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产教融合路径探究
2021-11-28桑佳佳
桑佳佳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到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到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和社会关注度空前,政策出台的密集程度和发展速度前所未有,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历史上发展的“黄金时代”。
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演变
职业教育在创办之初就重视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逐渐发展成现如今受到广泛认可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纵观该模式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产教融合的孕育阶段(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工业化发展进程加快,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一批职业技术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此时,天津等地兴起了一种“半工半读”培养模式,这可以说是产教融合的雏形,学生“半天劳动、半天学习”,既接受了教育,又学习了技能。到1965年,我国已有中等职业学校7294所,在校生126.65万人,但受到十年“文革”影响,“半工半读”逐渐变成“只工不读”,产教融合尚未孕育成型便戛然而止。
二是产教融合的探索阶段(1978-2000年)。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启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等文件,鼓励和引导职业教育发展,一大批企事业单位参与创办职业院校,当时提出了“实行产教结合,使学生在生产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的职业教育理念,很多职业院校加大对产教融合模式的探索。如河北迁安市职教中心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边上学边致富”的产教结合培养计划。
三是产教融合的发展阶段(2000-2014年)。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市场经济更加活跃,市场主体蓬勃兴起,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加。2005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开始探索依托职业院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由于政策的支持和经济发展的红利,这一时期产教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得到迅速发展,为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产教融合的形成阶段(2013年至今)。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入,我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职业教育迎来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2014年,在总结前期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从制度层面提出“产教融合、特色办学”,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正式形成。[1]此后,2019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
二、加快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在全面小康社会建成时期,我国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走好新征程的关键还是在于人才,不仅需要高学历高科技人才,还需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只有加快产教融合,将院校、有关企业、科研机构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建功立业。[2]
(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些年,国家教育改革的力度逐渐加大,尤其是对中考、高考制度的改革,为了满足当前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鼓励职业教育发展,填补当前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成为趋势。但是,如果职业教育仍然是过去的模式,那将很难满足社会需求,所以必须加快产教融合,为国家的发展储备多元化的专业人才。
(三)职业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专业技能”和“高职业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但当前除部分职业院校外,我国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社会认可度低、学生就业率低等问题,社会普遍对职业院校学生存在偏见。同时,技能型人才短缺与职业院校培养学生难以满足需要矛盾突出,很多职业院校毕业生无法胜任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只有加快转型发展,大力推行产教融合模式,才能培养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存的毕业生。
(四)学生成长成才的共同期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本科教育逐渐普及,伴随而来的是愈发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用人企业“唯学历论”“唯名校论”,对很多毕业生来说毕业即意味着失业。相比于本科教育,职业教育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学生毕业后能有一技之长,如果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没有一技之长那么势必就业形势更加严峻,[3]所以加快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通过加强校企合作、育训结合,让学生掌握成熟的专业技能,是每一个职业院校学生和家长的共同期盼。
三、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顶层设计有待加强
2019年,“职教20条”也就是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成为全国各地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但是,《方案》更加注重的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等方面,对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等方面涉及相对较少,各地很少出台专门针对加快推进产教融合的意见或方案,由于顶层设计的缺失,导致职业院校在推进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制度、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推行难度较大。
(二)职业院校人才资源匮乏
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对教师的需求不同,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水平。而当前,职业院校受体制机制的影响,一方面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学历结构与一般高校相比整体较低,尤其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较低,缺乏有创造力和激情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另一方面,职业院校缺乏用人自主权,无法采用人才引进的形式聘用紧缺的教师,而采用传统方式招聘教师所给予的待遇条件无法吸引这些紧缺的技术技能人才,通过传统方式新招录的教师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研究生或博士生,他们的优势在于业务水平高,理论知识丰富,缺点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不紧密,实际操作能力不强,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较为匮乏。
(三)企业参与度不高
加强校企合作,引导企业广泛参与是产教融合较为提倡的理念,既能解决企业的用工需求,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看起来相得益彰,但实际上很多企业热情并不是很高,一方面,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引进学生到岗实习,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去培训,因实习时间有限,短期内甚至很难产生效益,另外,国家也没有一定的补贴政策等,还要承担学生安全等风险,造成一些企业的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四、路径探索
(一)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导向,设置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专业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有较高的情操修养、有一定的知识科学文化和水平,在一定的行业领域能够从事应用型创新工作的人才。[4]习近平在2020年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和未来市场需求办好职业教育,科学设置学科,提高层次和水平,培养更多专业技能型使用人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持续深入,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升级转型,各行各业都要有高素质的人才储备,国家发展创新才有依靠,职业院校设置精准的教学专业,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变得尤其重要。国家应当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导向,制定相应的政策标准,使专业设置体现鲜明的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特色,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特征、就业前景和市场趋势,对专业设置实施动态管理,瞄准需求调专业,根据企业、产业、市场等的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力求专业设置与企业技术人才需求达到高程度契合,紧随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的需求,对就业不理想、市场需求度相对不高的专业则停止招生,科学引导职业教育向纵深发展。
(二)人才引进和聘用相结合,优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的要求,到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占比将达到所有专任教师的一半。①2019年8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2019年,教育部公开公布数据,目前我国“双师型”教师仅占比39.7%,[5]距离一半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双师型”高职师资的供给仍有很大的缺口,所以要优化教师队伍,人才引进和聘用要紧密结合起来。第一,扩大增量,合理增加教师编制,从中央编办至各省编办要从制度层面核定职业教育教师编制,充足的教师数量是满足教育教学的基本前提,稳定教师规模,是新时代师资队伍提质培优的重要保障。第二,盘活存量,扩大教师招聘力度,拓宽招聘的渠道,采取多元化的招聘方式,强化与企业、行业合作力度,将企业优秀的生产、管理人才兼聘到职业院校中来,有利于将现代企业的新工艺、新理念、新方向引入到职业教学中去。第三,提高质量,引进高端人才,职业教育要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于科技进步,培养技术人才,就要把代表先进技术的一线高端人才引进到职业院校来,高职院校结合实际制定人才引进政策,给予高端人才优惠的物质、科研条件,不断拓宽优秀人才引进通道,壮大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三)多措并举,将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
2019年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以2020年中国抗击新冠疫情为例,全国派到武汉的精锐医疗力量有4.2万人,其中护士为2.86万人,占医疗队总人数68%。[6]3万余名技术工人用十天建起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护士、工人从哪里来,他们都是国家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优秀人才,在国家危难之际,医生、护士、设计师、技术工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员,同等重要,行行能出状元,人人皆可成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和主要任务,把职业教育摆在与普通高等教育同样的位置,摒弃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的偏见,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都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承担起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党、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光荣使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把技术技能培养排在首位是职业教育的方向,国家要在职业教育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对待,要在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使用、社会保障、工资、职称上与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同等对待。
(四)组建现代实体化职业教育集团,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供给侧改革
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相关文件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通过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打造集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教育联合体,实现集团内资源共享、互补,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过程,从源头上解决企业用人问题、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问题,真正为社会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让职业教育真正为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