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统计工作质量的思考

2021-11-28屠彪

魅力中国 2021年40期
关键词:统计人员统计数据医疗机构

屠彪

(绵阳万江眼科医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绵阳 621000)

一、基层医疗机构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卫生统计是医疗机构科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提供的统计数据能够科学完整地反映医疗卫生机构规模、水平、效益以及客观地反映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可将医疗卫生工作的质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管理方法,使管理者在制定决策时有据可依,使计划和决策符合实际情况,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卫生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基层医疗机构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不健全,病案管理薄弱

许多单位没有健全的内部统计制度、病案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工作随意性较大,病案等原始统计资料保存不完整,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统计工作的不规范。例如妇产科门诊的人流登记、节育手术登记、妇女病查治登记等不仅需做登记的人多,且每个病人所登项目也较多,再加上门诊病人都须登记的逐日志,医护人员很难做好这些繁琐的登记工作,不能保证源头数据的质量。

(二)统计口径和上报日期不统一,统计数据误差较多

各业务科室统计的方法、统计的标准、统计的项目、统计的时间都不一致,导致各业务科室和部门的统计口径不一,统计数据五花八门,账账不符,账务不符,产生种种数据错误。另外,医院的常规使用报表较多,其中包括季度报表、年度报表等,其上报日期不同,出现较多的时限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导致报表数据数出多门,还在无形中加大了统计工作量。

(三)统计数据和信息有效利用不够,服务监督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加大,加上部分医务人员对卫生统计的不重视,统计质量不高,时有漏统、错统现象发生。统计分析更是敷衍塞责,流于形式,深度不够,没有很好地揭示数据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其反映出来的实际情况及实质问题,对医疗机构管理层起不到决策参考作用,对医疗业务工作也起不到监督、指导和服务作用。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基层医疗机构卫生统计人员依法统计意识不强,统计人员不稳定,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办公条件和工作设施不完善,卫生统计信息化建设不够深入等,限制了基层医疗统计工作职能的充分发挥。

三、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统计工作质量的措施

(一)健全制度,加强监控,确保统计数据来源真实可靠

医疗机构要按照《统计法》要求,建立规范的《卫生统计工作制度》,明确统计人员工作职责,规范统计工作行为,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及时。为确保数据的真实性,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监督核查,坚持定期查对,每月对统计数据进行综合评估,追踪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数据质量,真实反映医疗机构的医疗活动,为机构管理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统计人员素质

统计工作是一项责任性和业务性很强的工作,统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关键是统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在统计人员队伍建设上,一方面要按照《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标准,挑选一批学历高、责任心强的专业人员充实到统计岗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特别是要加强统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更新培训,提高统计业务水平,此外,还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观念教育,培养爱岗敬业、务实开拓的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保持基层医疗机构统计队伍的稳定。

(三)加强卫生统计信息化建设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卫生统计领域的应用,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意义重大。目前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缺少临床信息系统、决策和管理的支持系统,如绩效评价、成本管理系统等核心功能模块,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一体化的设计思路,不能提供较全面的统计信息,只是围绕着医疗指标运行,信息系统产生的大量全面的数据难以得到有效的共享和开发利用,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和医疗统计数据的开发利用水平。因此要加快医疗卫生统计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医疗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

(四)提高思想认识,完善统计工作制度体系,加强组织管理和监督,不断夯实统计工作基础

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当前国家统计法实施条例,医疗行业统计工作政策要求等,结合医疗机构实际,针对性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政策和理念宣传,提高全员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要结合基层医疗机构实际,完善统计工作制度体系,要建立规范的制度实施细则,明确开展统计工作的具体目标,加强责任分工和权责分配,健全和优化统计工作流程,建立完善的符合基层医疗机构实际的统计工作指标体系,明确具体的指标定义和内涵,统一统计工作口径,明确各类报表的报送时限和具体要求,加强部门联动,建立定期监督审查机制,对统计数据每月进行评估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偏,完善问责机构,对不够重视,开展不力的部门和人员进行问责处罚,切实维护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加强数据模块建设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统计和分级质控体系,确保各类数据有据可查,夯实统计工作基础。

(五)加大资金投入,构建卫生统计信息服务体系

要将医疗卫生机构统计工作纳入基层单位战略发展规划的一部分进行统一规范管理,要提高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专项经费投入,设置专门的统计经费用于开展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结合基层医疗机构实际,建立完善的数据统计分析系统、成本管控系统以及绩效评价系统等,将医疗机构临床、科研、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全部纳入卫生统计服务信息系统中来,建立完善、独立且互相联系的医疗管理信息服务体系,加强信息收集、整理、传输、共享和应用一体化建设,并根据医疗机构的发展战略和方向及时调整信息功能类别,减轻工作人员的负荷,提高信息系统深度开发利用水平。此外还要借助现代信息软件构建信息预警机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等及时进行排查,对发现的可疑数据及时提取,总结存在的问题,从源头上维护统计数据的权威性。还要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层层设置权限和安全防护机制,确保统计数据安全可靠。

(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统计工作基础建设

要想有效地提高基础医疗机构统计工作质量,首先就需要对相关的基础条件、实施加强建设和完善。

首先,要强化基础医疗机构统计工作思想基础,通过加强对统计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落实统计工作责任,使相关人员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将统计意识融入日常工作当中,实现统计工作的常态化、长期化进行,相关人员积极配合、支持统计工作开展。

第二,要强化统计工作人才基础,加强对统计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公开招聘或定向招聘等方式引入统计人才或者对现有人员加强培训教育,建立起一支具有良好统计、医学、卫生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与业务能力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

第三,要强化统计工作设施基础,针对当前大数据时代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相关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机构之间以及与上级医疗管理部门之间的网络建设,建立卫生统计数据采集与决策支持系统,推动统计工作信息化开展。

(七)完善以高质量为中心的基础医疗机构统计体系

首先,医疗卫生相关部门要督促基层医疗机构统计工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做好统计方法与指标体系的顶层设计,保证统计工作的开展符合基础医疗机构工作内容和特点,建立起能够从微观、中观、宏观多个方面反映基层医疗服务现状的统计工作体系,在统计内容上突出当前医疗改革中心、重心,减少重复指标,整合统计资源,提高统计工作和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可行性。第二,要加强统计工作创新,打破以往统计工作的落后框架和视野,重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高统计工作在基层医疗服务中的应用价值。创新统计工作方法,以高质量的数据统计以及科学、系统的统计报告来辅助医疗机构判断当前发展形势和方向前景,保证统计工作对基层医疗工作发展、风险防范、职工权益等方面进行有效涵盖,使其成为推动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动力,进而使基层医疗机构的统计意识得到主动的提高,使其积极主动的完善、提高统计工作质量。

四、加强卫生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充分发挥卫生统计服务决策的功能

统计人员要在做好统计基础工作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及时掌握本医疗单位各方面的工作动态,严格按照各类统计报表的要求,及时收集资料和数据,如实填报规定的内容。对所取得的资料,要定期进行认真整理,并且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写出详细的统计分析报告。要重视统计数据的深加工,统计优质服务最终体现在提供深加工统计产品的质量和咨询水平上。在统计工作中要研究如何从单一日常报表的常规工作,转向多元化、专题化深加工领域。卫生统计人员要围绕卫生改革重点和医疗机构管理的需要,根据客观需求,扩大统计对象范围,全方位地观察、监测、分析医院的各项工作,多层次及时地反馈信息;要开展灵活多样的专题研究,充分发挥医疗统计的信息优势并结合本机构实际,配合推行医院配套改革进行绩效管理、医疗服务效益评价,医疗质量控制、病人满意度等多方面深层次的分析研究;撰写出各种指导性、实用性较强的统计报告和各种统计分析,为医疗机构管理层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猜你喜欢

统计人员统计数据医疗机构
湖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评审与分析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创新视角下统计数据的提取与使用
在医改大背景下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人员如何适应发展需求
国际统计数据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浙江1200多家医疗机构入驻省药品采购新平台
事业单位统计人员现状分析
医院统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分析
综合统计分析系统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