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地质通识课教学改革研究*

2021-11-28肖清华

科技与创新 2021年15期
关键词:初识学时精神

肖清华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地质概论”是地质类专业的通识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中常常需要与几个相关地质专业学生共同教学,互相共享[1]。有的学校将普通地质与工学的知识进行交叉和融合,讲授地质知识、地质思维和地质哲学,利用通识教育拓展学生的视野[2],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高职地质类专业而言,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应大力进行项目课程的开发[3],做到知识够用,加强学生地质基本技能的培养。

“地质概论”课程一般在入学第一个学期开设,为后续学习“矿物鉴定”“岩石鉴定”“地史与地层分析”“矿床评价”等专业课程服务,通过学习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地质基本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地质工作的方法,培养地质职业素养。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讲解,将室内观察矿物、岩石标本和野外地质现象相结合,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地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其地质思维能力,为后续地质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1 课程定位

本课程主要是针对高职高专资源与测绘类专业学生,为其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基本保障,为其毕业后从事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等工作提供基本任职资格保障。课程适用于地质资源类学生,服务于学院工程勘测专业群课程体系。

2 课程目标

课程通过对地勘企业的调研,根据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教学标准,确定“地质概论”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①了解地质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地质思维、地球概况等;②掌握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识别;③掌握岩矿与化石的鉴赏;④具备一定的矿床基础知识;⑤初识地质3S新技术。

能力目标:①培养解决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②具备识别内动力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能力;③具备岩矿鉴定与化石鉴定的初步能力;④培养野外地质工作的初步能力。

素质目标:①具备地质“三光荣”精神、大地情怀、泥土精神;②爱国敬业、心系民生、服务工程;③爱我山河、爱我湖湘、护我山水;④上下求索、勤于实践、科学精神;⑤不断探究、开拓创新、地质思维,培养研究地质问题的兴趣。

3 教学内容设计

3.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本课程是学院工程勘测专业群共享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学院第一批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改革试点课程,通过分析资源测绘行业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需求,确定本课程主要内容是系统地培养学生地质思维与地质分析的基础能力,培养相应的地质职业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2 教学内容的组织

“地质概论”课程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来安排教学设计:构建地质初识项目(6学时)、外动力地质作用识别项目(18学时)、内动力地质作用识别项目(10学时)、岩矿与化石鉴赏项目(14学时)、地质拓展项目(4学时)等5个项目,驱动18个工作任务,共52学时。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地质初识项目,包含2个任务:地质内容初识,初识地质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地质思维等;地球概况初识,初识地球的物理性质、圈层结构等。

外动力地质作用识别,包含8个任务:地质作用识别,初步识别外动力地质作用与内动力地质作用;风化地质作用识别,识别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以及风化作用的产物;流水地质作用识别,识别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以及沉积作用;冰川地质作用识别,识别冰川的刨蚀作用、搬运作用以及沉积作用;地下水地质作用识别,识别地下水的岩溶作用、搬运作用以及沉积作用;海洋地质作用识别,识别海洋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以及沉积作用;湖泊地质作用识别,识别湖泊的物理沉积作用、化学沉积作用以及生物沉积作用;风的地质作用识别,识别风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以及沉积作用。

岩矿与化石鉴赏,包含3个任务:矿物鉴赏,鉴赏常见矿物,掌握肉眼鉴定矿物的流程;岩石鉴赏,鉴赏常见岩石,掌握肉眼鉴定岩石的流程;古生物化石鉴赏,鉴赏常见化石,掌握肉眼鉴定化石的流程。

内动力地质作用识别,包含3个任务: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认识,熟记地质年代表,了解常见地层单位;构造运动及地质构造认识,认识褶皱、节理、断层等常见的地质构造;地震与板块构造认识,认识地震现象,掌握板块构造基本内容。

地质拓展项目,包含2个任务:矿床基础认识,认识一些典型矿床的类型、成因以及分布;地质3S技术认识,认识地质的新技术,了解GIS、GPS、RS。

4 引入课程思政元素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质“三光荣”精神、地质思维等整合成5类课程思政元素。

具备地质“三光荣”精神、大地情怀、泥土精神。1983年,地质系统模范政治工作者在表彰大会上提出“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三光荣精神,这是地质行业的优良传统,是地质行业永恒的精神追求,也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大地情怀,指的是地质人应该具备“广阔无垠、哺育众生、博大厚重、责任担当”的过硬品质;而泥土精神,指的是效仿泥土,做一名“朴实无华、滋养万物、甘于奉献、甘当基石”的地质工程师。

爱国敬业、心系民生、服务工程。地质类专业为国家提供石油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地质环境关乎民生,地质灾害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地质工程为人民造福利。地质人必须具备爱国敬业、心系民生、服务工程的博大胸襟。

爱我山河、爱我湖湘、护我山水。本院扎根湖湘大地,受湖湘文化浸润,60年的地质办学历史源远流长,被业界称为“地勘黄埔”,张家界地貌、崀山丹霞地貌等地质景观享誉全国,地质类专业培养的技术人员有义务做好湖湘山水的守护者与宣传者。

上下求索、勤于实践、科学精神。“科学”是1919年“五四”运动高举的一面大旗,称为“赛先生”,科学精神起源于古希腊,它不考虑知识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只关注知识本身的确定性,关注真理的自主自足和内在推演[4],科学精神就是理性的精神,还有现代数理实验科学。

不断探究、开拓创新、地质思维,培养研究地质问题的兴趣。地质学科有其自身的研究特色,广阔无垠的岩石圈是笔者们的研究对象,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百万年(Ma)是地质学科时间尺度,在课程教学中,应该把“将今论古”“活动论”地质思维贯穿其间,培养学生研究地质问题的兴趣,不断探究、开拓创新。

5 配套地质认知实训

“地质概论”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将地质课程与地质认知实训配合起来,许多学校作了有益的尝试[5-6],将地质知识与野外工作能力的培养贯通起来,提高野外实习质量[7],可以将地质学知识点“微化”[8],可以更加注重地质思维的培养[9-10]。本课程也配套有一周地质认知实训,5 d时间,30个学时,要求学生对野外所观察到的典型地质现象进行文字记录,了解基础地质工作的一般工作方法和操作技能。

6 建设标准

在校企合作平台之上,充分利用地质情境教学区及校园周边自建实习实训基地,构建山水育人环境,推行“课堂工地化”,完成5大项目18个任务的具体要求,教师在完成任务时“做中教”,学生在分组完成任务时“做中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基础地质识别与鉴赏能力及团队协作、吃苦耐劳、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等职业素养。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把课程建设成具有鲜明的特色,集科学性、系统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院级精品课程。

7 课程特色

利用情境教学工场构建山水育人的地质环境,在其中锤炼学生地质基本能力,培养“三光荣”地质精神。根据面向岗位的工作任务、职业能力,重构地质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高职学生的项目课程,达到教、学、做合一的目的。

猜你喜欢

初识学时精神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识借代手法
初识地球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时数调查研究
拿出精神
学习不是“刷学时”
初识海湾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