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对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指导研究——以“电工基础”为例

2021-11-28余雨婷褚衍廷李秋梅曹卫权

山西青年 2021年19期
关键词:电工基础电工职业技能

余雨婷 褚衍廷 李秋梅 曹卫权

(1.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2.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6)

2014年,职业教育为培养创新创造技术型人才,现代学徒制应运而生,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进一步畅通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道,解决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够紧密、类型教育特色不明显的问题提供了方向。2020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湖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积极推动“1+X”证书制度试点。借鉴“双元制”等模式,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

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颁布表明职业技能融合对于提升职业教育效率的重要意义,践行1+X证书制度的途径多样,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和重要基础,课程建设是教学实施的基础与支撑,在课程中嵌入1+X证书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尝试,也是校企协同育人创造高质量教学的逻辑起点,对于践行1+X证书制度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致力于寻找1+X证书制度与信息化课程建设的结合点,通过实践探索将“纵向多层递进,横向多元复合”的框架体系融入信息化课程——“电工基础”中,由此提炼出服务于1+X证书制度的课程建设模式,从而实现1+X证书制度在职业院校快速落地推广。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鉴于1+X证书制度提出较新,因而理论方面的研究较多,实践研究成果较为缺乏。践行1+X证书制度的方式多样,在课程中嵌入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在教学方面开创性改革。张艳提到在课程中嵌入1+X证书制度有益于对接企业用人需求,促进协同育人。王艳丰以高职院校宠物类课程为例[1],探索将职业等级证书标准融入课程构建了标准化、模块化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刘炜杰总结到课程的最终实施将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最终效果[2],是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关键的“最后一公里”。至此,国内关于1+X证书制度宏观层面的研究较多,对于1+X证书制度的实施推进具有指导意义,然而关于具体如何实施,怎样实施,微观层面的案例较少,缺乏具有借鉴意义的成熟案例研究。

国外关于1+X证书制度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1+X证书制度是鉴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国情提出的职业教育改革政策,但是国外很早就将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紧密结合。1992年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NCVQ)正式出台了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GNVQ),作为英国职业教育的一次重大革命,为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加拿大构建的以能力为基础的CBE教育模式,将岗位所需技能作为培养核心,打破专业基础课为核心的传统模式,使得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顺利实现。德国双元制中结业考试的作用相当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紧密结合在一起[3]。国外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结合具有积累优势,值得我们充分认识和学习,但是他们的理论诞生于当地国情之上,理论借鉴意义大于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1+X证书制度与课程资源融合的具体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职业院校自身的发展

在我国职业教育现状中,普遍存在基础教学与职业技能相分离的现象,然而基础教学视为职业教育的根,职业技能则是基础教育的叶,根叶结合才能使得职业教育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4]。1+X证书制度与课程资源有机融合为职业教育“根叶”结合提供了新方向,使得职业院校开设的课程资源更接“地气”,对促进职业院校的师资能力提升提供了明确方向,使得职业院校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对接社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提高办学影响力。

(二)有助于提升校企合作效率

1+X证书制度与课程资源融合促使职业院校精准对接企业用人技能需求,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求更好地整合校企师资力量硬件设备,打造特色课程资源[5]。针对具体职业技能对接企业需求能提高企业用人培养效率,促使校企合作达成良性循环,更为高效地整合了社会资源。

(三)有助于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学习者就业和职业发展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相应的生产组织形式和技术手段相应发生了变化,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生产方式和消费市场的变化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X证书制度与职业院校课程资源整合复合了生产和服务对象的需求及其发展动态,促使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顺应了生产组织形式和技术手段发展动态,有效融合了教育市场和劳动就业市场,促进了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6]。

三、以“电工基础”课程为例探索1+X证书制度融合方式

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是对“双证书”制度的超越、创新和探索,同时实施1+X证书制度也面临着挑战,现行的教法与1+X证书制度不适应,课程当中的“1”与“X”没有值得借鉴的融合方式。本研究以职业院校“电工基础”课程为例,调研并结合用人企业电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需求与获取现状,将建设助力1+X证书制度实施的“电工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提出1+X证书制度下信息化课程“电工基础”建设研究与实践探索,促进职业院校高质量办学、学习者高品质学习,进而实现高质量就业,以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现实紧迫需要。

(一)课程资源融合技能标准,助力1+X证书制度推行的结合点研究

2018年国家修订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电工(2018版)》(以下简称《标准》),《标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电工基础”课程对接职业技能标准能使得课程在设计过程中将知识点与技能点对应,学习者在进行课程学习时更加清楚如何学以致用,课程设置的内容更为优化。课程资源设计开发更加符合行业要求,更加满足社会需要。“电工基础”课程资源理论部分具体建设过程中,与《标准》要求的电工基础知识和职业道德基本知识融合,“电工基础”课程资源实践部分建设与《标准》要求的初级工实践内容结合,充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

(二)课程资源框架模块化,助力1+X证书制度落地实践研究

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职业规划、不同的学习需求。职业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要求不同,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电工基础”课程为例,铁路运输管理类专业和铁路机车、铁路电气化专业之间对于课程的学习要求各异。铁路运输管理专业对于“电工基础”课程的学习要求为了解和熟悉程度,铁路机车与铁路电气化专业对于“电工基础”课程的学习则为熟练掌握,课程资源的开发依托中国大学生MOOC平台,课程框架建设以知识点为单位,建设直流电路基础、交流电路基础、电磁及瞬态电路章节。针对不同章节以助力1+X证书制度实践为目标,将章节以知识点分为基本模块与拓展模块。了解层级的学习者灵活选择基本模块内容,具有电工职业规划的学习者灵活学习基本模块与拓展模块,有效融合了教育和劳动市场,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

(三)课程资源深化“三教改革”,1+X证书制度提效整合校企资源

践行1+X证书制度旨在深化“三教改革”,“三教改革”为课程资源优化和实施提供了全面保障。“电工基础”课程资源与电工职业技能证书融合,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职业素养,对企业需求、企业标准有深刻的认识,1+X证书制度提效整合了校企资源,课程开发过程中,针对专业技能模块运用企业导师资源,面对现场硬件资源不足运用企业生产资源互补,使得校企合作更为深入,课程开发企业参与度提高,促进了教师水平,提高了教法教学效率。基于以知识点为单位开发的“电工基础”课程在线资源,对应知识点修正编订模块化活页新形态教材,促进了教材的改革。融合1+X证书制度的课程资源开发在深化“三教改革”的过程中提效整合了校企资源,促进了校企产教融合进行。

四、思考

1+X证书制度的推行要深度结合课程改革进行,职业院校的课程资源建设是1+X证书制度实践落实的具体表现,课程资源的建设要融合1+X证书制度下的职业技能,课程框架设计要符合1+X证书制度下学习者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灵活选择。1+X证书制度能指导职业院校课程资源的建设更好地对接企业需求,是“三教改革”深化推进的内生动力,具体实践成功与否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建设是否融合职业技能,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该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对接企业,更好地融合校企资源,具体如何融合,是一个值得继续探索的问题。

猜你喜欢

电工基础电工职业技能
关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分析
浅谈Multisim仿真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赋能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有时钻进污水井,有时爬上高压线 210所电工与水暖工的安全状态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糊涂的维修工
如何激发职业高中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
中职电工基础课教学中的困扰与对策
互动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工基础”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