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传承

2021-11-27尹波

魅力中国 2021年45期
关键词:民众群众传统

尹波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文化艺术馆,山东 临沂 276017)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当中经历岁月的洗礼,累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了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人文内涵,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瑰宝。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当前的主流趋势,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理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导致我国传统文化在传承、弘扬的过程当中遇到了遭遇瓶颈期,面临着尴尬的境遇。为了改善这一社会现象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现状,在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当中,相关的文化工作者不断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手段进行探索、创新,长期实践得出具体结论,深刻意识到应该把文化传承工作的重心放到群众文化活动当中才是最重要的出路。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人民群众生活的各个环节,潜移默化的影响民众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素养,从而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能够实现更高阶梯的跨越。

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增强凝聚力

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文化源泉和文化基础。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当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战争年代,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全国人民敢于拼搏,敢于抗争,为捍卫祖国的领土挥洒热血、热泪。而在和平年代,优秀传统文化带领着全国民众走向祖国更强大、更繁荣昌盛的发展阶段。由此可见,优秀传统文化是促进我国民族团结奋斗,全国上下一心的重要精神纽带,能够真正意义上增强社会凝聚力。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全球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显著,东、西方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摩擦和碰撞,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就这一现实情况而言,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最为重要的社会使命。

(二)提升民众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

优秀传统文化自千古以来得到推崇、称赞以及传承,那么必然有它的可取之处。作为精神财富积累与沉淀的产物,优秀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着高尚的道德精神和坚定的民族信念。通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意义上提升民众的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通过弘扬、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民众在这一过程当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深切地感知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魅力,从而帮助民众树立较高水平的道德意识。在这一基础之上,通过意识指导行动,民众习惯性地、主动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信念与智慧,从而约束规范自身行为,自觉向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靠拢,从而提升社会民众的整体素质,有效地推动社会文明发展进程,有助于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三)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将“5 个认同”理论落实到实处,既增强民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从而使得人民群众的社会认知达到有效统一,全国民众团结一致,劲往一处使,为推动中国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社会文化的需求具有明显的差异。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我国的发展策略主要形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共同进步的趋势,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体系的构建进程。另外,在建立健全传统文化体系的过程当中,应该着重从各个维度着手,具体落实传统文化的渗透、融合工作,从而使得我国传统的优秀的文化能够得到社会性的普及,引导民众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深探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夯实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群众当中的基础,巩固、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群众当中的传播效果。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传承途径

(一)有效衔接群众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

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传承者、弘扬者。在新时代背景之下,经济体制在不断改革,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升,而与之相匹配、相契合的物质、精神文明也在发生着明显的改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有更高的追求和更丰富的认知。在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趋势之下,东、西方文化之间的沟通、互动越来越频繁,两者的碰撞和交融越来越激烈。大部分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部分年轻人对于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有更多的好感,往往更注重追随西方的流行节日,而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关注度逐渐降低,这一现实情况对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传统节日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各界应该重视我国的传统节日。为了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最重要的途径则是将民族节日与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进行有效衔接,相互融合,以节日特色活动为切入点,通过多样化的节日形式和丰富的节日内容吸引社会群众的关注,抓住群众的眼球,营造节日气氛,创作节日情境,让群众在真实的情境当中感知我国传统节日的魅力,体会节日带来的乐趣。

比如在元宵佳节时,这一传统节日的仪式感是挂灯笼、猜灯谜、开展社火游行活动等,民众应该积极投身到节日活动当中,切实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传承者。又或者在新年阶段,家家户户可以走亲访友,在热闹的过年气氛当中体验亲情、友情的温暖,给予更多的时间陪伴亲朋好友,话说家长里短、生活趣事、未来规划,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培养家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二)借助政策的扶持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而要真正意义的落实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工作,需要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参与其中。基于这一现实情况,政府应该发挥宏观调控、统筹调度的作用,积极履行自身的职责,引导全国民众积极投身到社会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设当中。首先,政府方面应该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工作,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加强传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使得相关的文化活动能够得以顺利、高效的开展。

另外,在新时代背景之下,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强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当中的运用,为人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在群众文化活动当中运用信息技术是必然的趋势,促使文化形式朝多元化方向发展,突破传统文化活动的局限,从单一的活动转变为更加丰富、灵活、有趣的群众文化活动。再者,政府方面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主题文化为中心,借助数字化平台开设开放性课程,拓宽民众的学习渠道、学习途径,使得民众随时随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成为现实。

最后,政府部门在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当中,应该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方法,树立正确的文化导向,提升民众学习、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的精髓和正能量,帮助人民群众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而在举办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当中,政府部门应该将各个活动环节落实到实处,充分发挥文化活动的价值,体现文化活动的意义,避免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大过于内容、落入俗套等弊端。

(三)丰富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群众文化活动当中的形式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而丰富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群众文化活动当中的形式,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积极开展文化知识竞赛。竞赛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包括但不局限于诵读比赛、知识问答竞赛、创作竞赛。通过比赛的形式,能够调动人民群众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另外,以竞赛游戏的方式能够提升文化活动的趣味性,加强人民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内化和迁移,从而拓展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内涵探索的深度、广度,使得传统文化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实现高度融合,在生活各个细节当中,影响、熏陶民众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相关文化部门可以定期开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讲座,加强民众之间的学术交流,进行更深层次的文化探讨,从表面探究本质,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所在。最后,积极开展免费培训活动,以国画、书法、曲艺等方面为切入点,融入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元素,拓展人民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范围,提升人民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层次。

(四)做好传统文化物质承载体的维护工作

不同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不同,存在于不同的事物当中,以不同的载体展示在群众面前。比如古城遗址、民族服饰、园林建造、雕塑、寺庙、寺碑等。相关部门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物质承载体的维护工作,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同时,应该加强保护传统文化存在物的宣传,将维护工作落实的群众文化活动当中,从多个维度、多个角度引导民众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尊重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在古老遗址景区,人民群众可以自发组成志愿者,加强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监督管理,对游客破坏文物的行为加以制止、加以劝诫、加以教育。做到保护传统文化承载物,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四、总结

文章主要从多个维度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进行分析,然后阐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背景,最后总结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当中的传承途径,具体可以从有效衔接群众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借助政策的扶持、丰富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群众文化活动当中的形式、做好传统文化物质承载体的维护工作等方面着手。

猜你喜欢

民众群众传统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多让群众咧嘴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让博物馆成为“民众的大学”