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11-28张小松
龚 涛,张小松
(江西理工大学,江西 赣州 341000)
1 引言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文化呈现出多元、多极、多变趋势。青年大学生因其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极易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方面出现混乱。新时代,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青年大学生深刻认识“三个来之不易”,深刻理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摆正价值观,树牢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传承红色文化,成长为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2 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它既包含体现文化的精神,也包含承载精神的物质,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在党领导下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历史实践中有机融合后结出的硕果。
红色文化的产生和形成,“凝聚着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新生继而迈向辉煌的厚重历史”[1]。这部历史,是争取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历史,是拯救民族于危亡、领导人民以解放、带领国家求振兴的历史。红色文化,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文化、大众的文化、民族的文化、时代的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民族的、历史的、时代的伟大精神的文化。深刻理解这一内涵,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3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决定事物属性[2]。红色文化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存在,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孕育产生,其本质上具有阶级属性,天然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发挥好红色文化的导向作用,是新时代加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3.1 历史认同作用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内涵和高尚追求的集中凝练。红色文化的形成过程就是党领导人民创造历史的过程,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过程,就是中华文化基因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就是对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最终取得伟大胜利的伟大历史的认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有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接续、发展、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历史。
3.2 政治认同作用
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形成的一种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的总和,是政治关系在人们精神领域内的投射形式[3]。红色文化鲜明阶级属性不仅体现在主体上,还体现在内容和传承方式。红色文化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要素为内容,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从政治根本上讲,就是对红色政权的认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因此,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有助于更加充分地发挥红色文化的政治导向功能,从意识形态领域强化政治信仰,引导青年大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信仰纯正、信念坚定、信心十足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4~7]。
3.3 价值认同作用
价值观自信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支撑,自信才有执着的坚守和自觉的践行[8]。红色文化是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从价值根本上讲,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因此,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有助于阐释革命先辈的英雄伟业和光辉事迹,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大学生做坚定马克思主义者的价值取向,自觉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4 文化认同作用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9]。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过程中所创造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创造的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所创造的载人航天精神、工匠精神、深圳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在文化整体中占据重要位置、发挥重要作用、体现重要价值。红色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首要内容。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从文化根本上讲,就是对中华文明的认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因此,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有助于增强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认同,让中华文明行以致远。
3.5 道德教化作用
道德具有重要的社会引领示范作用和民族文化价值引领作用。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文化属性和教化功能,为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指明方向。其在道德教育中的表达方式主要是通过引导、教育和激励等功能来实现。因此,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有助于通过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内容、高尚情操、优秀文化和正确价值取向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化,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实践情况来看,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融合,以及红色文化内涵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挖掘、整合和开发仍然相对滞后。
4.1 结构相对单薄
由于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在布局上比较分散,实际应用往往以载体为主,未进行系统性设计和构建,分块、分片零散式应用较多,形式相对单一。这些零碎的、分散的应用方式,给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造成了较大的困难,不能以一个完整的体系嵌入到教学实践之中,影响了教学成效。
4.2 教学相对单一
红色文化“照本宣科”式应用较多,“一案一策”相对较少。随着信息交流形式的不断发展,红色文化教学仍然困居于课堂之上,采取单一的叙事式、说教式教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受教育者对于红色文化的共鸣与认同。
4.3 实践相对较少
当前,在中央的重视下,虽然红色文化已全面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然而,将红色文化搬入课堂、搬上讲台、搬进课本,以教育内容和方式的“红色化”代替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成效“红色化”的情况较为普遍。
5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深挖红色文化精髓,着力在内涵阐释、精神传承、创新发展,以及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体系等方面加强理论和应用研究,推动红色革命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切实让红色文化成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助推器。
5.1 优化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它贯穿于教育过程始终并决定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思维方式、活动方式以及发展方向。当前,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根据教育对象、教育介体、教育环体等方面的特点,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增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提供契合时代、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先导[10]。
5.2 健全教育机制
5.2.1 健全领导机制
加强对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考核评价体系以及理论实践体系,让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其教育引领作用。
5.2.2 健全保障机制
加强保障机制建设,从教育教学制度、人财物、荣誉名誉等3个层面保障予以充分的政策支持。
5.2.3 健全协调机制
充分调动校内、校外、政府、民间的各类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形成稳定的教育资源供给,充分调动各个层面研究探索红色文化的积极性,深入挖掘其精神实质和内涵,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强大功能。
5.2.4 健全评价机制
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教学的评价权重,充分利用个人、团队、组织等层面的绩效评价,最大程度上调动大家积极性,引导更多人员加入、更多高质量推进,共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落地见效[11]。
5.3 创新教育模式
创新是教育永恒的主题。要加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发挥,就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以教育模式的创新推动教育成效的提升。
(1)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充分运用好现实载体,让红色文化实体化、实物化、生动化、形象化,以此弥补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陈旧枯燥、形式单一死板的缺点,既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心理需求,又可以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让青年大学生注入历史智慧、增添精神动力。
(2)要创新实践教学方式。要打破隔着玻璃、隔着屏幕、隔着年代的“观赏”“瞻仰”式教学,探索创新交互式、体验式、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全新的实践方式,让红色文化真正走进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里、走进内心世界中。
(3)要创新社会环境氛围。营造一个红色文化氛围浓郁的社会环境,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受教育、受熏陶、受影响。在全社会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标杆模范,号召引导全民学习,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让青年一代在社会生活中筑牢思想政治基础,坚定理想信念,自觉为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贡献力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