理承受力有效方法之一。 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在所难免。 据最近对南京2300 名大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查,结果71 %的学生缺乏毅力,67%的学生难以承受失败[7]。 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隔代寄养、父母溺爱,总是极力为孩子创造舒适的环境,使孩子形成经不起挫折的“蛋壳心态”。 面对挫折的后果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使人失望、痛苦以致消极、颓废,引起粗暴的消极对抗行为,导致矛盾激化,某些意志薄弱者甚至因此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另一方面给人以教益,使犯错误者猛醒,认识错误,接受教训,从逆境中奋起。 挫折教育就是要使挫折向好的方面转化,使之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关键是要积极消除挫折心理,通过心理补偿的方式进行调节,如心理升华、心理暗示、心理转移等方法要鼓励运动员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在训练中,教练员既要制造一些可能的挫折场景给运动员加压,人为的设置一些障碍和困难,比如以大打小、故意刁难、偏袒对方、大比分失利等等,让青年运动员在承受压力和不公平待遇中激发斗志、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又要学会适时帮助运动员减压,让他们学会接受现实和失败,学会自我进行心理调节和情绪调控。 西方及一些发达国家开展挫折教育的经验值得借鉴,日本人让孩子到野外独立生活、自谋生路,韩国小学生冬令营赤膊在雪地滚爬,都是极限锻炼思维。
4.4 善于团队合作是高情商的外在表现。
作为一项典型的需要团队合作的运动项目,团队凝聚力对于取得足球比赛胜利是非常重要的。 从格式塔的观点来看,团结的整体强于各零散部分的总和。 合作的基础是对他人的友善和理解,一个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学会与教练合作、与队友合作、与观众合作。 运动员合作能力越强,他的情商也越高,比赛中取得胜利的可能性也越大。 教练员必须有目的地去培养运动员的合作能力,让运动员学会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学会设身处置为他人着想;学会宽容、忍让和和平共处;学会友善和理解,维系友谊,消除分歧,有着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善于合作,学会面对媒体,社会大众、球迷,建立良好的关系,创造一个温暖、和谐、安全的环境,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一个人的能量。
4.5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形成高情商的内驱力。
提倡合作、讲究整体配合,并不是要限制运动员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每个人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只有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即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激发自己能动性、创造性的能力,才有可能形成高情商。 自我激励能力强的人善于度过困境,战胜自我,战胜对手,取得最终的胜利。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鼓励大胆创新。 创新能力强的运动员,他们的适应能力强、应变能力强、情绪调控能力也强,促进他们的情商的提高。我们教练员要善于灌输创新思想,激发运动员的创新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为他们提供创新的空间和条件。 要鼓励运动员发挥个性,独立思考,敢于担当,在不违背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大胆做动作、创造制胜机会。 对错误的判断不批评、不指责,正确引导,培养自信,心情愉悦。 随着他们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他们的情商就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 当然,除了上述我所提到的几种方法之外,我们还必须要帮助运动员学会豁达、自尊、自强、勇敢和勤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情商。
4.6 塑造良好的性格是高情商的标志。
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被侵害时作出的第一反应是情绪容易冲动,这时教练员应及时引导运动员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在感觉快要失去理智时使自己平静下来,做出理智的行动。 想抱怨时,停一下先自问:“我是想继续忍受这看起来无法改变的情形呢,还是想改变它呢?”抱怨会消耗用力而又不会有任何结果,对问题的解决毫无用处,又很少会使我们感到好受一点。 理智的人让血液进入大脑,能聪明地思考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野蛮的人让血液进入四肢,大脑空虚,疯狂冲动。 事实上,科学实验证明,当我们在压力之下变得过度紧张时,血液的确会离开大脑皮层,于是我们就会举止失常[8]。教练员还要教育引导运动员从难以相处的人身上学到东西。 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牢骚满腹,横行霸道、装腔作势的人,我们多么希望这些人从生活中消失,因为他们会让人生气和绝望,甚至发狂。 可是,最好别这样,这些难以相处的人是我们提高情商的帮手。 你可以从多嘴多舌的人身上学会沉默,从脾气暴躁的人身上学会忍耐,从恶人身上学到善良,而且你不用对这些老师感激涕零。 事后你会发现你定义的“难以相处的人”,最终被证明可能只是与你不同的人,而对所谓的难以相处的人来说,你也是难以相处的人。 应付难以相处的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灵活。
5 结束语
情商贯穿运动员竞技状态始终,良好的心境是运动员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运动员在竞技场上表现出来的瞬间激情,是他能否超常发挥出竞技水平的关键,积极向上的激情往往能使运动员创造奇迹。 运动训练“情商的运用”其实质就是一种符合人性的教育方法。 在运动训练中充分发挥人的情感智商不但有助于充分挖掘教练员的智慧潜力,而且也有利于开发运动员的身心群三大素质的潜在能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的效果。 重视探索情感在运动训练实践中产生积极效应的机制和作用是很有价值的,特别是青少年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情商的培养,不仅对他的运动成绩有所促进,同时对他今后的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