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改革路径研究
2021-11-27张盼盼
张盼盼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01-5042-7344
摘 要:该文以1+X证书制度为契机,阐释职业院校1+X制度的发展和内涵,再结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剖析如何在1+X制度的试点工作下发展符合艺术类专业的改革途径,研究学校教育中“1”的相关改革路径,以及面对企业“X”的证书培训提出学校相应的改革措施与办法,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证融通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1+X证书制度 艺术设计 职业教育 专业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8(a)-0139-03
Research on the Reform Path of Art Design Major under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ZHANG Panpan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Henan Industry and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Province, 450012 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as an opportunity, this paper first explains the development and connotation of the 1+X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n, combining with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and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program of art design major to analyze how to develop the reform approach in line with the art major under the pilot work of the 1+X system, and to study the relevant reform path of "1" in school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X" Certificate in the face of enterpris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 measures and methods of the school, which provides a meaningful referenc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courses and certificates of art and design majors.
Key Words: 1+X certificate system; Art design;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reform
1 1+X設计类证书制度实施的现实背景
2019年1月,正式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是对现有中高职院校毕业证书制度的超越与突破,既通过“X”的引入,建构起更具可能的“纵向多层递进、横向多元复合”职业教育学业证书体系框架,通过获得某项技能证书,提升教育者的专业技能、专业素养,更好地与市场接轨[1]。1+X证书制度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关于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一种制度设计,对提升教育者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2]。
2020年5月,教育部职成司公布的1+X试点中,包含设计类证书4项,有游戏美术设计、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界面设计以及数字创意建模设计。艺术设计专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对人才的要求具有以下特征:其一,“重质量”,从基础性设计,到熟练运用各种软硬件的辅助工具的设计,再到高级特效制作以及三维原创的高阶设计,对岗位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二,“促融合”设计行业融合了各种科学技术,产生了一些新理念、新模式、新思维,其形式已由传统二维“平面绘制—电脑表现—打印展示”,转变为多方式的视觉交互传递,表现手段从静态的“物理空间”转化为动态的“虚拟空间”,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信息交互和耦合互通,使同一个专业衍生出多个交互方向,形成多个分支的就业路径[3]。
2 1+X证书制度下艺术设计类专业学校教育“1”的改革
2.1 课程管理:从“刚性化”向“弹性化”转变
从“刚性化”向“弹性化”是指课程管理机制趋向灵活,课程管理机制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要保障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从“同一型”技术技能人才向多元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转变,必须要推进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1]。在以往的教学管理中,虽然采用的是学分制的课程管理体系,学生必须完成并通过课程计划中的全部课程考核(包括部分公需课、专业基础课、核心专业课、公共课程、实训实验课)通过并获得学分,学分达到学校教学文件的要求后,可拿到毕业证。由于培养的人才都是单一化同一型的技术性人才,又采用单进程的学校教育课程结构,因此教育者获得的学分类型基本一致,分数也没有太大差别,大部分可拿到毕业证。在双证书制度下的职业教育采用的是“弹性”管理机制,通过多进程的课程结构,培养出多维度复合型人才,同一专业的毕业生可拥有不同方向的技术,获得不同的技能。在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必须采用学分制,而且应当建构分类学分制。在课程学分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划分不同的功能模块,分类设置学分要求的教育管理制度。分类学分制可以为“多进程”课程结构提供极富弹性的支持,学习者通过分类学分制可以自由选择课程,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分类学分制为多元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机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