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人格平等观念

2021-11-27黎宇翔刘菁

当代体育 2021年33期
关键词:管理者教学管理人格

黎宇翔 刘菁

人格平等,是指公民能够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平等。人格平等应当是体育教学管理得以完善和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高校中体育教师(管理者)和学生(被管理者)之间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获取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教师个人素质的差异,客观上使得他们与学生的关系并非完全和谐。就人格平等问题而言,目前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矛盾。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从某些方面强化了体育教师的管理地位和管理职能,从而使得一些素质较差的教师过高看重了自身的作用,甚至将利益、报酬与传授知识挂钩,轻视、甚至蔑视学生的人格要求和基本需求。隐藏在这部分教师内心深处的,是人格不平等观念。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法制社会的进步,学生们越来越懂得重视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对包括生命健康权、名誉权等在内的人格权有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明确、更强烈的维护意识,自尊心不断得到强化。他们内心深处所要求的,是人格的平等。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让学生适应某些教师的人格不平等观念,还是让某些教师适应学生的人格平等要求?答案应当是确定的。这里,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教师树立人格平等观念,适应学生的人格平等要求,时刻牢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正确解决矛盾,以符合人性化管理的内在要求。

1 人格平等,是民主法制社会尊重人的显著特征

在普通高校中,人格平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平等的民主权利

体育教师对学生民主权利的尊重,不仅使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到人格的平等,而且更有利于集中多数人的智慧,促进知识领域的兴旺与发展。民主权利的平等,是体育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的最主要的标志,体现了体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内涵,即“以学生为本”。现代西方企业管理学家针对“顾客是上帝”的流行观点提出了一个颇具新意的观点:“员工和顾客都是上帝。”美国罗森布鲁斯旅游公司和企业宗旨更是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叫作“员工第一,顾客第二。”在这里,我们可以归结为“学生第一”,把学生的事放在第一位,把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从根本上体现“以学生为本”。

1.2 平等的行为规范

法律法规、道德规范以及各行业中的规章制度,是要求人们普遍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管理活动中,却常常看到一边严的情况。有些教师在思想观念上根本没有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他们总觉得自己是管理者,是天然的监督者、批评者和处罚者,盛气凌人,高高在上,他们在行为上常常不自觉地触犯有关法规和制度,却缺少自我认识和自我管束。当学生从这些所谓的“管理者”的行为中感觉到自己的人格不平等时,他们的心里就会沉淀下对有关法规和制度的不信任感,从而逐渐丧失對学校和老师的信任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1.3 平等的人际关系

在高校中,某些不平等的状态是长期以来主要由体育教师的不平等观念造成的。因此,要在高校中形成平等的人际关系,必须从教师树立平等观念入手。体育教师表现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平等行为,一是要关心人,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需要和困难,要挂在心上,给以关怀和解决,使他们感到温暖,感到有所依靠。这是积善之举,聚拢人心之举。二是要尊重人,包括对能力基础薄弱,生活条件困难,身体条件有限的学生,均要以礼待之,和气待之,耐心待之,平等待人。这样的教师会格外受到大多数人的敬重。任何一个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其威望和人格魅力常常来自于他对普通人的尊重。有些管理者不懂得这个道理,“看客下菜碟”,其实是最愚蠢的,最不得人心的。

2 体育教师树立人格平等观念,对体育教育事业的兴旺与发达具有重要意义

2.1 树立人格平等观念,有利于塑造体育教师良好的形象,提高体育教师的声誉和威信

在普通高校中作为被管理者的学生,如果就单个人而言,也许是人微言轻。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其对教师的评价就举足轻重了。以北航大学为例,如每学期的学生评教作为对任课教师本学期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能很好的从侧面反映出该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该教师的认可度。这一群体具有足以让一名教师乃至一所学校或兴或衰的能量。一个真正树立了人格平等观念的教师,他展现给这一群体的,是关心,是温暖,是真情,是平等的、和气的、谦恭的美德,他必然会得到这一群体的真心实意的爱戴和拥护,也必然会在这一群体的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形象,这是毋庸置疑的。许多事实说明,一个领导者,管理者,只有牢固树立人格平等观念,与普通学生平等相待,才能真正得到他们的认可,才能提高自己的声誉和威信。

2.2 树立人格平等观念,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现代高校已经不仅仅是传播知识之地,更是精神文明的孕育场所。学校自身拥有的文化环境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清华大学为很多莘莘学子所向往,不单单在于它的硬件、软件设施优越,更主要的是它本身所拥有的浓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的年轻人为之倾倒。“无体育,不清华”不单单是一句口号,而是深深扎根校园的一种体育文化。随着人们的文化层次,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育人文环境的改变,人们不再把高校体育课作为一种简单的求学之所,而是同时把高校体育课视作交流感情、传递信息、活跃生活、增长知识的人生课堂。大学就好比一个大家庭,在校园里形成良好的体育环境和文化氛围,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内耗,充分发掘学生们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动能,使其产生高度的责任感和学习热情。高校的体育教师真正树立了人格平等观念,就能够为创造这样一种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提供最有力的保证。这是因为人格的平等,能使学生消除“低人一等”的自卑感,消除对老师天然的望而畏之、敬而远之的距离感,增强主人翁的地位感和责任感,增强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亲和力,视学校为自己的家,视老师为自己的亲人。这样,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就可能减少和避免相互抵触、相互排斥,形成团结互助、和谐有序、相互理解、相互关心、充满友情的体育文化环境。

2.3 树立人格平等观念,有利于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整体效能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理念的内涵,强调人(教师、教辅人员、学生等)是学校体育的主体、根本,人是体育教学管理的核心。为了成功实现人的管理,应该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来发掘人的潜力。例如,尽量在物质利益上满足人的需要和要求,在精神方面给人以表扬和荣誉鼓励,在人才使用上给人提供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在学校取得荣誉的同时,也给个人以更高的奖励等等。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在发掘人的潜能上共同发挥作用,从而构成体育教学管理的整体效能。

一般的管理者都懂得使用这些手段和方式,却很少考虑整体效能的大小取决于什么。事实上,相同的手段和方式取得的效能是不一样的。问题的关键是,这些手段和方式是建立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之上,还是建立在人格不平等的基础之上。试想,在一个连人格都得不到尊重的体育环境里,何以谈得上真正的管理呢?学生或教师又怎么能心无杂念地教授技能,获取知识呢?即使管理者模仿他人来使用这些手段和方式,也只能是东施效颦,必然摆脱不了人格不平等观念的局限而使其作用大打折扣。可见,管理者树立人格平等观念,对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整体效能至关重要。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部)

猜你喜欢

管理者教学管理人格
以鸟喻人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窗口和镜子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取得员工信任,靠什么?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