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2021-11-28庞雪
庞 雪
(沧州技师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0)
伴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样时代对技校教师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这也是为了保证教育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被淘汰。所以,国家提倡推行工匠精神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因此,这就需要技工院校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时,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发掘适合此年龄阶段的数学教学模式,并且这种模式不仅要确保对学生的数学教学,还应加强与工匠精神渗透与普及。继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确保学生将来在迈入工作岗位后可以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除此之外,国家的进步也需要具备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才能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这样才可以帮助我国构建成体系更好、发展更高效的先进国家,继而更好地在世界上站稳脚步,散发我国的光辉与魅力。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分析以及培养意义
将数学教学和工匠精神结合起来,不仅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工匠精神所蕴藏的含义和作用,还可以加强教学模式、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优化,使数学教学更有价值,为学生成为我国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做铺垫。
在技工院校学生进行学习时,数学的存在意义总是被人忽略。这样导致数学教师在讲授时态度十分消极。所以,教育部门加强了对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为什么需要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工匠精神,是因为在绩效阶段,学生要重视数学学习。怎样更好地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应先让学生清楚为什么要培养工匠精神。所说的工匠精神指的是让学生养成专注、有耐心且精益求精的精神。而且我国传承下来的工匠技术,就是因为上一辈匠人精益求精、有恒心、有毅力的精神才得以传承。因此,重视让学生养成工匠精神,就是希望学生自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可以做到精益求精,高度敬业的晋升,继而为国家作出杰出的贡献。所以,在技工院校阶段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十分重要,这直接影响国家未来的发展与变化。
二、数学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一)工匠精神内涵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
工匠精神要求每一个生产技术者做到不浮躁、细致、专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专业、专注,追求卓越。技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出国家需要的技术性全能人才。只有让学生具备工匠精神,才能帮助学生成为优秀人才。学生拥有了工匠精神,在未来的岗位中,定能成为该行业的大国工匠。
(二)遵循工匠精神,满足社会需求
教师应时刻遵守工匠精神的要求,不断加强优秀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出既懂理论知识,还具有高操作水平、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进一步满足国家的需求,是时代赋予技工院校的重大使命。技工院校需要严格遵循工匠精神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的革新,在怎样加强优秀人才培养质量上做文章,让工匠精神在每一个师生中开花结果,让每一个实践过程中学习工匠精神、争做工匠,在以后迈入社会时可以成为各个领域的能工巧匠,这样的技工院校一定十分受家长和学生的青睐。
(三)融入工匠精神,提高教学水平
学习数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逻辑思维以及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等,将数学与工匠精神有效结合,可以实现高质量教学。教师通过进行数学教学,既能够加强学生的工匠精神,还可以推进教师自身的发展,让学生养成优良的工匠精神。具体体现在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十分认真,教学态度严谨,解答问题时耐心细致以及在进行作业批改时高度负责等。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模式的优化以及重难点的讲解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教师的辛劳,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技工学校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
(一)数学基础薄弱,缺乏自学能力
现如今,大量的技工院校不断扩大招生力度,学生的构成比较复杂,且素质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其数学成绩也较差。由于不重视数学学习,造成一部分学生的基础十分薄弱,既没能理解好技工院校讲授的数学内容,甚至连之前学习过的知识都已忘记,数学的学习质量过低。一部分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因此他们在之前养成了一些坏习惯,还有一些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差,出现了迟到、早退等违规的行为发展,这些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学习欲望,严重缺少专注、创新、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未能找到一套有效的学习模式,致使学习效率十分低下。
(二)缺乏对工匠精神的了解,在学习中树立工匠精神意识不够
现如今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为对每一种新鲜事物都十分好奇,并且接受能力也比较强,对一些App了解的十分透彻。对一些常用的办公软件也十分了解。但是由于在初中阶段数学基础较差,对许多数学知识了解程度不够深入,导致在技工院校的数学课堂中学习的力不从心。除此之外,他们也缺乏对工匠精神的了解,因此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未能建立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没有培养自己的专注力以及耐心,导致在数学考试中成绩偏差。
(三)解决问题能力不够,与工匠精神不匹配
技工院校的学生对许多数学公式、数学概念理解得不够全面,并且不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比较喜欢与专业知识联系起来,但是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与工匠精神的含义相违背。因此,需要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做到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进行数学教学,继而更好地实现高质量的数学教学,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对数学课缺乏兴趣
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除了有一些学生可以跟上教师讲授的进度之外,其他的学生对数学课没有学习热情,所以这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十分吃力。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态度比较消极,严重缺少学习的热情,学风也越来越坏,与社会对技工院校学生的期望严重不符,技工院校教师应根据数学这一学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不仅需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还要考虑怎样对接专业、服务专业,更要想办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继而实现高质量教学。
四、在技工学校数学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具体策略
(一)将数学内容和专业进行有利的结合
数学在技工院校教学阶段中,其实可以当作副科,学生的专业课才是主课。所以,怎样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工匠精神,教师可以将其渗透到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多与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相联系。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印象。继而在加深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工匠精神得到培养。
(二)选择高素质的数学教师
技工院校想要使学生工匠精神得到有效的培养,就需要为学生找一位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这样说,数学教师不必是专业的,但是必须要有丰富的企业工作阅历。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进入社会后需要注意的东西或内容。而且,这样的教师既可以讲授数学知识,还可以向学生传授工匠精神,可谓是两全其美。更重要的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不单单是为了未来的考试,而是为了让学生养成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让学生对自己以后的事业发展负责。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正确的引导与熏陶,这样才能将工匠精神与教学真正的结合起来。
(三)教学模式多变且有趣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时,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相对比较无聊。因此,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数学。学生这样的态度,尽管教师做出了很多的改变,但是学生也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如果想要加强数学教学与工匠精神的渗透,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欲望。优化教学模式,不光是改变教学当时,而是对整个教学模式都要有所改变。譬如,可以多举行一些活动策划,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专注的工匠精神。
(四)研究更多具有体现“工匠精神”的数学题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时,对应进行一些可以体现工匠精神的数学练习题。这样在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养成团队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除此之外,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这不仅是一个追求完美结果的过程,也是使学生的工匠精神得到有效培养的过程。这样的活动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活跃整个课堂氛围,继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
(五)营造指向“工匠精神”的教学氛围
在技工院校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响应工匠精神的号召,教师需要重视创设教学气氛,根据工匠精神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第一,教师应做到以身作则,身为教育的执行者、引导者,需要将敬业的品质带到学生的身边。在进行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时,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实际的学习情况为基础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拓展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敬业精神以及工匠精神。第二,教师需要多对有关工匠精神的课题展开深入研究,在学生进行分析与解答时使学生的思维逻辑得到有效锻炼,并帮助学生建立起勇于挑战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这样既可以将工匠精神与数学结合起来,还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第三,教师需要不断完善教学气氛,可以在班级内张贴一些文化标语或者是介绍数学名人,如祖冲之、华罗庚等,让学生从中了解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不自觉得规范自身行为。
五、结语
总而言之,现如今我国提倡发展学生的工匠精神,技工院校是优秀人才输出的核心,我们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加强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身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做到与数学的教学目标融合起来,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模式,创设指向工匠精神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教学,并不断深化技工院校教学革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