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教学模式与传统课程结合的研究
2021-11-28张王哲
张王哲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8)
自工作室教学模式被提出以来,这种理实结合的教学方法获得教育领域广泛的认可。利用工作室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热潮涌现,各大院校纷纷进行工作室的建设。然而,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众多学者仍对这种创新教学方式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在与传统课程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和泛化的倾向,影响工作室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因此,了解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特征和优势,积极探索其与传统课程结合的方法,利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大面积普及和发展。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特征
(一)开放式教学环境,突破传统课程对空间限制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一种面对就业市场所营造的开放性教学新方式,在完成传统课程内容讲解后,由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实践,为学生讲解工作方式,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工作环境,并尝试完成工作任务。这种转变传统封闭式教学为面向就业市场的方式,使得传统课程内容更具吸引力,其课程内涵也得到充足的延伸。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构建,使传统课堂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利用真实的工作场景;带给学生新的学习体验,拉近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距离。同时,学生处在工作室环境中更能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可自由分配学习和工作任务完成的时间,不再被动接受传统课程理论,而是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归纳,掌握更多符合自己需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综合性素养的可持续提升。
(二)项目化教学内容,淡化课程的概念
传统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为利用连贯性的知识内容,不断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但其缺陷在于实践性不足,难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针对这类问题,加强工作室教学模式与传统课程的融合,利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完成实践练习,利于对传统课程内容和教学思路上的创新突破。工作室项目化教学的优势在于实践性和互动性较强,项目主题涵盖的知识点丰富,补充传统课程中的单一内容,减少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依赖程度,拓展学生学习视野的同时,不同项目内容的交叉和渗透,可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转换和应用能力,在更加自主和开放的课程中,构建全新的知识结构,获得更丰富的学习成果。
(三)师生有效互动,利于提升双方专业能力
工作室教学模式借鉴学徒制训练方法和理念,通过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切实提升课程内容实施的效果。尤其是在实践方面,学生系统性的开展实践练习,将教学上固定和动态被动相融合,实现理实一体化的发展,对学生实践操作和理论水平的提升起着推动作用。而对于传统课程教学者而言;大部分教师在实践方面都缺少丰富的经验,包括对工作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的认识,以及工作流程、产品开发、销售策划等内容。工作室教学模式与传统课程的结合,对教师专业能力和实践水平提出新的要求[1]。教师应在工作室项目实施中不断完善自我和充实自我,使得自身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可弥补教师在实践经验上的不足,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掌握更多的学情,依据学生需要转变教学思路,实现传统课程实施效果的有效提升。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与传统课程结合遇到的困难
工作室教学模式具有项目化、开放式、互动性的特征和优势,但是在课堂中的应用,并不是所有课程都适用,部分文科专业只能采用模拟化教学方式开展实践活动,对于工作室教学模式则存在融合上的阻碍,导致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施仍存在部分问题。专业适应性不高,专业结合面窄的现状亟待解决。另外,工作室教学模式以真实工作场景为依托,在参与人数上有着明确的限制,小班教学的方法为大部分院校增加教育负担。工作室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和教师以师徒方式展开交流,这就要求学生数量需要控制在10人左右[2]。这种小班教学的形式不但增加教学的成本,也对师资条件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工作室的真实工作场景,需要精良的设备和生产条件为支撑,需要院校投入更多的成本,在办学条件优越的情况下开展各类活动,使得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施标准过高,大部分院校无力承担。
三、工作室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的结合策略研究
(一)以落实工作室教学模式为目标,实现传统课堂教学内容“项目化”
工作室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若想实现工作室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相结合,就必须要以落实工作室教学模式为目标,实现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的项目化,以满足工作室教学模式要求。
首先,实现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的项目化,应先引进有效的教学项目,这就需要相关专业教师结合学生个性差异情况与学习需求,针对学生所学方向选择合适的教学项目,以保证教学内容项目化的针对性。同时,还需要相关专业教师与合作企业进行紧密联系,借助企业项目化经验和技术,把握好工作室的“工作”实质,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将典型工作任务转为学习内容,明确学生必需的工作职责要求与所需的支撑知识技能,将其转化为学习领域,为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的“项目化”实现,奠定良好基础。应明确项目化传统课堂教学内容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若干约束条件,清晰实现目标和具体的检测标准,在融入其中的理论知识时,也需要由浅至深,不可过急地追求完美,避免学生难以完全理解所学知识[3]。此外,传统课堂教学项目的选择,也应兼顾新时期行业发展趋势和学生职业成长需要,并重视突出教学项目的适宜性、典型性、先进性和前瞻性等特点,便于提高传统课堂教学项目的应用价值。传统课堂教学内容中,学习项目的构建,还应以自主研发的虚拟性项目为辅助功能,以真实项目、社会化项目为真题仿作、真题真做,采取“循环式+分段式”的方法,开展项目教学活动,更能凸显出传统课堂教育在实践能力培养上的优势。
(二)以实施工作室教学模式为目的,践行传统课堂学习情境“职业化”
工作室教学模式虽然推行较晚,实施效率较为缓慢,但在我国艺术设计职业领域中,仍是属于一种非常典型的工作模式,却十分常见,如“影视制作工作室”“首饰设计工作室”“服装设计工作室”等等。相对其他专业而言,工作室教学模式中构建的学习情境与未来就业工作环境差异不大,能够最大限度地还原工作真实情景与流程,所以采用工作室教学模式,践行传统课堂学习情境的职业化,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传统课堂学习情景的职业化主要包括有三方面,即工作室硬件环境职业化、工作室岗位职业化和工作室管理职业化。其中,工作室硬件环境职业化,指的是在实施工作室教学模式过程中,相关专业教师可按照具有典型意义的职业领域工作室进行营销环境的布置、建设和构造,根据职业需求和岗位需求,配备必要的工作硬件设施,为学生搭建真实的工作室、公司或工厂等真实环境,便于学生更真实的体验职业学习[4]。工作室岗位职业化指的是按照工作室岗位的真实写照,以及职业岗位需求,合理设置工作室职位,由教师和学生分别担任适合其发展的岗位角色,比如教师充当“老板”角色,学生扮演“员工”“项目经理”等角色,以这种真实的角色扮演模式,为学生营造更真实的职业化学习环境。另外,工作室管理职业化指的是依据真实岗位要求,针对该专业传统课堂的教学目标,建立相符合的规章制度,将工作行为规范、奖惩机制、考核机制与总结评价体系等纳入其中,实行职业化管理,全面规范学生职业素质与工作行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三)以实现工作室教学模式为核心,落实传统课堂学习成果“社会化”
工作室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的结合,不应仅局限在单一的课堂教学中,或是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仍旧以“闭门造车”式或者“作业自我欣赏”式等教学模式为主,而是应根据当代社会生产实际、企业岗位实际、工作室管理实际等,构建全新的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社会化”传统课堂创新成果,要充分体现创新成果的市场价值[5]。
因此,以实现工作室教学模式为核心,落实传统课堂学习成果“社会化”,就必须要具有开放性的教学理念,将传统课堂教学面向社会,面向社会真实客户的实际需求,将学习成果转换为社会化,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市场、分析市场,在社会中寻找有市场价值的选题,并跟踪各种先进教学理念,获取最新市场资讯等,来确保传统课堂学习成果的与时俱进,保证工作室教学模式实施的前瞻性。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定期参与社会真实项目竞标、答辩和项目施工,鼓励学生通过参与此类活动,培养其开放意识、创新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
四、结语
总而言之,工作室教学模式与传统课程的结合,不仅在知识内容和技能上得到拓展,还能够在工作态度、职业能力、环境适应性上为学生提供帮助。通过在真实环境中开展实践训练,学生获得工作经验上的积累,并在交际能力和表达上获得提升,缩短学生与工作岗位的距离,实现学习内容和工作内容的世界,为学生就业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相信通过对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与传统课程融合的程度日益加深,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