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背景下城市媒体助推运河文化发展策略
2021-11-28田凯
田 凯
作为贯穿中国几千年发展历史的重要物质文明载体,大运河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需要通过可持续性的保护与发展来加以维护和利用。作为在运河文化宣传、推广方面拥有优势的城市媒体,应当积极参与到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中,通过媒体展示、传播,深化运河文化的内涵,彰显运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一、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现状
近年来,围绕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问题,国家和地区的各类主体纷纷进行了政策方面的构建、实践方面的探索,使运河文化展现出了新的光彩。
(一)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认知逐步深化
在政策引导和媒体宣传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文化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理念。在文化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和强化下,无论是运河沿线城市的居民,还是前往运河沿线景点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均对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和深度的认同。
(二)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近年来,国家层面不断加强对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并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明确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框架和具体的路径,这为运河沿线地区开展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方案。
(三)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参与主体日益多元
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不断凸显,使得越来越多的主体参与到运河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中。这其中既有各级政府部门和机关事业单位,也有环境公益组织和新闻媒体,这些主体从不同方面思考、践行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为运河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丰富的思路,使运河文化显现出了丰富的内涵和魅力。例如,部分沿线城市提出了“打好运河牌”的口号,通过品牌化、形象化的塑造来提高运河文化的影响力。
二、运河沿线城市台助推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功能表现
运河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景观,其具有与城市媒体融合的现实性特点和价值。随着媒体的深度融合,运河沿线城市台在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挥作用的途径也变得愈加多元化。
(一)整合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力量
当前,虽然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步深入,并向文化发展的实践行动方向转化。但是,由于运河文化发展主体通常分散在城市的不同区域,缺乏有效的力量凝聚,导致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力量相对分散、孤立。媒体融合背景下,运河沿线城市台,作为重要的城市媒体,可以利用自身的内容宣传优势,通过报道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主题活动内容,让更多主题接收到相关活动信息,并在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集合,共同开展运河文化宣传与实践活动,从而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力量的融合。例如,沿线城市台除了通过电视节目的方式宣传运河文化以外,还可以通过线下运河文化主题活动,线上微信公众号资讯推介,抖音、火山小视频分享等多元媒体渠道展示不同的运河文化内容。
(二)传播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正能量
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除了包含运河沿线生态环境治理以外,还包括运河文化沿线区域的文化资源开发。作为一种资源开发与利用行为,其很容易因为经济效益的考虑而走弯路、走偏路。在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运河沿线城市台可以经常性报道一些以守正、创新、延伸等为主体的优质文化创新发展活动,推动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正能量的传播,进而带动更多主体以科学、正确的方式开发沿线资源,保证运河文化开发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并且,随着媒体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发展,沿线城市台可以借助自身在电视节目、短视频传播、微信公众号推广等方面的传播优势来共同促进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正能量的传播。
(三)打造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品牌
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是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方式保护、开发运河资源,使运河文化实现物质形态与文化内涵的融合。媒体融合背景下,在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实践中,沿线城市台可以利用自身接地气的传播优势,对运河沿线分散的文化古迹、人文景观等特色内容进行搜集、整理和系列报道,以此增进人们对运河沿线城市文化的理解,实现运河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融合,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运河文化生态廊道,并以独特的品牌优势来增添城市的名片效应。
三、融合背景下发挥城市台助推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运河沿线城市台虽然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媒体传播渠道,但就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而言,城市台还需要重点打造优质的内容和传播渠道,以释放自身推动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一)以产业融合为发力点
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需要借助大量的资源投入来实现,而仅靠沿线城市政府有限的资源投入,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因此,在助推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沿线城市台要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出发对相关内容进行报道和传播,使更多产业主体和产业资源能够有序融入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实践中。
以旅游业发展为例,城市台除了为运河沿线独特的自然、人文景点进行主题宣传,吸引更多游客以外,还要深入到沿线城市的街区胡同,挖掘和报道与运河有关的文化旅游要素,使游客能从独特的视角进一步了解运河的文化特色和价值。例如,扬州地区的电视台可以开展以“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主题的扬州城市展览活动,为游客展示三月扬州城大街小巷的人文气息,使游客能够感受到运河滋润下的扬州城的生机和活力。
除了上述运河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以外,城市台还可以从运河与生产、运河与教育、运河与科技创新等不同视角对运河沿线产业融合的内容进行系统性、深入性的报道,使人们能够从不同视角了解运河、感受运河、享受运河。
(二)以传播特色为聚焦点
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需要有特色的助力,对于沿线城市台而言,应把握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策略进行运河文化的推介。虽然大运河流经多个省市,运河文化发展的运河载体具有相似性,但所不同的就是运河沿线的人文内涵。对于沿线城市台来说,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是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中的宝贵资源,也是最能够吸引人注意的要素。因此,城市台要立足本地城市的人文特色,通过对城市居民共同的价值观等内容进行挖掘和打造,努力打造城市独有的人文名片。例如,城市台可以围绕“邗沟”这一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开掘与使用里程,让更多人认识大运河开凿的不易和重大的民生价值。
(三)以资源整合为增长点
在现实的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实践中,沿线城市台既是以媒体的身份独立存在,也是以资源整合渠道的身份融合存在。因此,沿线城市台除了从媒体的视角开展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实践以外,还要从资源整合的视角出发,进行各类发展资源的发掘、整合和利用,使原本分散的运河文化发展资源得以凝聚和高效利用。例如,城市台可以在深入分析微信用户、短视频用户的文化内容浏览特点和习惯的基础上,整合电视台、微信、短视频、网站等多元媒体的渠道资源,通过渠道整合来提高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宣传的效果。
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沿线城市台可以邀请政府、学校、公益组织等不同主体围绕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主题进行交流探讨,通过思想的碰撞来促使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创新,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持续地注入动力。例如,扬州电视台会定期组织开展一些运河文化主题活动,邀请一些著名的企业、公共人物参与探讨运河文化发展问题,通过交流讨论来拓展文化发展的思路。
四、结语
融合背景下,城市媒体作为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其具有自身的媒体和文化优势。当然,运河沿线城市台在参与运河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还需要结合运河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产业融合为发力点,以传播特色为聚焦点,以资源整合为增长点的发展策略,真正发挥自身在运河文化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