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2021-11-28

山西青年 2021年2期
关键词:理念核心素养

陈 琳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 桂林 541006)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内涵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内涵做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理念和目标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的完整的、客观的价值判断的过程。[1]也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评价可从三个维度进行,分别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最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价值判断,课堂教学评价是对实际教学质量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差距的评判。[2]通过分析相应的文献,许多学者赞同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但在评价对象上有所区别。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其评价对象不仅包括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活动,也包括学生的活动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后者比前者显得更为重要。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以“评”促“学”,其落脚点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效果,更关注学生在持续不断的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变化。

二、正确认识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评价的关系

课堂教学活动是由多种要素、多重复杂关系所构成的动态系统。需厘清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评价与教学活动的关系,才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首先,核心素养作为新的教育改革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动以及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进行。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具备能够立足社会发展、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并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人才培养理念。即在开展的教学活动或者评价活动都要立足于此观念之上,才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其次,课堂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二者相伴相随,相辅相成。在以往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实施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课后评价,即上完课后,教师对教学情况、教学氛围、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等做总结性的点评;二是处处评价,教师仅在一堂课的教学的过程中用到了教学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小组合作评价等等多种多样评价方式。这两者都是对课堂教学评价和课堂教学活动的关系缺乏理性深刻的认识,使课堂教学评价走向极端化、机械化和表面化。最后,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需要有整体的教学设计,需要有教学实施相应的步骤,这些都离不开课堂教学评价的反馈。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收到评价不断调整原有的教学设计方案,整合教学程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行为。简而言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前后,都需要依靠课堂教学评价,不断地收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信息,并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做出更合理可行的教学决策。课堂教学评价客观存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每位从事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并理解核心素养、教学评价教学活动的关系,真正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评价,使其为促进教学活动而服务,为培养优秀人才服务。

三、核心素养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转变

(一)转变课堂教学评价观念

过去总结特性评价的观念占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念的主导地位,侧重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从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变化,是一种固化静止的价值判断。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与教师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相挂钩,这使课堂教学评价的效果带有功利性目的,难以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倡导下,尝试将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观念转变到注重学生的发展性,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课堂教学评价,发现考察评价对象的不足,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素养能力的方法。此外,课堂教学评价更应注重选拔性功能,更应发挥其特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让课堂教学评价成为教学活动的助力点,促进学生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其旨归。

(二)转变课堂教学评价目标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评价中心有所不同。第一阶段是“一个好教师的品质”。将教师作为关注点,关注其优秀课堂教学评价目标为教师的优秀品质,但随后发现这一假设并不成立。第二阶段是“以教评教”,其评价目标认为关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最大因素,根据教师其行为从而判断其教学效果。当前,课堂教学评价的目标已从前两个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变为“以学评教”。评价落脚点从教师向学生转变,学生学习的效果不是根据其教师的教授行为判定,而是根据其是否能够内化为自身有效性知识或者有效学习行为判定,这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才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目标。

(三)转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受西方科学教育教学评价的影响,我国在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上,通常也会采取将评价内容划分为几个维度进行赋分评判。虽然这种评价方式上提升了客观性与科学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独立个人体,课堂教学也是动态发展进行的,依靠强行量化的评价方式会使课堂教学陷入机械死板的状态。核心素养理念下更侧重培育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因而单一量化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各项能力。核心素养理念的教育教学测评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导向,如何形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因此,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就,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最重要的素养,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使学生在教育中获得真正的成长。

四、核心素养理念下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一)深化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评价理念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交互生成的复杂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建设者。首先,教师树立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效果等,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建立联系,获得新的发展。其次,学生转变评价理念,充分意识到自身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要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打破以往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责任的观念,并对自身、教师以及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合理评判。最后,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评价理念的评价取向为“以学评教”,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是评价组成的一部分,并非学生发展的唯一目标。

(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当前,在我国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中,纸质版的测验方式仍旧是运用最广泛的评价方法。虽然该评价方法存在诸多局限性,但不得不承认现阶段我们的教育教学评价无法完全脱离它。所以,对于学生核心素的发展情况可以适度纳入纸质版测验评价的方式,结合核心素养理念的发展进行升级完善。诚然,单一的传统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难以衡量核心素养的测评,新的具备情境真实性的评价方法应运而生。比如设计针对素养能力培养的真实情景,引导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充分利用自己的素养能力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又比如设计不同的情境,将知识教学融入情境当中,并尝试建立学校与外界的联系,让学生出去体验各种情境下面临的问题,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更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协作能力、公民素养等核心素养的养成。总而言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不断嵌入新的内容,不断向前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革新课堂教学评价技术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也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信息提供了契机。一方面,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课堂教学评价的情境,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使用信息技术随时跟踪记录学生的表现,存储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利用科学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促进能力发展的方式有:一创设学生评价资源中心,为教师提供优秀的课堂教学活动案例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同时教师也应向资源中心提供各类教学活动素材,二者相互协助发展,加快建成“互联网+课堂教学评价”的数字中心平台,更好地共享网络教育评价资源。二建立评价跟踪与反馈的数据库,该数据库面向全体社会开放,社会各界能进行监督与筛选优秀人才,教师能发表评价分析的报告,家长能查询学生的评价结果,学生能关注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情况等等,充分利用互联网载体建构课堂教学评价的互动反馈体系。

(四)改进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已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系偏向于对各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当前除了需要培育学生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之外,更侧重学生素养能力的培育。尤其是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将对核心素养的探究与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进融合是不可或缺的。首先,将核心素养的深刻内涵及价值理念融入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当中;其次,增添核心素养理念的个子项目指标,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等;最后,将核心素养与教学评价的内容标准有机地联系起来,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可观测的学习成果。核心素养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是一个连续性、综合性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之间、不同学科之间,都应保持连贯性,才能确保核心素养发展的源远流长。建立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导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真正地实现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理念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