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型”人才培养视域下“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优化与实践*
2021-11-28欧阳强王天天陈佳乐
欧阳强,王天天,邓 颖,陈佳乐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410076)
高校作为连接人才与经济社会的桥梁,积极响应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号召,将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高等教育中不断深化高校与企业间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协同创新建设,构建国际交流新格局,不断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双创型”人才。新时代背景下,“西方经济学”课程作为经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为专业发展奠定基础,而从目前“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看,教学内容偏重于对教材中的已有的理论部分的统一,而随着社会、经济、科技与文化的发展,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未来就业的实际需求,更没有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国家进步联系起来,导致学生思想局限于书本,实际应用能力弱。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双创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有关“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优化与实践的讨论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改革、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三个方面展开。
1.1 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改革
张红岩(2007)提出,不同专业教学有不同的重点,紧跟学科最新发展来充实教学内容,将教材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王素君(2010)认为由于现有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及教育资源与国家“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不相企及,提出应在课程定位、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陈有禄等(2012)探索了西方经济学教学“本土化”方案。王萍(2019)在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中指出开发多种形式的课程,例如小组讨论、任务探究课等,增强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1.2 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
何苗(2008)对西方经济学互动教学方法作了深入探讨。杨慧力等(2011)提出通过设计多样化、弹性化的教学方式与课程体系来检验分层培养模式带来的明显效果。胜利等(2012)提出应树立现代教学理念与管理制度来解决教学目标不突出的问题,拓展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解决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其科学性与针对性。
1.3 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
周丽莎(2009)尝试引入EDP 教学模式,通过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刘生(2010)提出了“双轮驱动”模型。李晶(2015)指出已有部分教师采用与传统模式不同的新型课堂形式,这种将理论、目标、方法与方式创新式的组合起来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更能够提高学生经济方面解释月预测能力。隋鹏飞(2018)指出仅发挥教师单一主体作用,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没有思考与探究的主动性,应培养教师和学生二元主体互动教学模式,共同参与、互相补充。
国内的现有研究还存在如下局限性:①对于“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优化还缺乏系统思维,相关的思想观点还较为分散;②在互联网创新3.0+中国制造2025 工业4.0 时代,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有了一些新的内涵,因此,本课题拟根据新时代的新要求,系统思考“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如何改革,从而为提升“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水平提供一些可行建议。
2 双创背景下“西方经济学”教学现状
2.1 课程设置缺乏层次性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时常会发现部分学生在开课初期表现很活跃,但随着课程知识难度的增加,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减弱,教学质量随之降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部分是教师设计课程教学方案不合理,整体逻辑性没有参考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由于知识难易程度的过渡不明显,很多学生刚开始还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知识点,但是随着概念、理论、公式的爆发式增加,严重超出了学生的理解和消化能力,短时间内,学生们不能够完成学习任务,最终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2.2 “重理轻能”培养
这门课程涉及大量的经济学术语,如成本收益分析表、固定统计表、考勤算法、绩效计划等。对学生来说,既要掌握这些经济学术语的概念和定义,同时还须熟练掌握操作技巧。例如预先做出的成本收益计划方案、绩效计划的编制技巧、人员档案的管理等。但在实际开展教学时,很多教师还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而对于一些有实操要求的专业技能,却并未给予高度的重视,或为了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并未组织学生去训练。受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培养出来的学生因为“双创”能力不足而无法胜任未来专业岗位工作要求。
2.3 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本课题教学内容包括微观和宏观两大部分。目前本校与其他高校一样,选用马工程的《西方经济学》作为经管各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材。“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其中涉及的知识点十分密集,且较为琐碎,对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要求极高,极易出现知识点混淆的状况。通过实际调查还发现,只有部分教师采取主动探索或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另一部分教师则相反,因习惯旧模式而不有所变化。长期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高,双创能力自然也就得不到提升。
2.4 课程考核机制有待创新
现阶段高校针对这门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卷面考核为主。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例如,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只为最终在期末考试当中取得高分,考前“抱佛脚”,不对课程中的理论做自我认知与思考,对学生奠定其他科目的基础造成逆向影响,更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形成创新型思维方式。现有的考核方式,与高校培养双创人才的战略目标相脱节,改革考核机制成为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3 双创背景下“西方经济学”教学体系优化方案
根据新时代“双创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与高等教育原则,结合本课程自身拥有体系冗杂、理论内容深广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设计本科生课程教学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3.1 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
经管类专业应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的融会贯通能力,准确摸清实际经济问题的症结并给出分析对策,向社会输出创新型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因此,对于“西方经济学”课程,基于社会对经管类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前提下,细化能力目标,根据大学生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设置模块化教学单元,不同的模块对应不同的教学目的,聘请不同的教师授课,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与考核方式。
3.2 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为了让经管类的学生更好地适应对口就业单位的需求,通过第二课堂、现实模拟课堂、名家课堂、参与教师科研等形式构建校内实践体系,以学生为导向,就业需求为目标为学生量身定做创新型实践教学环节;也可通过与校外企业合作,在就读期间通过引导学生到社会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实习实训等,构建校外实践体系,引导学生探究性地学习相关理论,从而提高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3.3 教学方法和模式创新
对于经管类专业教学来说,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前沿理论和社会热点问题,注重对学科的实际应用分析能力与对科学的求索精神。因此,关注经济学科理论发展动态,不断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教学理念,将能力的培养视为教学质量的评估方式之一,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为社会输送大批优秀的应用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3.4 教学管理机制创新
课程体系的优化需要校、院、系三位一体的配合,研究学校、学院与系部之间的协调机制、保障机制、管理机制及考核机制,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创新考核方式,采取能够凸显学生学习效果的多样考核方式,由各自代课教师自主命题,使整个命题兼顾难点、易点和重点,体现学生对理论的综合掌握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