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高校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现状调研报告
——以赣南地区高校为例

2021-11-28邹志华温继荣杨孟鸿方萃栋

时代人物 2021年34期
关键词:赣南总数问卷

伍 文 邹志华 温继荣 杨孟鸿 方萃栋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调研目的

本文调研目的主要是立足解决我省高校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实现路径的实际问题,通过对我省高校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全方位的调研,剖析我省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存在的共性问题,探索我省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实现路径相关途径,研究我省该通过何种途径来形成独具特色的红色校园文化及文化品牌,传承、弘扬红色基因。

调研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问卷调查及统计。选取赣南地区赣州市下辖的6所大中专院校学生为调研对象进行调研,其中2所中专学校:(赣州技师学院、赣州农业学校),2所高职学校:(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环境工程学院),2所本科院校:(赣南医学院、赣南师范大学)。本研究所涉及的问卷具体内容见附录,此次问卷调查,采用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相结合,共发放问卷(1500)份,发放纸质问卷(51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500)份,实际回收有效率为 98%。电子问卷通过问卷星采集,发放问卷(1005)份,有效问卷(1000)份。

访谈调查及统计。本次访谈调查涉及赣南开国将军后代及亲属、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总人数为(10)人,在校大学生总人数为(6)人,共计16人。本研究所涉及的访谈提纲具体内容见附录。访谈主要采用的是直接、微信、电话访谈,其中赣南开国将军后代及亲属、相关部门工作人员,20--29 岁(6 )人,30--39 岁 (3)人, 40-55 岁 (7)。

调研工具

调研使用的所有数据统计分析工具是 IBM SPSS Statistics 23.0,主要是用描述统计法、相关因素分析法、卡方检验法。

调查数据分析

在调查问卷中,大学生认为红色文化的价值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表示“中华民族抵御外敌入侵、战胜困难的精神财富”,占总数的89.6%,位居第一。表示“标识中国文化特色”,占总数的85.9%。表示“引领新时代文化主流和社会风尚”,占总数的80.9%。表示“满足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占总数的66.5%。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认为红色文化的价值功能最主要的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敌入侵、战胜困难的精神财富”,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的一种认可和认同,对于“满足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则认为没有实用性和意义性,说明红色文化的价值性在大学生中体现不高,对红色文化的认可度和认同感不强。

在调查问卷中,大学生了解与赣南英烈历史人物事迹有关的是,表示“罗孟文:开展白区工作,支援了红军反‘围剿’斗争”,占总数的68.7%,列数第一。表示“廖贵潭:领导了赣南最早的农民武装暴动——潭口暴动”,占总数的66.3%。表示“陈赞贤:赣南工农运动的领导者”,占总数的61.6%。表示“朱由铿:中共赣南地方组织主要创始人”,占总数的58.9%。表示“李美群:“马前托孤””,占总数的53.7%。大学生了解的赣南开国将军有,表示“兴国:陈奇涵 、萧华、温玉成”,占总数的71.2%,占总数第一。表示“赣县:赖传珠、廖容标 ”,占总数的65.2%。表示“于都:丁盛”和表示“瑞金:朱耀华”,都占总数的57.1%。表示“宁都:刘浩天”,占总数的51.2%。表示“石城:伍生荣 ”,占总数的44.7%。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整个赣南地区的历史和赣南英烈历史人物及事迹了解不多,不够透彻和全面,因此,高校应该充分挖掘本土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素材,让赣南地区的青年知悉本土红色历史文化。

在调查问卷中,大学生最能体现红色基因的思想和行为,有511人表示“入党”,占总数的34.1%。有333人“报名参军”,占总数的22.2%。有360人“志愿服务”,占总数的24.0%。有296人表示“见义勇为”,占总数的19.7%。通过数据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最能体现红色基因的思想和行为是入党和报名参军,更多的是从“小我”自身的利益和角度考虑,具有功利性。而“大我”的“见义勇为、志愿服务”这些公益性的较少学生考虑。由此看出,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存在一定的偏颇和扭曲。

调查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江西省高校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认同感提升。赣南地区的高校大学生整体加深对红色文化的认识,思想上更加重视,提升了价值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怀认同。(二)系统健全。通过长期的摸索,高校已形成一套健全、成熟、规范的传承红色基因工作体系和智慧方案。(三)方法得当。通过调研发现,各高校结合自身学校优势和资源,在方法上进行改革和突破,对红色基因做到“开发与运用”“传承与创新”。(四)成效显著。各高校大学生通过对四史的学习,对革命先辈事迹的了解,对先辈遗留下的革命精神深受鼓舞与激励,整体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各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的主要经验是专注思政课堂、开展党团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进行思想的洗礼和熏陶,且注重红色文化体验和践行实践活动,将理论结合实践,让大学生在“知”“情”“意”“行”中赓续红色基因。

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红色文化的价值性在大学生中体现不高,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可度和认同感不强。(二)大学生对整个赣南地区的本土红色文化历史和赣南英烈历史人物及事迹了解不透彻全面。(三)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功利性强,“小我”自身利益的考虑多于“大我”“为人民服务”的公益性。

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学校编制的课程不能融入当地赣南英烈历史人物的事迹。通过“学校是否编制的课程融入当地赣南英烈历史人物的事迹”“评价思政教师传播红色文化的教学方式”和“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的交叉表调查结果, P值<0.05,具有相关性,由此得知,说明学校编制的课程可以融入当地赣南英烈历史人物的事迹,越有利于思政教师传播红色文化的教学方式,反之,学校编制的课程没有融入当地赣南英烈历史人物的事迹,则影响思政教师传播红色文化的教学方式。赣南英烈历史人物的事迹是赣南红色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笔宝贵的本土文化资源财富,是反赣南苏区红色精神的集中体现。如若将其融入校本教材,也将促进思政教师以大家熟知的英烈历史人物为素材进行教学,可以让对大学生红色基因认知更加深刻、全面,深层次触发土生土长的赣南高校大学生爱党爱国爱乡的情怀,利于传承红色基因。调查显示,有占总数的79.6%人表示学校编制的课程非常有必要融入当地赣南英烈历史人物的事迹,说明赣南高校缺乏创新,没有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和利用本地教育资源优势编制校本教材。

教材内容不紧贴大学生实际生活。通过“现行的思想政治教材内容是否紧密贴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评价思政教师传播红色文化的教学方式”的交叉表调查结果,进一步检验得出卡方值为391.028,P值<0.05,二者具有相关性,进一步求取相关值为0.295。由此得知,说明现行的思想政治教材内容紧密贴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越有利于思政教师更新传播红色文化的教学方式,反之,现行的思想政治教材内容紧密贴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则阻碍思政教师更新传播红色文化的教学方式。如果目前的思想政治教材内容不能紧密贴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那么思政教师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就是简单、枯燥,与生少有互动,宣传红色文化效果减弱。调查显示,有占总数的34.1%人表示现行的思想政治教材内容比较不贴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脱离大学生的特点进行编制教材内容,造成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材内容不理解,不感兴趣,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宣传力度不足。在调查问卷中,大学生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何种途径传承红色基因,位居前三的分别是,有1117人表示“加大媒体对红色基因和赣南英烈历史人物的宣传力和影响力”,占总数的21.4%。有1009人表示“通过制定相关制度保障落实红色基因”,占总数的19.3%。有1002人表示“开展系列红色基因的影视剧、文艺节目或比赛活动 ”,占总数的19.2%。由此得知,教育行政部门对媒体关于红色基因和赣南英烈历史人物的宣传力和影响力尚待加强。习近平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通过网络等平台加大红色基因的宣传力度,扩大其影响力,让红色文化不流于形式主义,虚无主义,夸大主义。

红色文化理论水平不高。在调查问卷中,通过“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否具有扎实的红色文化理论水平”和“大学生最能体现红色基因的思想和行为”的交叉表调查结果,进一步检验得出卡方值为85. 757,P值<0.05,二者具有相关性,进一步求取相关值为0.138。由此得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红色文化理论水平高,可以积极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对学生起正面教育作用,将“小我”融入“大我”,激发大学生从宏观、高位角度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情怀,参加志愿服务的人数就较多。反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红色文化理论水平低,内涵发展不足,激发学生动力不强,则低效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学生更多从“小我”微观个人前途和发展角度考虑,倾向选择入党或参军。调查显示,有占总数的48.3%人认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红色文化理论水平一般,习近平说:“ 要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思政教师来讲,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因此,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专注内涵式发展,提高自身红色文化理论水平。

建议意见

通过对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现状调查,分析影响赣南地区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成因,提出解决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实现路径对策的建议和意见。(一)变革思政课。抓住红色文化的课堂要素,从教师、教材、教学内容、课程实践和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二)重视红色文化体验。多维度开展现场体验、文艺体验和精神体验,感受红色文化的真、善、美。(三)开展党团活动。进行思想理论学习和严肃的组织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四)重视校园文化生活。组织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播撒红色基因种子,厚植爱国情怀。

注释

[1]纪佳琦,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_新闻频道_中国青年网[EB/OL] http://news.youth.cn/sz/202106/t20210602_12989389.htm,2021-6-2.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_滚动新闻_中国政府网[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20-08/31/content_5538760.htm. 2020-08-31.

猜你喜欢

赣南总数问卷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六大国有银行今年上半年减员3.4万人
《中国无线电管理年度报告(2018年)》发布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