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探析

2021-11-28闫红梅

山西青年 2021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闫红梅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再用传统的思想观念,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是不科学的,高职院校的管理者或者说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必须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调节方法,在他们“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想方设法去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引领学生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存在才有意义,在和谐师生关系的支持下,高职教育事业长远规划进程的加快指日可待。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现状的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受教育程度是参差不齐的,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并不全面,所以内心十分脆弱,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高职学生渴望被认可,厌恶他人的背叛,产生了不同的心理问题,自行解决的可能性比较低。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再有形式主义倾向的话,绝不可能培育出高素质、有理想、能力强的优秀人才[1]。部分教师认为,定期开展讲座活动,重点介绍理论知识,邀请一些专家做报告等就是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却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学生根本不愿意接受。一些负责心理咨询的教师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平时工作表面化,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时候态度非常不好,学生渐渐失去了心理咨询的热情,即使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也不愿意被老师发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仍停留在“说教”上,教学工作的开展普遍缺乏实效性,单一的教学方法、陈旧的授课手段等,无疑增加了师生的共同负担。另外,某些教师始终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和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更难发现他们的异常行为,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直接造成了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越来越差,教学工作的推进变得阻力重重。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对策的研究

(一)院校领导高度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开展高职院校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引起高职院校领导层的充分重视,由各位领导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指导作用等,各位教师才能更好地实施有效策略,使得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顺利走向更大的成功。高职院校的领导层应该提出正确决策,给予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资金支持和师资支持,集中多方力量,全方位、多角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院校领导充分重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推进的过程当中,教师们努力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想方设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及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统筹规划,深入挖掘高职学生的内在潜能,促使他们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对于未来的人生充满期待,努力奋斗后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真正成为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

(二)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般而言,有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都不强制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规定的任务,走自己为他们设定好的“全面发展”之路。因为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会衍生出严重的抵触情绪,对于老师的信任感也有很明显的下降,容易出现互动矛盾,减弱学生自信成长的热情[2]。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方案的设计水平显得至关重要。笔者建议从三个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首先,深刻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性质,并将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定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保障作用,在基本知识、心理咨询、健康指导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结合高职学生实际的发展情况,更努力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地推进教学实践工作。其次,可以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可以传授他们情绪的调节方法,还可以加强人际交往,总之,最关键的就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去感悟生活的美好。最后,对新生展开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为老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专题讲座、宣教活动等,促进他们自信水平的提升。或者建立心理健康协会,专门为毕业生提供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从学校到社会,从社会到职场,高职学生能够接受这种过渡,一般的心理问题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的个性发展。

(三)理论结合实践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要求教师足够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想尽办法组织学生综合实践,为他们实践能力的提高、探究习惯的养成提供助力,将揭开当代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何乐而不为呢?要知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激发了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指导工作更顺利,各项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不再困难。比如,设定一个主题,邀请学生角色扮演,通过实现“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最后开发其他类型的课程项目,用于消除不同学生的困惑,提升他们的心理适应力。社会实践中学生发挥了很强的主体优势,必将彰显出人生的最高价值。

(四)通过学科有效渗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打破学科的“教学堡垒”,努力做到“协同战斗”。具体是指:渗透学科知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形成一股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3]。比如,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将科学理论与哲学思想结合起来,为学生们道德品质的有效提升做出很大的贡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法律教学为基础,和就业指导互相补充,高职学生有机会成为社会所需的栋梁之材,更利于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

(五)勇于面对新的形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在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关注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再从新的角度和新的层面出发,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层指导,再次教育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帮助高职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职业发展观等,当思想政治课程中的科学理论、哲学思想等变成了学生们的思想武器,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会有更大程度的提升,心理问题可以得到更好地解决。勇于面对新的形势,专门开设相关课程,对于高职学生主体优势的提升、内在潜能的挖掘、综合实力的增长而言大有助益,何乐而不为呢?比如,我们学校近几年来结合学生们的发展需求,特意开设了思想政治及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联的特色课程,主要包括:法律基础理论教学、高职学生职业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毛泽东思想概论等,这些课程内容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充满吸引力,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高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补充,取得了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不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还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负责人,都考虑了高职学生的个体认知情况,为他们制定了不同类型的学习计划,布置下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也在课程教学手段的创新研究上下足功夫,使得高职学生在学习体验中实现了健康成长的目标,后续的发展之路可以走得一帆风顺。

在专门开设的特色课程中,需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们充足的适应时间。比如:讲解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时候,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主动联系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使他们观看视频、观察图片后大胆谈一谈自己的不同看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利用种种生活现象,正向引导学生们表达自己对于“心理健康”“心理适应”的理解,继续引入典型案例,尝试进行小组讨论,使高职学生学有所悟,善于分享学习经验,各种情绪被激发、带动起来,最终掌握到正确的情绪疏导方法,树立起自主学习及个性化发展的信心,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价值。

(六)专业培训学工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教育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学实践过程中,考察着诸位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水平、教学指导能力。只有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较高的教学工作者,才可以胜任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一点毋庸置疑。现阶段,高职院校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还比较少,学校方面很少给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提供专业化的培训机会,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极大地阻碍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必须改善弊端现状,通过增加专职人员数量,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同时增强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危机干预能力、心理咨询服务能力、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使他们更好地服务学生,努力促进高职学生健康发展。具体而言:首先,高职院校需要落实师资队伍的专项培训经费,提升专职教师的培训力度,职能考核向着专业化角度倾斜,保证师资队伍的质量,实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其次,需要学工队伍一起抓,培训一线教师、辅导员的同时完成专门组建学工队伍,由他们出面发现高职学生现存的心理问题,再向学院反馈,及时沟通教师,充分发挥学工队伍的中坚力量,多方合作解决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有效疏导心理状态并不稳定的学生,以特殊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创新发展的目标。

三、结束语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必须结合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健康状况、发展能力等科学的推进下去。另外,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目的,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补充教学内容,争取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后,高职学生熟练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创造能力不断提高,进而在个性化发展的道路上走得一帆风顺、越来越远。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感受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